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纪 述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也在日益深入地探索和发展。近几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相关文件,提出了加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和教育部在2015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职业院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框架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契机,成为推进并实现职业教育开放性发展和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中国职业教育、输出中国行业标准、推广中国文化以及促进教育人文交流等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2]。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国际化起步晚,思想不够解放,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不够、项目少、规模小以及国际影响有待提高等诸多制约因素[3],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多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还是以院校之间初级阶段的互相访问和交流学习为主的吸入式国际化为主。具体包括教师到德国、澳大利亚或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强国进行短期学习或培训;与国外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或合作办学;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学生短期赴国外交流学习以及推荐优秀学生到境外实习等[4]。上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制造2025”项目的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在海外建厂的国内企业不断增加,中国设备和技术、管理标准也在海外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和认可。学习符合中国行业标准的职业技能,获得中国海外企业认可的职业素养,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在中国跨国企业中就业的加分项[5]。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应该充分考虑国际形势,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在行业职业和技能教育的优势,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试点实行高职院校的海外办学与技能培训项目,使国内职业教育资格证书与国际接轨,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工作大局,培养企业境外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6]。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既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充满着严峻的挑战,不仅需要院校加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工作力度,更需要院校对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目的、实施方式和配套保障等各方面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思考。
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评价出台了明确的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国际竞争力的考核和提升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每年发起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高职高专院校)》共从八个方面让我们系统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其中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考核更加突出了与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联合建立的实训基地和承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教师或管理人员进修或培训项目。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中,有明确的国际影响考核内容,以具体数字量化的方式重点考核了七大方面内容。在教学及培训方面主要包括了参加高职院校各类培训的国(境)外人员数量。在校学生服务中国企业到国(境)外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时间,教师在国(境)外专业性组织担任职务和进行指导培训的时间等。在教学资源方面包括开发国(境)外认可的专业教学标准数、课程标准数,国(境)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和国(境)外办学点数量。不难看出,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重心是将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与国际接轨,建立海外分校培养熟悉中国标准的境外学生或培训当地员工[7]。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阶段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关键任务,是要逐步推进适合时代大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正如国内本科院校以“孔子学院”为载体,高职院校也需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优势和特点,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输出。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以中国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产教融合,为企业量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8]。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省份之一,辽宁省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产业化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而辽宁省的高职院校也有着成熟的培养模式和较高的培养水平。2017年8月,辽宁省教育厅为了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布局,启动了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此次辽宁省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把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作为建设和考核的重要一项,写进了由辽宁省教育厅下发的《高水平学校专业或项目建设内涵(9条)》中的第8条。而在辽宁省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工作汇报会上,省教育厅厅长唐国华出席会议并对学校工作进行点评。唐国华指出,“双高”建设院校要在三个维度上取得突破:在教育维度上,要体现条件优良、特色鲜明;在社会维度上,要体现行业认可、政府支持;在国际维度,要体现办学模式先进、国际影响力强[9]。
作为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一直扎实推进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更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文件确保国际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高水平学校专业或项目建设内涵(9条)》中明确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要求: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院校、学术机构、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实质性合作,开辟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产学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内外重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项目等,切实提高我省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辽宁职业教育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本研究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为契机,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全面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目的,提出了探索适应学院实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泰联合办学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响应并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泰国4.0计划”等两国重要政策号召,培养泰国当地“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提升中泰双方信息化和对外合作水平,本研究的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方调研,最终选定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优秀公立职业院校,坐落于泰国东部经济区罗勇府工业园区的玛达浦技术学院进行联合办学。同时,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直属区域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泰国东部职业教育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9年5月,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东部职业教育中心、玛达浦技术学院和唐风汉语国际教育集团签署了“互联网+”中泰国际联合办学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根据行业办学优势和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带的产业需求,确定石油化工技术为首批联合办学专业,学制三年。首批高职学历教育的泰国学生计划于2020年进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泰双方同意采用“互联网+面授”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泰国学生在该校的中泰学院学习两年,期间通过面授及互联网学习平台进行汉语在线学习和石油化工技术相关课程学习。学生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一年期间,重点对汉语及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提高。学生完成在中泰两国的学习要求且学业成绩合格,即可取得中泰两国高职学院毕业证书。此种合作模式是在兼顾汉语语言和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突出技能和就业的中泰双学历合作办学模式,服务中泰重大工程项目的人才培养等项目。
为促使该联合办学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合作双方经过前期诚恳的协商共同达成了以下的合作意向。
1.互设校区
在泰国玛达浦技术学院设立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泰中国际分院,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中泰石化学院,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文化及专业技能提供学习场地和保障,为今后双方深入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共建教学标准
向泰国输出石油化工类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等优秀教学资源;双方在合作期间派出专家、教师共同研讨、开发适于泰国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材、网络教学资源在线课程等并用于联合办学,可以推广至泰国东部职教中心下属十三所院校的相同或相关专业。
3.师资交流培训
依托中国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泰国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泰国本土专业师资水平。定期向泰国合作院校派出项目工作人员、外派专业及汉语教师进行项目协调与推进和教学等工作。
4.合作领域拓展
积极寻求和逐步探索依托“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泰中国际分院”开展针对驻泰中资企业的员工培训、学历提升、订单式培养等项目,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建设“一带一路”石化类师资培训基地(泰国)。与泰国东部职业教育中心所辖的石油化工类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合作开展中泰高职学历教育合作办学和专业培训,共同探索开展“互联网+面授”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各方学分互认,学籍中泰双注册,毕业发中泰两方毕业证书),并向毕业生提供来华专升本,在泰中资企业就业等服务。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满足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10]。中泰联合办学模式正是从这种需求出发,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明显的创新。
1.语言文化与技能产业有机结合
“互联网+”中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目标是培养懂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可以很好地服务中泰两国产业的发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泰联合办学模式为载体,能够把中国标准推广输出,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
2.来华留学学历教育与海外分校同时启动
很多职业院校的海外合作项目,多为短期游学或语言生项目,学生学成之后只能颁发培训证书或结业证书;而中泰联合办学项目具备更高的起点,向学生提供学历教育,学生可获得中泰两国承认的学历证书。
3.“互联网+面授”的教学模式
除使用传统的面授方式在泰、在华实施教学外,中泰双方共同使用“互联网+”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双方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开展“互联网+”教学。“互联网+面授”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院校在海外办学中所遇到的成本、效率、效果和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并极大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4.引进与输出并行
通过“互联网+”国际教育云平台,职业院校可以引入国内一流高校的专业教学资源,用于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并把自身的优势专业资源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其培养专业人才和技能培训。
5.升学、就业通路打通
中泰联合办学项目的毕业生,既可以选择回泰国或是继续在我国本科院校进行专升本学习,取得本科学历,也可以选择到泰国当地的中资企业中去实习或就业。
6.生源可持续
泰国的职业院校大多为中职、高职、本科学历贯通的职业院校。因此,与泰国友好校建立合作关系之后,该友好校中职阶段的学生可作为中泰联合办学项目的宣传对象甚至生源,确保了生源的可持续性。
7.奖学金利用率高
职业院校为部分留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相对于学历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三年,中泰联合办学项目中泰国学生在中国学习时间为一年,同样金额的奖学金可以提供给三个中泰联合办学项目的学生。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学成工作后,将以自身感受和经历向更多的学生宣传中泰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从而给职业院校带来几何倍增长的生源,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提升中国高职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2019年12月,泰国东部职教中心五所院校的18名师生所组成的游学团,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9天的汉语文化和专业教学方面的交流学习。
2019年12月,由泰国东部职教中心主任任团长的泰国职业院校代表团来访,中泰双方就“石油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学分)互认等一揽子方案。泰国东部职教中心主任表示,此次合作契合泰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东部经济走廊建设计划”和“泰国4.0计划”,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是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个探索,并为驻泰的中资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希望今后有更深入广泛的合作。
2019年,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由全国职业教育对外联盟主办的“2019中泰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荣获泰国“一带一路”基金会、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颁发的“2019中泰职业教育合作贡献奖”。
目前来看,高职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尤其是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起步较晚,相关工作基础薄弱,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国际工作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看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突出职业教育技能、产业和就业的优势。要摒弃比较落后的理念,需要学院整体谋划,尤其需要提高高职学院系部和专业国际化意识。国际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理想解决,首先是要更新理念,解决认识上的不足。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学院主抓,各部门全方位配合协调形成联动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要充分认识国际化在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性和自身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在专业,系部要唱主角,才能形成自身特色。通过逐步积极推动留学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实践中外联合培养人才创新合作模式,才能成功探索出全国高职院校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特色示范项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