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旅游客流特征研究

时间:2024-06-19

朱 智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从1982年我国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30 多年的蓬勃发展,森林公园旅游已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主力军,是绿色旅游、自然资源旅游的代名词。2013年,计入统计的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5.89 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8.1%,旅游收入491.1 亿元;森林公园旅游产业规模日趋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森林公园投入建设资金750 多亿元人民币,直接旅游收入逾984 亿元,带动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近8000 亿元。森林公园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回归自然、体验自然、学习森林生态知识的重要场所。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境西南,约当102°07 ′ E,29°38′N,位于大雪山主峰贡嘎山东坡。距成都282 km,距泸定55 km,距石棉90 km。随着二郎山隧道、雅西高速的贯通,公园的可进入性得到较大改善。公园内地貌类型复杂,有极高山山地、高山山地、亚高山——中山山地等地貌类型;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向西部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型季风气候,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潮湿多雨,冬暖夏湿,云雾多,日照少;从大渡河到贡嘎山主峰,高低悬殊,垂直分带明显,具有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横断山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公园内有冰川、温泉、原始森林、古冰川遗址、草海子等景观,其冰川是亚洲东部最低海拔、离大城市最近、最容易进入的低海拔海洋性冰川,在国际山地旅游地中极具特色,资源优势明显。

1958年,崔之久先生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海螺沟景区的研究论文《贡嘎山现代冰川的初步考察》,标志着海螺沟正式受到人们的关注[1]。1979-1980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历时2年对海螺沟景区开展了地质、地貌、冰川、植被、水文、气象、土壤、农牧业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初步查清了海螺沟景区旅游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并于1987年正式开发海螺沟景区[2]。随着公园的旅游开发与建设,对公园的旅游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公园的开发模式[3]、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村环境的影响[4]、公园旅游资源评价[5-6]等几个方面,公园旅游客流的动态变化与特征还未见研究与探讨。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也是旅游业的核心。旅游客流时间分布与动态变化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实地调查与近5年客流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公园客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公园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服务质量的提高、管理机制的完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有关年、月、日、黄金周游客人数和客源情况数据来源于海螺沟景区管理委员会。一周内游客数量变化随机选取2012年6-7月的周平均客流量。本文公园游客数量主要统计购买门票的一般游客,不包含科考、上级和领导检查等接待统计数据。采用spss13.0和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旅游景区游客数量有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年总客流变化特征与分析

图1是近12年的公园接待游客总数年变化。可以看出,2000-2011年的12年中,年游客总数从4.4万人次增到38.4万人次,增加了约10倍。近五年增幅比较平稳,每年增幅约3-4万人次。2006年到2007年增幅较大,一年内增幅达10 万人次。由于受到非典、汶川地震、公园所在地区泥石流等事件的影响,2002年、2003年、2005年、2008年公园旅游接待人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波动。虽然2008年受“5.12”地震的影响,但是公园仍接待游客13.5万人次。

图1 公园年接待客流总量变化

根据近13年公园接待量散点分布进行了拟合指数曲线,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为Yt=5.124*(1.183)t,Y 为公园年接待量(单位为万人),t为时间(见表3)。R2值为77%表明基本拟合(主要源于2003年、2008年重要事件影响),F检验显著(见表1、2)。预计未来5年公园每年增幅为7-9万人,到2020年接待175万人次,与公园的规划目标基本一致。

表1 指数模型拟合优度表

表2 指数模型拟合整体检验

表3 指数曲线模型系数

(二)月客流变化特征与分析

图2 是选取了2007年-2011年5年间公园每月接待游客数量得到的月接待量变化曲线。图3是公园游客在各月分布的季节指数模型。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公园旅游活动的季节变化明显,5月、8月、10月波峰显著,2月出现小波峰。6月、9月出现波谷。

图2 2007—2011年月游客量变化曲线

图3 公园游客在各月的分布—季节指数模型

一般总客流量在全年各月中的分配规律受季节的影响,自然景观有季节的规律性,气象因子对游客的外出旅游也有直接的影响。对气候舒适性指数研究表明,适宜外出旅游的气温范围为1.6~32℃[7]。公园处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向西部青藏高原气候的过渡区,由于巨大的地形高差,气候特征也表现出的明显的垂直分带,具有从河谷亚热带气候至高山永冻冰雪带极地气候的带谱结构[8]。最冷月与最热月分别在2月与8月,月均温度分别为-2℃和22℃。全年大气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制约,干湿季分明。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为干季,气温低雨雪少,天气晴朗,日照充足;5月至10月为湿季,每年5月前后随着季风的到来,降水逐渐增多,气候湿热。5月、10月波峰显著与我国的休假制度密切相关。春季林下花卉相继开放,森林自然景观优越,因而2-4月份游客接待量也较多。冰川景观是公园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冰川景观质量是影响游客出游的主导因素[9]。问卷调查发现65%的游客到公园是为了近距离观赏冰川、接触冰川,在湿季降雨多,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易发生,旅游安全受到威胁。云雾多,观赏冰川、雪山的机率小。同时由于6月、9月处于“黄金周”前后。因而,6月、9月公园的月接待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对公园现有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如原始森林徒步、探险、科普夏令营等,加大宣传营销力度,这个时期公园的客源旅游潜力巨大。

(三)国庆黄金周接待客流变化

国庆黄金周是游客出行的主要休闲时间,是旅游景区一年中最重要的旅游接待环节,其接待量对全年的接待量影响较大。图4是选取的2007—2011年公园国庆黄金周接待量与全年总接待量的关系。由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公园国庆黄金周接待量是逐步提高的(2008年地震出现负增长),国庆黄金周期间接待量占全年接待量的平均值为17.1%,2010年为23.2%,公园接待压力巨大。2011年国庆黄金周接待量较上一年减少了3%。访谈发现是由于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相继开发了燕子沟景区(2009年10月1日开始营业)、雅家情海(2010年5月1日开始营业),两个新景区的开发与营业将公园的客流进行了分流。随着后期磨子沟、南门关沟、红石公园等景点的开发,公园国庆黄金周的接待压力会逐渐减小,但公园将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这对公园的管理服务、旅游产品的丰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4 2007-2011年“国庆”黄金周游客量与年接待量的关系

(四)客流量在一周中的分配

选择2012年6-7月的周平均客流量进行分析(图5),可以看出景区一周内游客量主要集中在周六、周日,占一周客流量的49%。周一、周四的游客量比较低,周五有较大的增幅,到周六达到峰值,周日客流量明显回落。这个结果与广州鼎湖山森林公园[10]、福建武夷山[11]周内客流变化相似,周六、周日休息日仍然是大众游客的主要休闲时间,国家带薪休假制度仍需进一步落实。

图5 公园周客流量分布情况

(五)客流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对2007-2011年5年间公园接待游客的客源地进行统计分析(表4),发现公园客源地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46.52%)、重庆(26%)、广东、上海等省外发达地区。距离、收入是影响景区客流量的重要因素,与公园距离较近的成渝地区仍然是公园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广东、上海等个人收入较高地区民众的出游率较高,同样是重点开发的旅游市场。进一步对2007-2011年5年间省内、省外、海外客源市场的进行统计分析(表5、表6、表7),发现省内客源分布主要集中在成都、绵阳、德阳地区,三地游客总量占省内客流量的67.84%。其次是自贡、南充、泸州、雅安等地。省内客源地分布与四川省地级市GDP排名基本一致,成都、绵阳、德阳GDP 一直稳居四川前三名。但距离较近的雅安地区游客所占比例较小,其旅游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省外客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25%)、上海(18%)、西安(18%)、云南(12%)、贵州(10.32%)五省市,广东、上海经济发达,民众出游意识强,客流量占公园客流的43%。云南、贵州、西安与四川邻近,公园的可进入性较强,三地区客流总量占公园客流的40%。浙江、苏州、山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海外旅游市场新加坡占绝对优势,占50%,其次是马来西亚(35%),泰国旅游市场也越来越好。新、马、泰地区是四川省直航最多的地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游客消费比较成熟,对设施和服务水平要求较高。

表4 公园客源分布统计

表5 公园省内客源分布统计(2007-2011年)

表6 公园省外客源分布统计(2007-2011年)

表7 公园海外客源分布统计(2007-2011年)

三、结论与建议

1.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2000-2011年年接待量总体上是逐步增加的,2006年到2007年增幅较大,近5年增幅平稳,期间受“非典”、“汶川地震”及周边新景区开发建设的影响,公园接待量有所波动,但是总体来说影响不大。

2.公园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主要与当地气候特征、居民闲暇时间分布、出游习惯、公园吸引力景观、旅游安全等因素密切相关,冰川景观质量是影响游客出游的主导因素。近5年公园月接待游客量变化曲线基本一致,5月、8月、10月波峰显著,2月出现小波峰。6月、9月出现波谷。闲暇时间直接影响到景区客流年内、月内及周内变化,5月、8月、10月、周末都是客流量集中期。当前公园的主打旅游产品是冰川观光与森林温泉,旅游产品单一,随着周边雅家情海、燕子沟、红石公园等景区的经一步建设和发展,随着旅游个性化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公园的客流量必将受到影响。因此,在保证原有景观吸引力的同时如何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是公园今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3.公园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景区空间距离、对外交通状况、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公园客源地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46.52%)及重庆(26%)、广东、上海等省外发达地区。省内客源分布主要集中在成都、绵阳、德阳地区,三地游客总量占省内客流量的67.84%,其次是自贡、南充、泸州、雅安等地。省外客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25%)、上海(18%)、西安(18%)、云南(12%)、贵州(10.32%)五省市。海外旅游市场新加坡占绝对优势,占50%,其次是马来西亚(35%),泰国旅游市场也越来越好。对外交通条件即景区可进入性好坏是影响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康定机场的建成、川藏铁路、雅攀高速、雅康高速的建设,使海螺沟地区拥有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相互配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彻底改变目前相对制约的可进入性。随着四川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推进,日益完善的外部交通发展为海螺沟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因此,公园应抓住交通建设这一大好机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大力开拓潜在旅游市场,为海螺沟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崔之久.贡嘎山现代冰川的初步观察[J].地理学报,1958,24(3):318-338.

[2]文光汉.海螺沟景区志[Z].内部资料,2007.

[3]徐柯健,殷继成.四川海螺沟水川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2(6):131-134.

[4]王硕果,唐亚.四川海螺沟旅游对当地农村经济和环境效应研究[J].山地学报,2006(B10):343.

[5]曹俊,郭建强.海螺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游览线路规划[J].四川地质学报,2002(3):175-177.

[6]马晓路,许霞.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梯度分异规律与开发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64-7966.

[7]TERJUNG W H.Physiologic climates of the contentious United States:A bioclimatic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n[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66,5(1):141-179.

[8]徐柯健.四川海螺沟冰川公园旅游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2.

[9]郭剑英,王根绪.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1,33(2):214-219.

[10]欧阳学军,黄忠良.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流特征分析[J].热带地理,2002(2):142-146.

[11]骆培聪,张明锋.福建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客流时间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10(3):377-38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