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上好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思考——新媒体视域下教与学的分析

时间:2024-06-19

张清霞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是所有人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1]。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2]。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交流方式、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性格塑造等深深地烙上了新媒体时代的痕迹。对新媒体时代下成长起来的“00后”,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是需要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力求基于新媒体不断丰富化的大环境,通过对思政课课程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分析,探讨上好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途径或者策略。

一、高职职业院校思政课课程和学生特点

(一)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概况

目前,高职思政理论课只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思修”)两门课程,本文主要以“毛概”为例。“毛概”是全国所有高校都要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全国统一教材,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和政治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和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历史地位。“毛概”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较为全面地了解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灵活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自觉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职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职的生源主要来自三种渠道:一是高考,但却是普通高校的“落榜生”,其录取分数线大大低于普通高校本科分数线;二是“三校生”(即技校生、职高生、中专生),初中毕业无缘升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个别同学例外);三是“3+2”一体生,类似三校生,但不用考试,整班直接升入高职读2年。

从客观上讲,由于高职生源的成因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文化素质、文明修养参差不齐;二是学习计划性不强、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力较差,纪律性欠缺[3];四是理想、信念不高,对时政和社会关注度不高,政治上不成熟;等等。

鉴于上述特点,在新媒体的工具、方式、内容不断发展和每人拥有手机和网络的情况下,高职学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影响,甚至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类社交平台,以致于上课都不舍得放下手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把他们从多姿多彩、极具诱惑力的媒体世界中拉出来,并能够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严格约束自己,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对于高职的思政老师来说,不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思政课教育模式,完成思政课的目标任务和国家及社会的期待将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二、上好高职思政课的策略

(一)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总书记在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教师是思政课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发动者,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兴趣与认同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如何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的教师队伍,***总书记提出了“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4]。

上述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就是思政课教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较强的能力素养和深厚的师德素养[5],而且须是三者的有机结合。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马列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通过进行扎实的学理研究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真正把马列主义作为内心的虔诚信仰,做到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做到习总书记说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吸取马列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智慧和理论滋养,掌握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并自觉运用到教育的全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在多维的立体比较中统一起来;思政课教师要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重要引领者,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线上线下一致,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要有仁爱之心,做人文关怀的智慧浇灌者[5],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

(二)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益

***总书记在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即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原则:“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4]这八个统一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整合和挖掘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和重视实践教学,并且做到方法和实践都要以内容为中心,而且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学,应创新思政课课程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1.整合和挖掘教学内容

思政课具有宏大的内容体系,其逻辑性、思想性、深刻性和对现实的解释力是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这需要教师从总体上把握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理论体系讲透彻,同时增加对现实问题的学理分析,将“中国故事”“榜样故事”讲生动,增进启发引导,努力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真人实事中体会真情、感悟真理[6]。新媒体环境下,有极其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其中不乏大量优秀的时政专题和短片以及主题鲜明、针对性很强的政论节目。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用上与讲授内容相得益彰的资源,这需要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及其专业特点筛选、整合需要的资源,而且需要突出材料的典型代表性、精炼性和易接受性。特别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所选材料理论性不能太强,信息量不能太大,逻辑演绎不能过于复杂,最好跟他们的生活实践联系比较密切,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一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树立教学对话观和协作观[7],敢于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让思政课“活”起来。二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搭建更多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和渠道,把社交媒体时代的“潮文化”应用于思政课堂,让思政课“潮”起来[8]。三要增强讲课的艺术性和话语的表达方式,用更贴近学生的语言、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现实性与针对性,让思政课“爱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讲授内容服务,切不可本末倒置,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了内容的讲授,造成看起来很活跃的课堂,实质上偏离了内容和教学目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注意掌控课堂,随时把学生的议题拉回到主体上来,以免跑偏,影响了教学内容和目的。

3.重视和落实实践教学

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形成所期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上好思政课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为此,可以广泛开展课内实践和社会实践,充分挖掘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9],让学生自己在课堂讲授、讨论、辩论、演讲的过程中以及在校外的参观、调查中切实感受到思政理论的真理性和方法论价值,从而使他们乐学、乐信、乐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重视和落实社会实践,让学生切身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和各行各业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的人和事,这对学生心灵所起到的震撼作用以及对其思想的影响远超过课堂上的讲授。特别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应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要把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跟他们的专业和未来的就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在切身体验中感悟到思政理论的价值所在,并增强运用理论观察和剖析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革和创新课程评价

***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4]。思政课的特殊任务决定了其课程评价不能简单等同于其他课程,而应该更加强调知、信、行的递进式统一。也就是说,思政课的教学评价首先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这只是理论学习的第一个层次;在此基础上要看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认可度、接受度和自觉追随的程度;最后,也是最高的层次,就是要看学生具备了怎样的能力,提高了哪些素养,关键是运用马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洞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集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于一体的思想素养以及马列主义政治素养提高的程度。上述知识、能力和素养不是课堂上或者考试能够完全体现出来的,这就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授课时间内的课堂评价,而应该集知识评价、能力素养评价和行为评价于一体,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统一、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内化的价值评判相联系[10],等等。特别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更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日常行为举止的改观和基本素养的提升,从生活细节处着手,引导学生在寻求基本素养提升的基础上再追求更高层次能力素养和理论素养的提升。

(三)保障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其根本目标能否达成或者达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因此,上好思政课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目前,由于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很多学校的思政课不得不实行大班授课,而且教师的授课任务都比较重,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大量行政教师跨专业兼课甚至外聘教师兼课,导致授课质量难以保证[11],因此,要上好思政课需要配备充足的专业教师。不仅如此,为了能够保障一支高质量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践中还需要做到:一是要严把进口关,对于新引进教师一定要坚持严要求、高标准,不仅要考察其理论素养,还要考察其教学能力和政治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二是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包括理论方面的、社会实践方面的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等,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三是给思政课教师提供不少于专业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加薪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工作满意度;四是对于不能胜任思政课教学的教师要坚决清理出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使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动态中保持稳定和提升,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根本目标的实现。

总之,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上好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便捷的途径和平台以及灵活多样的方式,但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对他们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要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新媒体提供的机遇,尽最大可能降低新媒体所带来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要因势利导,让新媒体更多地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工具和得力助手。为了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的任务,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稳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不断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益;不断加强课内和课外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增强对理论的理解、认同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政课的评价方式,使思政课更好地完成自身的使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