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探究

时间:2024-06-19

田应辉,徐 森

(1.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的有效路径。课程思政是指以三全育人格局为统领,在各类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思政教育理念。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指出:“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认识。”[2]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的过程中,课程思政无疑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应强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但由于传统的“技能本位”思想制约,往往忽略了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强但思想政治水平“严重偏科”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4]。近年来,我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土建类教学团队不断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环节、组织制度等三个方面着手,将思政育人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培养德技并重的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教学理念——认同思政育人亦是专业课教师的本位职责

专业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均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担。我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土建类专业课教师团队不仅致力于在学生大脑中建好“专业柱”,同时倾心在学生心中筑造“承重墙”,竭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一)认清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先天优势

相比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课程而言,通过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有着极大的优势。首先,一经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思政教育找到了鲜活有效的载体,极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其次,专业课往往采用小班授课,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能更好地把握,在“授业”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传道”,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人生困惑。最后,专业课的行业背景和“专业”属性,决定了其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联系密切。专业课程一经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于学生的人生成长和职业发展正向引导作用明显。

(二)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承担,虽然这种分工起到了各司其职的作用,但却忽略了学科间交叉渗透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6]。从需求角度看,土建类学生往往对于专业课教师的思想引领怀有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除了专业知识本身,专业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经历,引导他们了解行业、认清自我、展望未来。因此,要想专业课程思政富有成效,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之所需。无论是为学生勾画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还是展望整个土建类行业发展,都离不开专业课教师的积极引导,这也是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切入点。专业课教师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为学生提供点面结合的思政养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

二、教学环节——打造高质量的“思政+”专业课程

从土建类专业的视域来看,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项目。站到“思政+”的高度,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也不仅仅在40分钟的课堂那么简单,而是应从课程设计文件编写、理论授课、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统筹,方能取得较好的专业思政育人效果。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是我院第一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的一门专业课课程,课程组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效果广受学生好评,该门课程已逐步探索出一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对高职院校打造高质量的“思政+”专业课程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课程设计文件体现思政育人元素

1.课程标准

课程组教师在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标准目标设定中,努力构建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以此达到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让专业课程以文化人的同时也能以德育人。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设计

2.单元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育人资源,不断发掘知识点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法治精神、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充实到单元设计中,设计一系列自然巧妙的课程思政育人结合点,引导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以及道德情操的提升。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如表2所示。

表2 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与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3.教学课件

由于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各专业课程基本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借助课件这个良好的媒介,市政工程施工课程组分工协力对于教学课件的“思政+”改进,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一是在课件内容上,依据教学单元设计进行了思政元素的融入,比如增加思政教育专页或将思政教育隐性融合到专业知识点介绍中。二是在课程PPT的制作中,选用合适的背景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比如在桥梁模块的讲授中,可以采用港珠澳大桥、胶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等举世闻名的工程项目的唯美照片作为课件的背景,借此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将自己的专业所学运用到国家及区域建设当中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堂改革推动思政育人落地

1.开展问题式、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在课前挑选若干个问题,课堂上由这些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广泛思考和热烈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专业课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行业经历给出自己的见解,引发大家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点出本节课的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接着围绕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由专任教师带来知识点讲解和典型案例的分享,专业课教师不时依据课程两点(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和互动,完成课程研讨。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二者存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专业知识点是载体,课程思政点是灵魂。

2.采用翻转课堂和讨论式教学

开展德育教育,要顺其自然而不是生搬硬套。在一堂新课讲授前,专业教师事先会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可通过课程网站或者开放课程平台提前在线学习,记录学习过程的难点,然后在课堂上采用讨论式教学,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并同时进行总结反馈。在预习作业的布置中,可以在某些问题中嵌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预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思考自身的价值观取向。

3.设立团队协作方能完成的课堂活动

由于大体量和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方能完成,团队精神也成为了每一个工程人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在课堂教学中,专业课教师除了安排有学生个人单独完成的任务之外,还会设立一些能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课堂活动。按照课程内容不同,可选择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抢答、情境表演或者小组模拟练习等任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感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达到进入社会后快速融入工程建设团队的目标。

(三)教学考核评价课程育人效果

要想检验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效果,思政考核评价不可或缺[8]。近年来,我院市政工程施工课程组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基本确立了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知识和技能考核比重调减为80%,思政内容考核比重设定为20%。其中,思政内容考核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

1.过程性评价

过程评价侧重于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德、能、勤”等三个方面,考评最终分值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定三各部分。思政内容的过程评价主要侧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是否具备了工程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考核侧重于围绕学生“个人品德品质、价值取向选择、团队协作能力、吃苦奉献精神、企业忠诚意识”等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终结性考核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并引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理念,包括学生互评、行业企业专家点评、任课教师复评三种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三、组织制度——确保专业课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

为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有效开展,我院注重制度和组织的协同共建。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由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协同指导课程思政工作,教务处负责制定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会,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评选,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一)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开展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专业教师。按照“受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为了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专业师资队伍,学院多次组织专业课教师参与校内或校外的课程思政知识提升方面的研修和培训。为了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素质,还专门组织专业课教师集体学习十九大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根本上提高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了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潜移默化地为课程思政建设注入了新时代基因。

(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为了确保专业课教师能通过课程思政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学院层面牵头建立了“课程思政工作坊”,为专业课教师之间以及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通过工作坊的定期交流以及丰富的“课程思政沙龙”活动,切实提升了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

(三)建立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我院土建类专业群建立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实践平台,将土建类课程的理论与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和实践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构建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专业群十分重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与实施模式,将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及社会教育资源充分整合,实现了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

总之,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应该认识到,思政教育绝不仅仅是思政教师及辅导员自己的“担子”,而是我们共同的职责[10]。本文立足区域人才需求,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土建类专业群自身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环节、组织制度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同时也期望本成果能为其他自然科学类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