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想政治元素与中职机电专业课程的融合研究

时间:2024-06-19

苏新愉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福建 泉州)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对电子产品结构以及机械设备运转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大纲中指出,学生不仅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因此,教师需要从课程体系出发,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具体课程中,并在具体实践中落实。本文就思政元素在机电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方法进行研究,希望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强化思政渗透意识,寻找融合节点

机电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应先寻找融合节点,分析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融合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实现两者之间的科学融合,寻找思政元素渗透节点可以从课程和职业两个维度出发。

首先,中职针对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的阶段化教学内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强化思政意识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认识到课程专业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之外,也要尽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以及价值观,树立职业教学理念。例如,教师基于现有的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拓展和深化。针对“网络综合布线”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寻找该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融合点。该课程为机电专业的重要课程,教师除应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网络布线之外,也要让学生清楚网络布线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网络布线的要点、重点。在网络布线过程中需要确保布线的效果,认识布线不合格所引发的后果,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在从事相关工作中树立端正的态度。

其次,教师应强化思政渗透意识,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在与课程内容结合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课程设置要求中职为社会输出更多综合素质人才,其可以满足机电设备设计与生产服务的第一线需要。例如,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可能从事电气设备的调试与运维等工作,也可从事产品的营销管理等工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将其作为与课程教学融合的节点。例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从事电气设备调试的岗位工作意识,将“工匠精神”作为榜样,通过讲述具体事迹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教师应进一步强化思政渗透意识,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握思政渗透意识的融合节点,结合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制订不同的思政元素渗透计划,为社会输送更多综合素质人才。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教育目标

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思政元素渗透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内容,也对课程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教育目标提供了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人才培养大纲,明确课程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人才培养大纲中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教师应严格按照目标落实具体的课程教学方法,执行课程教学标准,将其作为目标落实的指导性纲领。机电专业的人才课程目标确定应严格按照我国机电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落实,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设定基本目标。例如,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设定能力目标、技术目标、情感目标,并将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的目标归类于情感目标之中。目标制订为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获得提升,能够在从事相关工作时保持理性态度,客观认识到传感器技术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将其作为思政元素与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育融合的基础内容,严格按照目标执行。

在渗透思政元素过程中制订课程目标,应严格按照阶段化的目标落实,这样才可以实现思政元素渗透的有效性。制订阶段性目标应结合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成长阶段,按照理论、技术、实训阶段制订不同的思政元素渗透目标,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机电专业工作的认知。例如,在中职二年级的课程教学中,该阶段处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中间阶段,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应按照阶段进行。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基础理论课程涉及无线网络、传感器等内容,教师可以渗透基础性的思政元素内容,如在无线传感网技术认知中要秉持端正的态度,要保持对无线传感网技术的热情,认识到传感器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将理念认知与思政元素融合。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制订以职业道德观念、思想价值观念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在实践过程中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落实具体的课程教育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政元素渗透到目标确定之中,从而更好地开展机电专业课程教育工作。

三、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制订课程考核标准

教师在将思政教育与机电课程融合过程中,应结合目标、机制、方案等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将其用于衡量、评价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评价其与课程融合是否有效,具体落实效果如何,并将其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例如,针对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设定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的目标,并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将思政教育与机电课程融合教育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思政元素融合方法是否有效,教师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是否在课程学习中有所提升。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同时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开展具体的评价工作。制订考核评价标准应同时包括教师、学生。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元素融合机电课程评价结果

基于上述内容开展思政元素与机电专业课程融合的评价考核工作。将评价体系内容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思政元素融合的目标、方法、过程、结果、效果进行评价,基于学生的评价是指教师将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变化、认知情况、价值观树立、能力情况、思维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考核的方式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融合教学开展的重视程度。

四、应用现代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将思政元素与机电课程融合时应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学生能力培养、素质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难以实现思政教育渗透的基本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情况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课程教学中,在理论知识讲述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渗透思政元素。针对一些对数控机床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可以讲述传感器研发历史,讲述传感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使用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学生经常在实训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针对学生不了解岗位职责与行业行情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法律法规相关内容,告知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并根据规范进行相应操作,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方法、协作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在任务解题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认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师除应用上述方法之外,在促进思政元素与机电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要辅助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平台,将其作为两者融合的重要载体。例如,教师可以在“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选择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应用实例,促进学生对工作的认知,从而发挥视频内容对学生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信息平台建设在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课融合中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信息平台布置任务、发布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交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渗透思政元素上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树立学生探究思维、探究意识上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科学利用现代化技术,挖掘其在促进两者融合中的资源优势。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基本意识角度出发,认识到思政元素渗透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并结合机电专业课程内容、课程性质,应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平台辅助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在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可以积极投入到职业工作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