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地方性院校卓越体育专业人才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4-06-19

李金焕

(惠州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本科生导师制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1],美国和日本的本科生教育几乎都实施各种形式的导师制[2].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再次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并广泛推行,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本科生导师制已逐渐演变成全程本科生导师制.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精准育人,全程导师制遵循高校人才培养规律,是新时代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必经之路[3].只有优秀本科生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扎实和宽厚的知识储备、并能独立思考和较强自我实践能力的优秀本科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普通本科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这些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教育形势越来越严峻,学校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学校竞争力,牢牢把握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质量为生命、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为依托的办学思路、主动求变,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全程本科生导师制正是一种新的尝试,导师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个别指导、个别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达到更加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和处理的目的[4].在我国研究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教学和科研并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惠州学院是一所地方性省属二本院校,办学宗旨是培养综合创新型的应用人才,而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挖掘本科生自身潜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化.通过实施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体育技能强、知识面广,组织能力强和教学能力强的综合性体育人才,使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达到一个新高度,也为其他同类院校及其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1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

1.1 筹备动员

课题组召开动员大会,详细探讨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参会成员对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的具体内容发表各自见解,在此基础上共同商讨制定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条例(包含导师职责范围、完成任务以及考核标准等),以提高所有成员对此次教学改革的认识.

1.2 导师选拔

课题组以不同职称、不同专业、不同职位为原则,严格筛选指导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其团队成员有:院长、副院长以及主管学生训练与科研、负责体质测试、健身健美、乒乓球训练的指导教师;为指导老师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职务、职称、专业特长、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性格特点等),以便学生选择指导教师.

1.3 师生双向选择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实施,选取体育教育专业的一个班级作为教学改革的试点班,一年后对比实验前后的差异.具体实施策略如下:其一,开学召开师生见面会,介绍导师制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法等相关内容;其二,把导师组的资料发给每位学生,学生充分了解导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其三,导师就选择自己的学生进行了解,实现双向选择;其四,双向选择后维持一个多月的适应期,如有需要可双向调整,以让双方满意为止.师生双方确认后,学生中途不可以更换导师(非常特殊的情况除外),直至学生毕业.

1.4 导师指导

导师每周和学生碰面一次以上,以便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布置新任务,对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规划、课程学习、学术发展、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程个性化指导,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一,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职业规划,导师批阅后提出针对性意见;第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素质和兴趣加入学院的各种训练队,积极参加各级赛事以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基础;第三,在学术方面,导师积极让学生参与自己课题的调研等工作,在实际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做科研;第四,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五,导师指导学生说课、模拟授课等教师职业技能,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院以及广东省教学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每个学年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导师要根据每个学年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导师组一个月集体集合一次,就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制定的学习计划,发表各自的意见与建议;导师组建立微信群,每一个导师与自己指导的学生建立微信群,以方便导师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每学期期末导师组会针对这一学期学生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制定下一学期的目标任务.

1.5 导师考核

根据考核标准逐项对导师进行年度考核,对于不合格的导师,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合格后,再予以聘用;对于合格的导师,提出优化提升策略,以帮助指导教师提升指导能力和水平;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予以通报嘉奖和鼓励,并总结先进经验,供其他教师学习和传阅.

1.6 总结与提炼

在实验中期,课题组召开中期检查会,查漏补缺、自我总结与反思相结合,以汇总前期优秀的经验,更正共性、典型性的问题为后期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验结束后,召开全体导师座谈会,进一步汇总经验教训,并以此为依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后续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地方卓越体育人才在全年级、全专业大范围推广积累丰富的经验.

2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

国家的战略部署在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变,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满足了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思想觉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摆脱焦虑和迷茫的状态.学生有实现的具体目标,学习动力十足和成就感倍增.

表1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取得的成果与未实施前的对比表

2.1 思想进步明显、主动性高、社会责任感强

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体育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吃苦、善交际、行动力强都是优点,缺点也同样突出,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尤其不爱学习文化课,思想懒惰、不积极,难管理.因此,导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思想问题,在体育学院,辅导员与班主任经常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实施效果并不乐观,由于学生人数多,辅导员和班主任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并进行个性化指导,而导师制的出现就弥补了这种制度的不足,导师可以做到时刻关注学生动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引导,经常面对面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更好地沟通.导师制实施一年来,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31名同学中有25名同学在班级、校社团、体育学院学生会担任职务,其中两人做到部长,学生责任感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在导师制实施前只有5个人愿意做班委,班级没有凝聚力,班风比较涣散,参加活动总是拖拖拉拉,缺少大学生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因此,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引导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而且现在国家大力建设课程思政,足以说明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要贯彻学生整个大学阶段.

2.2 学习成绩、专业素质提高、获得多项奖励

对学生的学业规划、课程学习和专业素质的指导,这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中之重.导师指导学生完成的职业规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自己前进的方向、目标和动力,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扭转了学生思想上的惰性,学习动力十足.大一期间,体教3班获得3项省级荣誉证书,14项市校级荣誉证书,一项校级集体荣誉证书,经过一年的导师指导,2017年有10人进入学院训练队,共获得31项国家级与省级荣誉证书,43项市校级荣誉证书,一项校级集体荣誉证书,不及格率下降了17%,班级有一人参加了省级体育教学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有明显的提升.

2.3 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增强

国家现在非常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导师带学生下去调研,让他们参与导师项目、开座谈会,反复修改学生的调查问卷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术水平以及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有16人获得市校级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毕业后学生就业率达到95%,有些同学自主创业,效果良好.

通过一年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学生短期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而对于导师制长期的效果,课题组将对毕业后学生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行长期的追踪,来探究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后续影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5].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其摆脱迷茫,明确前进的方向,更好的监控学生的状态.本研究实施的全程导师制是从大一到大四进行全程的跟踪指导,但不影响学生选择其他导师,就某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导师,比如创新创业、毕业论文和实习等,可以是双导师,也是可以多导师,多方协作,共同培养,这多位一体的导师制,有利于导师间的沟通与交流,更有助于发挥各个导师的专业特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指导,弥补导师专业层面上的不足,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卓越体育人才.全程式导师就学生在校期间全方位的指导,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这样可以实现导师间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专业指导.导师制实施一年后,学生对导师满意度平均在92%左右,与没有导师的学生相比,学生有了主心骨,有不断鞭策自己、指导自己、纠正自己、定期平等交流、探讨专业问题以及学术问题的导师,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有了一盏引航灯.

3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3.1 导师的考核与奖励机制不完善

在本科生导师制大范围推广时一定要构建定量与定性的评价体系,还要设置专门的导师津贴,根据工作量和考核的结果进行发放,对于导师的考核标准要制定比较具体和全面,其中包含导师的指导记录,学生学业成绩,取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等,由于经费有限,这次研究是以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开展研究,导师工作量没有计算到年底绩效中,导师津贴很少,由于筛选的导师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专业素质,研究进行比较顺利,没有因为津贴问题影响导师的积极性.

3.2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够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比较倾向于倾听老师的教诲,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自身缺乏主观性,不会积极和导师进行沟通,主动汇报,还存在一定的惰性,主动追求知识、创新求变的意识较弱.

4 完善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

4.1 完善导师的考核与奖励机制

在全校推广全程本科导师制,一定要健全导师的考核标准和奖励机制.首先,要健全导师的考核评估体系,一般包括导师的指导记录、学生的成长进步情况、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改善情况等;其次,根据导师指导情况计算导师工作量,并发放劳动报酬,每年推选优秀的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导师们的参与积极性,以便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4.2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与意义,其次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全程本科生导师制的主体地位与应做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导师要树立成才的榜样,促使学生主动问道,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积极地去探索去实践,改变以导师为主的局面.

5 结语

全程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人才培养很好的补充,弥补了学生只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管理的不足,形成了多位一体的导师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强影响力,提高人才的质量,培养思想上进步、专业技能过硬、创新能力突出的卓越体育人才.要全面推广全程本科生导师制,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完善,有利于更好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更多学生完善自己、获取知识,完成学业,成长为卓越体育专业人才,也为其他地方院校教学改革推广全程导师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