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4-06-19

熊 烨 袁凤琴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熊 烨 袁凤琴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存在的事实,使基础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在多元文化情境中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教师掌握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完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体系,进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3.029

贵州是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容易对汉文版通用教材产生误解,造成学业水平低。而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又不让其散失本民族文化,有必要加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使教师能够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美国,在其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如文化差异理论认为,种族学生和贫困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具有缺陷,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与学校文化、主流社会的文化不同,而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大多以主流文化的标准为主,忽略了亚文化,导致种族人数较少的学生被迫处于一种劣势地位。[1]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迫切需要将多元文化与教师教育这两个领域合并成一个领域—教师多元文化教育。

班克斯认为,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都应该具备相应的多元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而美国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家盖伊则认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应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其次,教师应该研究多元文化教育中有利于自身教学的知识,思考其可行性。再次,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掌握少数民族价值体系、生活方式、交往行为等。最后,教师要掌握特殊教育教学技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学生的多元文化观。[2]班克斯和盖伊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都有一定的理解,而本文采用的是蔡向颖的观点:即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是为教师提供多元文化知识与技能、改变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并帮助教师在价值和情感上认同多元文化教育,同时在课堂中具有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3]

二、贵州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职前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不足

近年来,贵州省的师范教育的培养计划中,虽然加入了不少有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比如说比较教育学,多元文化教育等课程,但是力度还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教师教育中相关的多元文化教育实习更是不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检验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效果,否则就如纸上谈兵,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效果不大。

(二)在职教师缺乏多元文化理念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加上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很少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培训,导致教学时容易产生误会。比如在课堂中,苗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可能会摸摸他的头表示对他的喜欢,然而在苗族文化中,摸别人的头表示不礼貌,因此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对他的不尊重,对这个老师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印象。除此之外,汉族教师长时期工作在汉族文化区,形成汉文化思维,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无法用多元文化的观念去教授学生、接受学生文化差异,导致学生对待外来文化抱有敌意。这样就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甚至形成民族矛盾。

(三)职后教师多元文化教育被忽略

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多元文化教师培训主要着重在职前教育阶段,而对于在职教师的多元文化培训却非常少,导致有些老师从任教之后就没有接受过有关于教师教育方面的培养,遇到一些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教学问题不知所措、甚至是恼羞成怒。在当今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教育的观念如果没有经常更新的话,可能会导致保守化,对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持反对态度。

三、国内外多元文化教育值得借鉴的经验

中国教师教育是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培养出来的教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内容上说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实践。从阶段上来看,存在着职前、在职等延续性的教育。从形式上来说,有正规与非正规之分。从层次上来看,有专门的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及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4]因此分析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的经验,能够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一)新疆地区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经验

在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各大师范类的学校在课程设计上也主要以公共基础课,本学科专业课以及心理学教育学三类课程组成。[5]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们认为使用这种课程框架将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因此他们采用将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纳入到教师教育课程当中,以便于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和观念的教师。新疆地区的教师由于了解到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会主动培养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的意识及能力。比如说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使用维吾尔语,而高年级学生则使用汉语教学。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所属文化群体、家庭社区的文化背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

(二)美国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的经验

在美国,教师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较早,也比较成熟的。在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上,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与实习课程组成。[6]通识课程主要是由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组成,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科学中,不仅是介绍美国本土文化,还包括了亚洲,非洲等多种地区的文化,良好地培养了未来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和多元文化反省能力。教育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了一些教育基础课程和学科教学法,通过这些课程,可以掌握从事多元文化教学所必需的理论知识,设计多元文化课程的技巧等等。

在美国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者眼中,理论必然是要与实践联系,因此教学实践、实习是检验教师多元文化教育学习质量的基本手段。研究者认为在教学实践和实习阶段,未来教师进入学生所构成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学校或者地区,观察课堂活动,配合教师处理学校和一些班级的工作等活动,提前获得文化交流的经验。

四、实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策略

(一)丰富职前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贵州省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法单一,可以在职前的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多元文化课程,这样能够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意识,增加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使其对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开阔教师的视野,使其能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来看待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1]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多元文化实践的机会缺乏,因此可以增加教师的职前在多元文化地区的实习机会,使师范生深入到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进行一定期限的教学,在实际环境中去体会多元文化,而减少教师职前实习在贵州省中心地区,汉文化地区实习,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师范生的能力,增强多元文化教育观念。

(二)对在职教师进行多样化培训

目前大多数在职教师缺乏民族意识,不利于在职教师的发展。因此在职教师培训者应将培训方式多样化,在进行培训之时,深入地了解教师的背景,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教师加入不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课程。对于汉族教师则在其基础课程中增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各少数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等课程,加深教师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采取异师带教(少数民族背景的教师带汉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或者汉文化背景的教师教导少数民族教师),从平时的生活、工作、学术上去体会不同的文化。除此之外,在职教师培训中,可以采取听讲座,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视听觉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的理解。

(三)完善教师多元文化教育体系

贵州省的教师培养体系阶段化,形成断层。因此将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职后教育相结合,提倡终身化教育,这样才能将教师的教育做到多元化。除此之外,在职教育中的高等教师教育的高校与职前教育实习的基础教育学校可以建立长期的联系,给予长期的专业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贵州是西南地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构成的省,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质量,彰显本地区多元文化下教育的特色,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多元文化教育意识,提高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使多元文化教育得到保障。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G.PritchySmith.Desegregation and Resegregation after Brown:Implications for Multicultural Teacher Education[J].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2004(6):26-32.

[2]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概述[M].李苹绮,译.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11.

[3]蔡向颖.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4]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王新俊.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6]富婷.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5454(2016)03-0104-03

[收稿日期]2016-03-27

[作者简介]熊烨(1993-),女,江西萍乡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袁凤琴(1969-),女,贵州思南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