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江建胜
(盐城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在后现代课程观念影响下,学校美术课程已经以一种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开放形态呈现。美术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自身,而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美术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身的优势,开发身边一切可服务于教学的因素,使美术学习紧密联系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开展有效教学,让美术教育实现其真正的意义。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最重要方面就是扩大美术课程的内涵,即经常性和创造性地利用身边及社区文化艺术资源,让中小学生受到地域与环境潜移默化的滋养。它对于追求教育公平也具有实际意义。虽然我国美术教育地域性发展不平衡,但各地区都有丰富的美术资源。在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如果美术教师能够善于并充分运用当地文化艺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美术课程,学生们同样可以受到相同效果的艺术熏陶。它可以使有特色的宝贵的地方美术文化在抵御全球文化同质化的同时,又跨国界地承续下来。
盐城东濒黄海,西与扬州、宿迁和淮安市相连,北与连云港市接壤,南与南通市毗邻,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是江苏东部的“黄金海岸”。盐城的文化艺术资源可以初步梳理为如下八个方面:(1)里下河区域集南北之长,独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盐文化;(2)东方红土地: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新四军和八路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鲁艺华中分院旧址(木刻版画)、陈毅与湖海艺文社等;(3)东方湿地文化:大丰古生物博物馆、丹顶鹤、麋鹿、洋马菊花、中华鲟、便仓枯枝牡丹等;(4)历史遗迹:范公堤、施耐庵白驹著书等四大名著故事、台南凤凰池《天仙配》、永宁寺、东台泰山寺、三昧寺、阜宁兴国寺等;(5)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和艺术:李汝珍《镜花缘传奇》、沈公山智慧故事、东台曹氏木雕、滨海彩塑、东台唐家羽扇、东台发绣、射阳农民画、滨海柳编、建湖烟花爆竹、盐城杂技等;(6)东方古老的民俗文化:舞龙、舞狮、湖船、喜纸、闹花灯等;(7)地方戏剧文化:淮剧;(8)人物资源:著名书家宋曹、李敦甫;当代画家赵升仁,当代雕塑家吴为山等。以上这些资源,为拓宽校内美术课程的外延提供了丰富资料,当务之急就是要运用当代最先进的美术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努力寻找将地方文化美术资源转换成美术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途径,让地方文化艺术传播充分融入学校课堂。
地方美术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个部分。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生成或生长的石头、泥巴、自然景观、竹木、鸟兽等。地方文化资源,实际上主要指地方的民间文化,其中包含民间艺术和民间美术,主要是指大众的文化与物质需求,如里下河水域地貌、农民画、杂技等。同时,由于社会上层与大众共同的价值取向,产生上层建筑所追求的文化、意识形态与大众心理、精神需求的重合,如丹顶鹤、新四军文化等。究其分类,一般分为民间物质文化、民间社会文化和民间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民间物质文化主要指人们创造出来具有艺术特色和文化品位的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实物,如陶器、农具、柳编等;民间社会文化是指人们因地域性、血缘性关系长期共存所显现的共同价值取向、精神趣味及其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民间习俗、行业规范、乡规民约等,如舞龙、湖船、喜纸等;民间精神文化是指民间信仰、宗教、神话、民间文学等民间意识形态,如李汝珍《镜花缘传奇》、沈公山智慧故事等。这就是上面资源梳理的基本依据。
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和民间美术三个概念形成了一种递进关系,外延不断缩小,但在搜集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时,应该尽可能扩大其外延,以增加其开发与利用,即课程转化的宽面与深度。
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美术课程转化应该强调系统性、针对性、独特性、行动性、科学性等原则。
系统性原则又称整体性原则,在大教育背景下,提倡站在整个学科的高度,将各种资源按照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有计划地合理配置到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彼此之间相互配合,特别是对学校美术教材实行同步嵌入,从而共同形成合力。
由于地域性和政策性关系,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美术课程转化还应具有针对性。以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为参照,着力研究各个地方的美术教育特点,给予学校美术教育有益的补充,而不是盲目跟随潮流。
课程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课程资源的独特性是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体现美术教师教学风格的保障。不具有独特性必然陷入雷同教学,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资源。
美术学习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切身体验、实践为基本要求,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所有的教学内容均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所以,提倡行动性或田野式研究。在反复预想认证的前提下,再深入教学一线,尊重和多听取学生意见,多方面评估,实现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第一,涉及客观知识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二,特别要注意符合青少年儿童成长需要并适合其心智发展,具有人文性;第三,坚持择优择近,要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摒弃那些迷信、低俗的糟粕,同时还要关联孩子的生活,切不可牵强附会。
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美术课程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文化艺术资源所属单位、各学校、美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方可实现。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建立开发课程资源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文化艺术资源所属单位应该树立大教育观,积极支持通过教育的方式把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传承给下一代。学校和美术教师要主动走出课堂,参与各种地方化艺术交流活动,直接体验并融入地方化艺术的发展中。还要依托当地高校的专家资源,联系受教育家庭,参与评估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意义,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美术教育效果。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美术课程转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课堂教学延伸模式。地方文化传统总是以间接的方式渗透到地方中小学教育中。如何直接面对地方化传统,值得我们换位思考。遵循相关性和适宜性原则,选择与地方化艺术资源同质化的课程实行课堂外有效延伸,是不打破学校原有教学体系的一种课程转化模式。当前的一种普遍性做法,是把自然景观和遗址、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但实际的效用并没有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制定详细的课后实践指导学案,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去自主探究,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2.美术课程转化校本模式。这几年各地区都要求民间美术进课堂,进入学校美术课程系统并付诸美术教学实践,这就是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美术课程转化校本模式。校本美术课程的实施是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策略之一,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需要所在学校的条件性资源支撑和较好素质美术教师的有力保障。它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它必须融入学校所有学科系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通盘计划,决不是单打独斗。校本课程可以彰显学校的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的情结,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国家将逐步下放具体课程的权限,提倡各学校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独立创新,激活当前僵化的课程机制,迎接校本课程发展的春天。
3.综合模式。以上两个模式都是通过与学校课程绑定来实施的,但在大教育的背景下,这还是一种权宜之计,综合模式才应该是理想模式。发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等所有力量,建立一整套地方美术教育体系。在这个框架下,组织并开发一系列艺术课程,运用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形成E课堂。不但学生可随时参与,而且促使全民参与,激发全民创造力,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它将冲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打通一些学科间边缘知识的盲点,有利于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及学生对科际联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系统的建构,有利于他们对客观世界整体认识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特别是加强其美术认知,提高美术学科在其心中的地位,具有实质性意义。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是多元的。地方美术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每一位美术教师、每一位学生或家长都可以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这其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开发主体,是课程开发的源头,他可以带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进来。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有以下基本思路和方法:
1.充分调研,情境分析。由于各地资源分布情况、美术教育现状、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展开调研,得到第一手资料,再对地方情境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是了解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最佳方式。调查对象要全方位,调研方法要多样化,一般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通过调查主要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中,学生喜欢的或者想了解的内容;(2)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及家庭的期待;(3)已开发的地方美术课程;(4)政府和教育文化主管部门、艺术资源所属单位和学校对待这个问题的认知程度和支持度。显然,这些调查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课程转化内容和模式的选择。
2.资源收集整理与筛选入库。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美术课程资源转化最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与调研同时展开,同步进行。开发主体应对本地方地理、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充分了解美术新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将其整理归类,筛选出具有美术学科利用价值的资源,做成本地课程资源库,给全体老师共享。从收集与整理的地方课程资源中选择某种资源作为美术课程内容,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教师的开发能力,能够融入学校整体规划。
3.结合教学目的选择内容,进行多样设计。设计过程就是对课程资源加工整合的过程,是创造性地使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是非制约关系,相同教学内容可以运用于多向目的,同一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虽然资源的配置要根据不同的目的,但必须尽可能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
4.开展教学活动,综合评估,调整改进。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课程资源转化后最重要的实验阶段。实验前,必须建立综合的评价体系和指标,实行行动研究。必须密切注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学生的意见。首次论证活动开展周期应该不少于三次,还要对参与相同课程不同届学生进行跟踪,既要观察同届学生的发展状况,还要进行不同届的比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