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1——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为例

时间:2024-06-19

饶淑园,何资桥,许 炯,王苑芮

(惠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1
——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为例

饶淑园,何资桥,许 炯,王苑芮

(惠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文章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为例,探索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提出高标准、高品质的课程建设目标和前沿性、创新性的课程建设内容,探索混合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评价,开发课程资源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开发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建设500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2012-2014年重点建设的200门新课程中,惠州学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获得该立项,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已通过专家验收,并挂到“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4673.html)向全社会开放。文章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实践和探索加以阐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合理设置高标准、高品质的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是指课程建设最终要达到的结果和效益。笔者设置的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具备“一流的水准”“多样的示范”和“共享的资源”三个层次的目标内涵,从而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高质量建设目标。具体的分目标:1.课程目标的转变;2.精品内容的打造;3.教学模式的改革;4.开发课程资源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课程建设,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和实现以下两个课程目标的转变:一是知识目标: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教育诊断和心理健康指导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异常表现和特点以及产生的条件、原因和矫正策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生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和培养幼儿养成健康习惯的专业素质。二是能力目标: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关注和对相关问题探索的兴趣;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技术对幼儿进行鉴定和评价,判断学前儿童成长与发展中出现的偏差、种类及程度,得出幼儿需要得到何种帮助和支持的具体内容;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方面,能够判别现有的发展水平及状态,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未来发展状况,初步具备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辅导的能力;初步具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设计能力。

二、精心安排前沿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目前国内却缺乏同类课程借鉴,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将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和教学成果进行很好的梳理和整合,吸取积极心理学的精髓,逐渐树立新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模式。该课程内容的建设注意紧靠前沿科学,充分吸取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信息技术发展和学科教学研究等领域的新成果[1],融入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时代变革的特点;并在新理念的统领下,结合我国教育现状,由现有的偏咨询重理论转变为偏发展重实践。课程建设以发展的眼光,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布的《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实质,把握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方向,同时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能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持续的教育教学支持,适合网上公开使用[1]。

在具体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调整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的比重,注重实用性强的知识,如多种评估、诊断、预防和发展性的教育与辅导技术;在结构上做到体例新颖,结构清晰。为了有效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理念和新结构的统领下,与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于2015年1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真正实现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课程的相互融合。很多资料和内容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二维码资源平台中。

三、不断探索混合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们探索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尽量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现代性、活动性、操作性、拓展性的特征。首先是注重传授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探索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三段式即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归纳小结或操作练习的教学模式;其次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的训练,探索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三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多年的课程建设,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已经成为本课程建设的亮点。

(一)典型案例讨论分析与现场案例咨询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搭建理论与教育实际联系的重要桥梁。一个案例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包含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通过收集大量的经典案例的文本材料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讨论分析,可以使他们能够领会各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主要思想和实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综合分析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如提供一幼儿异常心理与问题行为的案例,提出对案例分析的要求:(1)该案例属于幼儿哪方面异常心理与问题行为?(2)该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是什么?(3)作为教师该如何去解决该问题?全班集体讨论老师点评,总结。(参见爱课程网站视频http://www.icourses.cn/jpk/changeforVideo.action?resId= 1034171&courseId=4673&firstShowFlag=44)此方式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中的幼儿异常心理与问题行为,这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通过案例的现场咨询、对咨询案例的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有效补充了仅仅依靠课堂讲授传授书本知识的不足。

(二)活动设计与模拟课堂相结合

结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中要提高学生专业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初步具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在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在教师指导下的模拟课堂教学法。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一章,在讲完基本理论后,要求学生就一个主题设计一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或教案”。大多数教学到此为止,结束本章教学。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笔者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即要求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活动教案进行试教。具体做法为:(1)分组试教。4-6人为1组,每人把设计好的教案在小组内试教(小组其他成员扮演小朋友),自评和同学互评;(2)集体研讨。在分组试教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优秀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活动设计(试教),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师生共同研讨。(参见爱课程网站视频http://www.icourses.cn/jpk/viewCharacterDetail.action?sectionId=141448&courseId=4673)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教案。通过学生试教实践、师生共评、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教育反思等做法提高了学生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在本校多次示范教学后被充分肯定,并在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课程等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三)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与论文写作相结合

教师们教学中非常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拓展学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视野。上课前列出参考书目和相关网站,要求学生熟悉本校课程建设平台的使用,里面供给大量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翻转课堂。下面以第六章“幼儿常见的异常心理与行为”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表1)。

表1 多样化教学模式设计

这一模式可以称为“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学习方式[2]”,是以微课为手段的慕课加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模式的创新应用。其特点是紧扣教学目标,在提供碎片化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结合教师的重点讲授,帮助学生归纳梳理,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本单元整体概况的理解和框架式的结构认知;通过教与学,内化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所学是处在巨大有机体里面的哪个毛细血管,从而厘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其各自在知识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在头脑中建构起相应的知识脉络。

虽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理论作为其基础不能被忽视,所以在让学生不断去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同时,也要求完成一定量的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和读书报告,以锻炼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理论概括能力。

(四)微格教学,辅之以老师的点评与补充

每学期,笔者会在某些章节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把部分比较成熟的内容交由学生去试讲,让他们学习用一种主动的方式去组织知识,并让学生到微格课室进行试讲,然后进行自评反思,其间辅之以老师的点评与补充。如表1中“教学流程”之4(教师重点讲授其中几个儿童常见的异常心理:如多动症、自闭症、儿童精神发育迟缓、抽动症等内容)有时就布置给学生去做。具体做法是:要求4人为1组就其中一个主题合作收集资料、设计教案并制作PPT,要求组内每位成员在微格课室讲授,自评与互评,最后每组选择一位成员在课堂展示,老师点评并总结和补充。(参见爱课程网站视频 http://www.icourses.cn/jpk/changeforVideo.action? resId=1112932&courseId=4673&firstShowFlag=37)优秀作业制作成微课,放在教学平台优秀作品栏,作为生成的教学资源,供大家包括下一届学生学习与借鉴。两年的探索证明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积极参与度高,思维活跃,还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感和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技能、筛选信息资料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课内辅导、课外指导及交互学习相融合

在具体教学中强调课内辅导与课外指导相结合,把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该课程在惠州学院天空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学网站,上课的学生可通过注册进入本教学网站,里面的助学模块设有课程公告、作业、讨论、答疑、师生交流、考试、论文等栏目,为教学双方提供基于网络进行学习、教学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而且学生也可以利用电子邮箱、微信或BBS等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使学生能时时刻刻得到教师的有效帮助与指导。该课程挂到“爱课程”网站后,更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的交流平台,为所有网上学习者的网络交流提供方便,实行更大规模的交互学习。

(六)主题研究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该课程包含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与讨论,如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大众传媒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和压力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治疗与教育训练孰轻孰重,如何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自信心、自制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情感素质、良好的合作、分享意识和交往能力等。笔者在教学中常把这些问题作为专题提供给学生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会适时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学者做讲座或参与讨论,给学生以有效的启迪,使之感受到本课程的研究和探索价值。

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们真正能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也提升了学生专业教育教学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探索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评价

该课程的考核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外,更为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际的操作能力,形成理论卷面考试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注重过程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模式。该课程考核由理论知识考核(30%)和实践能力考核(70%)两部分组成。在考核成绩中,既包含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包含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考试形式上,既有开卷也有闭卷,既有问题的回答,也有读书报告与论文的写作,还有参与网络讨论的分值。对实践操作的考核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表2)。

表2 实践考核一览表

考核伴随学习的全过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开发课程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在学科专家的主导下,课程团队成员协同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在整合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收集和现场录制与课程相关的资料素材,并以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表达。该课程的课程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大部分。其中,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课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同时,通过该平台进行复习、指导、考试等教学活动,把课程资源充分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为教学所使用。拓展资源包括案例库、经典实验的视频资料、校内外名家专题讲座库、文献资料,习题作业、试卷、优秀学生作品等。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能根据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做到定期和及时更新。课程的所有资源全部在爱课程网上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也为其他课程(如五大领域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3]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平台。该课程有专门的教学平台——惠州学院天空教学平台,该平台是本门课程教学、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立体化资源和助学模块两部分。其中,立体化资源涵盖课程概况、课程设置、图书、光盘资源、教学大纲、参考资料、授课录像、习题、题库、案例库、课程实践、课件与教案等16个栏目内容。助学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公告、作业、讨论、答疑、师生交流、考试、论文等栏目。该模块以课程的基本资源为基础,为教学双方提供基于网络进行学习、教学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师生均可在平台中发起调查活动,提供课程辅导资料上传下载,以及形成对课程教学相关的问题深入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协作能不断引发学习者开展头脑风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参与性学习,老师则真正成为学习的辅助者。全新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以共享、协作、互动的方式提供自主性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个人电脑、iPad、智能手机、商务通、掌上电脑或者其他电子电讯产品,既可以学习多媒体资源,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

区别于其他网络课程,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创新之处在于:以“爱课程”作为本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依托,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课程的资源集成到“爱课程”云平台中,以资源共享、集中服务为核心,构建一个具有示范作用的、能够更好地发挥云计算时代“实时”“互动”“面向大规模人群”的特点的教学实施平台,实现国内一些学者所提倡的“小型化学习”“微型化学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理想。

[1]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实施方法[EB/OL].[2015-08-07].

http://www.bjedu.gov.cn/Portals/0/fujian/201212314.doc.

[2]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0-17.

[3]蒋平.精品课程三级梯度建设及其网络资源不均衡化发展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41-45.

【责任编辑:赵佳丽】

Practical Experiment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Infa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Guidance”——A Cas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 Sharing Cours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RAO Shuyuan,HE Ziqiao,XU Jiong,WANG Yuanrui
(Faculty of Education Science,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China)

The paper studies the case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of“The Infa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Guidance”,in an attemp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resources for course sharing in teacher education.It put forward a high standard,high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goal for the national level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content for frontier and innovative curriculum design.By exploring hybrid,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core,the article goes o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the purpose of sharing high quality resources by more learners.

Teacher education;construction of good resource sharing course;infa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urse objective;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G642.3

A

1671-5934(2017)02-0101-04

2016-12-01

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特色创新项目(2014GXJK142);惠州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06);惠州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6036)

饶淑园(1963-),女,广东惠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