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小亮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1],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中进行试点[2]。在此背景下,我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也开始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在1+X证书制度下,我院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与游艇企业及职业技能社会评价组织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互通互联,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培养及职业技能评价体系[3];结合自身实际,围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展“教师、教材、教法”的全面改革[4];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在专业课程标准中及时准确地引入企业的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并体现在日常教学内容中[5]。以此构建了“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X证书制度是此次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部分[6]。其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而“X”是指由行业认证、企业和市场认可的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7]。这项制度区别于以往的“双证书”制度,明确表达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量要求“多多益善”。由此可见,此项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学校的学历教育与社会的职业培训之间的市场隔阂,加快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拓宽就业面[8]。
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只在教室,也不能只在车间,更不能只在于多考几个证书,多拿几项证明;而是要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基于自身的兴趣及志向,积极主动地考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及能力。学生拥有的职业技能越多,在就业或是创业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从业方向就会越广,从而满足了当今社会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这也正是1+X证书制度的意义所在。
在学院及系部的领导与支持下,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大胆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深入研究“1”和“X”衔接互通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把1+X证书制度融入到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专业教师培养、实训实习场所建设中,将培养游艇设计及制造领域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
对游艇设计公司、游艇制造公司、游艇俱乐部、游艇船东等进行走访,调查游艇设计及制造领域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
经过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辽宁锦龙超级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恒达玻璃钢船艇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调研发现,企业对游艇邮轮内装设计、特种焊接技术、游艇设备安装调试、游艇建造质量检验等方向的人才有较大的需求。
通过对游艇俱乐部和游艇船东的走访,了解到目前对游艇的托管比较混乱,从事游艇保养和维修的专业人才紧缺。
对我院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到,在游艇企业工作的学生普遍认识到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英语及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游艇规范设计方面的知识较欠缺,对强度与结构计算方面了解较少,到企业再学习较吃力。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为游艇制造工艺员。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游艇造型与内饰设计、金属及复合材料游艇制造、游艇设备安装等方面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游艇设计与制造企业、船舶制造与修理企业一线,从事设计、建造、质量检验、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技术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们确定的游艇设计及制造领域所需的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如下:一是具有游艇总布置图、内装设计图、游艇性能计算与送审图纸、游艇生产制造图纸的识读能力;二是具有基本的游艇造型与内装改良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游艇效果图、布置图的绘制;三是具有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本的游艇性能计算与送审、生产图纸绘制的能力;四是具有金属以及复合材料游艇制造工艺编制、游艇制造生产计划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五是具有游艇制造质量检验的能力;六是具有游艇设计制造专业英语应用的能力,能进行日常会话,翻译相关资料。
在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瞄准特殊焊接技术、邮轮内装工艺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仔细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梳理,找到“X”证书的准确切入点,促进“1”和“X”的深度融合。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从游艇制造工艺课程中分离出金属游艇装配工艺,并配以游艇构件加工实训、装配焊接实训,重点训练学生铝合金游艇的放样与下料、构件成型加工、艇体装配焊接等技能,把特殊焊接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理论和实训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达到特种焊接技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
⑤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3S、网络技术,建设北京市水土保持核心业务管理系统,以小流域为单元,实现市、区两级预防监督、监测等业务网络化管理,实现水土保持建设和管理从定性到定量、从平面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提高了水土保持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二,增设游艇邮轮设备安装调试相关课程,增加游艇内饰设计课程的学时比例和相关实训环节。并与我系(船舶工程系)建筑室内设计(舱室设计)专业联合开发邮轮内装工艺实训室,重点训练学生游艇邮轮舱室布置设计、内饰效果图设计、内装施工工艺、设备安装等能力,提升学生游艇邮轮内装设计及施工工艺相关技能,使学生达到邮轮内装工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
第三,设置计算机辅助游艇图样绘制、计算机辅助游艇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游艇内饰设计等计算机辅助游艇设计模块,再以典型游艇案例为载体,训练学生利用AutoCAD、Rhino、3DMAX等软件进行游艇图样绘制、游艇造型及内饰建模的计算机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的集中强化训练,熟练掌握AutoCAD、Rhino、3DMAX等软件,并且可以考取计算机绘图师、三维数字建模师等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以上三种不同的“X”技能证书培训方向,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志向选择不同的就业方向;老师也可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应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使学生能够顺利考取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样不但能充分体现出1+X证书制度的优势,也更能够适应各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为使学生们能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相应的“X”技能证书,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大胆地进行了重构。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原有的所有课程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整合,把所有课程分为共享型公共学习课程、共享型专业基础学习课程、专业综合学习课程、专业拓展学习课程、共享型选修学习课程五大学习领域。
共享型公共学习课程领域为原公共基础课程。为充分体现船舶类专业特色,在原有的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中融入船舶元素,打造成适合船舶类专业学习的船舶实用英语、船舶实用汉语、船舶应用数学等实用性基础课程,使课程更加贴合船舶企业生产实际需要。此外,结合思想政治、德育美育、健康教育、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职业素养等各类课程,培养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与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共享型专业基础学习课程是为建设双一流船舶专业群,增强专业共通性,体现智能制造、互联互通,我院各系共同打造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各船舶类专业学生通过共同选择船舶工程基础识图与绘图、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先进制造技术、船舶日常英语、工业基础训练等专业基础课,可以提高学生基础识图与绘图能力、船舶英语听说能力、先进设备及工具的使用能力,使学生全面了解造船工艺流程。
专业拓展学习课程和共享型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则可以通过选修相关课程,增强学生游艇设计、游艇设备安装调试、游艇专业英语、游艇生产设计、游艇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第二课堂”,以社团活动的方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结合“X”证书考核内容,联合游艇设计公司和游艇制造企业,以行业企业标准为参照,以实际设计生产项目为模板,编写游艇专业项目化教材。根据企业的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及时更新教材内容[9]。将教材知识点加以凝练,做成活页教材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专业方向的教学需求。
引进或翻译国外成熟的游艇专业相关教材,或引入与其他专业比较接近的教材内容,如把建筑室内设计、效果图制作等陆地建筑设计的内容引入到游艇内饰设计中,把船舶建造工艺、船舶舾装工程、船舶涂装工程等相关相近的知识引入到游艇制造工艺教材中。
国内同类高校或相同专业互联互通、协同合作,共同编写、共同使用一套符合游艇设计生产实际的专业教材,使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统一规范,以满足整个游艇行业对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经国家或行业统一认证、企业认可的各种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取难度是相对较高的。学生如能取得相应的证书,则说明学生的专业水平已达到或是超过了相关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因此,学生通过职业资格等级考试取得证书,可视为通过相关专业课程考试,取得对应的学分。如学生在大学实用英语课程开课前,自行获取了PETS三级或是CET四级证书,则该同学可以免修相关英语课程,直接获取学分。如此可以提高学生获取证书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考取其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即“证书置换学分”。
此外,针对高职学生实操能力强的特点,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可以设置项目化的教学模块。如学生通过教学模块的学习,能够独立完成对应项目,提交的作品合格,项目报告完整规范,则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并且可获得这门课程理论的免考,即“理论实操学分互换”。
这样对学生的评价就不再仅仅取决于卷面考试成绩,学生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来获取学分。如此,既能丰富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又能做到因材施教,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产教融合为目标,整合学院的优质实训资源,各系联合设计贴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训项目,并根据企业的新工艺、新标准及时更新实践教学环节。如通过为企业代加工简单零部件,设计各专业通用的金属加工实训、钳工实训、气割实训、焊接实训等基础训练模块,加强学生对现有各种设备及工具的使用训练。针对铝合金游艇的焊接工艺,增设特种焊接实训模块,以突出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合我院“双高”建设的契机,对专业实训场所进行升级改造[10]。添置相关设备,完善复合材料加工、游艇放样、游艇CAD/CAM等现有实训室的功能。利用学院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楼,结合AR、VR技术,建设游艇邮轮内装展示间、游艇邮轮模拟驾驶实训室等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实训室。以此为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搭建良好的实训平台,提供有力的技能训练保障。
加强学院与就近游艇制造企业间的合作,与企业商讨“订单”培养,开拓产学研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到游艇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能近距离观摩并参与到玻璃钢及铝合金游艇实际生产过程中,使他们就业后与企业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企业聘任游艇造型及内饰设计员、游艇制造工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讲授相关游艇专业相关课程。或是邀请游艇设计师、企业专家等到学院召开专题讲座,通过校企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师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寒暑假派遣专业老师到游艇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实际生产经验;或是派遣专业老师到游艇企业进行短期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学习游艇设计新方法、游艇制造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打造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为游艇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11]。
在1+X证书制度下,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学生适应多个工作岗位。由此可见,推动“1”和“X”的衔接互通,重塑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教”改革,校企合作编写专业教材,改革考核及教学评价方式,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是培养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