时间:2024-06-19
李文国,陈鹏飞
(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阐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鲜明指出,高校应该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消解躁气的文化空间[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高校学风建设应树立的正确价值导向,为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学风建设明显处于核心位置,新建本科院校需不断强化学风建设以充分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怎样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摸索出适应学校办学发展要求、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学风建设途径,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综合办学实力的目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2]。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学习氛围,校内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日常在自习室、图书馆进行学习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加,课堂缺课和旷课的学生减少,补考学生人数明显减少,但是依然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
虽然缺旷课、早退现象的发生明显有所减少,但教学运行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如在课堂中经常会看到学生低头玩手机、看小说的现象,有些学生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影响到教师课堂授课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有些学生看似积极参与上课的行为存在欺骗性,主要是因受到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压力所致。
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大范围使用,造成大学生中“低头族”比例不断增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容易受到电脑、手机的控制。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不少学生玩手机的现象。近年来这种现象迅速发展,手机已成为学生的“最好课堂伙伴”,快餐化、碎片化阅读阻碍了探究式学习的推广。
补考学生数量减少,但仍存在考试作弊的现象。分析近些年的发展情况,部分高职专科学校升格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后,学校一直在持续推进考试改革,不断强化考场纪律管理,但学生的作弊现象花样百出、有增无减,考试不及格率、补考率仍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
学风建设不仅是高校持续谋取稳定健康和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条不紊实施德育教育的保障。良好的学风建设需要长期坚持,涉及到教职工教学观念的更新、优秀校园环境的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等,这些内容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更应该贯穿育人活动的始终[3]。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并也影响了学风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进程,具体分析如下。
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差异。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侧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人才培养链上处于更高层次的位置。但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未得到及时更新,从事科研工作的意愿不强烈,课堂教学时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这直接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制约了良好的学风建设[4]。
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依然以专科为主、本科为辅。分析其生源素质,不同省份学生录取分数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呈现出分数偏低、生源质量不足的情况[5]。这部分学生学习时出现自律意识弱与学习动机模糊的情况,本科院校学生出现学习能力弱、自我管控意识不强,虽然课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但课后自我学习意识不强。专科院校学生只满足于不挂科即可,学习状态得过且过,不利于学风建设。
智能手机、新媒体的快速普及发展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全媒体时代使得校园“低头族”数量增加,课堂上学生不关心教师的授课内容,把手机当成生活的全部。有些学生坦然地表示,无法想象没有手机在身边的生活,降低了高校学生独立自主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阻碍良好学风建设。
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全面深入的理念革新,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培训,要让所有在职人员深入思考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最终目标是“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如何培养才能保证其成才”。关于这个思想,所有教职工要形成一个全面、统一的思想,将人才的培养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自上而下,全面按照本科院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进行,以此确保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和开展科学研究时的目标和职责。改变以往授课模式,革新课堂教学内容,赋予学生更大、更多的自主权[6]。传统一言堂式授课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取得更高效率。
为了使不利局面得到扭转,为了促进学风建设,沈阳工学院下发《关于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沈阳工学院逐步完善了教师激励与监督约束的工作机制,以有效保障教师对教学工作精力的投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所有管理者、教师都要各司其责,使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如《课程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办法》等,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吃透教材,摸清学情,提高个人修养与魅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革命背景下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在多种教学模式中灵活地进行切换,其中包括结果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混合式教学等,使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成为可能。
改善校园环境,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来教育感染、熏陶广大学生。环境育人是高校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本科院校转型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要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根据校园实际建设“绿色”“美丽”“多元”的环境,使学生能时刻被积极向上、健康奋进的氛围所环绕,为学生提供静谧、幽雅、整洁的学习环境[7]。对于当代教学而言,新媒体是提高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引擎,理应得到推广与应用。比如,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风建设“微宣传”系列活动,利用微信朋友圈晒图模式开展优良学风班级大评比,利用微博投票形式开展学风建设进言献策活动等;以微课、混合式教学等为载体,为学生提供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质量。
沈阳工学院长期致力于优良校园环境的建设,并先后出台了师生文明行为规范,希望能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使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正是这些内容,能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思想修养得以提升,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一个词汇,勇于担当时代重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风是以环境、文化为载体呈现的,校园文化是学风的外显,优良学风则是在良好的环境中孕育的。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沈阳工学院历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把组织文体活动当成常态工作,希望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8]。在实践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经验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对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他们分享经验搭建了平台。对学生社团活动予以支持,打造社团品牌,既能使更多大学生获得展示才华的平台,也能使他们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无形之中提升艺术与道德修养;重点打造“亮点工程”,以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为契机,如开学、毕业、国庆等,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庆典活动,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有意义。
1.管理者
行政管理人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承担管理责任的同时,也扮演着其他几种角色,如,引领者、服务者等,更要具备全局观,经常进行交流、沟通,共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9]。为真正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揣摩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及时来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边,像知心朋友一样与他们分析问题,为他们提出合理建议,使学生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在帮助、服务、关怀学生的同时做好高校学生的教育人、引导人工作。
2.教师
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风趣的语言等。教师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更要以实际行为诠释“学无止境”[10]。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仅要潜心问道,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形势;既要规范学术,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向权威发起挑战;既要向学生传递知识,也要对他们的人生负责,争做“四有教师”[11]。
3.辅导员
在建设学风过程中,辅导员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引导、生活习惯指导和心理状态疏导,及时分析掌握所负责班级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不管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不仅要进行细致分析与思考,还要适时进行交流,把握住引发问题的真正原因[12]。沈阳工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批有理想、高素质、讲奉献的优秀辅导员队伍,使其在学风建设中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树立学习典型、组建学习互助小组等,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通过加强班风建设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严肃考风纠正学风,引导思想树立学风。加强与专职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坚持做好“五个一”工作,并建立健全学风预警机制,以保证学风建设工作的稳固成效。
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风建设的最终成败[13]。为加强大学生学风教育,沈阳工学院出台实施了《沈阳工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充分发挥“德育立人、智育启人、体育强人、美育化人、劳育砺人”的功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使他们敢提问、会创新,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方案》指导下,沈阳工学院在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紧密结合新时代国家、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全体学生立足课外,实践“五育”素质拓展工程内容:“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加入一项知识拓展与能力强化的学习项目,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锻炼方法,培养一项艺术爱好与特长,掌握一项有助于生活质量提升的劳动技能”。培育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方式,扬长发展,强化优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和幸福生活能力,努力追求人生幸福,实现人生价值。
***总书记形象地把大学时光比作重要的“拔节孕穗”时期,大学时期是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新建本科院校更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引领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养成良好习惯。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自身健康成长。总之,学风建设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需要学校从整体层面分析规划,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去努力完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