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6-19

冷 布

(迭部县阿夏乡中心小学,甘肃 迭部)

对小学数学学习来说,学生通过提前预习会更活跃,教师授课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一个环节就是提问环节,提前预习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提问环节中获得回答的优先抢答权,这样学生的课堂收获会更多。通过课前预习,能减轻学生过重的思维负担。很多家长和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上课很难集中精力去听讲,小学生都是最活泼、对事物都充满好奇与新鲜感的孩子,每天每节课的课程都要聚精会神地听讲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更何况是面对枯燥的数学课,天天如此,学生会产生疲惫感。课前预习会让学生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或者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使其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侧重听讲自己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彻的知识,从而缓解学生的动脑压力和思考负担。

一、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认真、主动的良好习惯时,就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自豪感。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以及探索空间,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思维发散,当学生在课堂中被教师赞扬时,就会收获预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的课堂学习,让教学质量产生显著的效果。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的复杂性。另外,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的难易程度会有一定的判断,可以利用灵活的课前预习方法,并且能够有目标地进行课堂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前缺乏预习引导,每节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在当前新型的教育模式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程预习,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深层次的知识学习中,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另外,学生在预习环节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可以为学生后续的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听讲,进而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并且可以在预习过程中找到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让学生消除预习中的挫败感,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合理安排预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是学生预习的目标之一。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带着问题去听课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了解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找出自己看不懂和理解不透彻的问题,通过借助知识储备或者查阅资料的方式来查验自己是否能够理解并学会新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对比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自己预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了解概念,熟悉多边形的计算公式等。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概念和图形的面积公式等,再根据课后的例题尝试一下能否自己解决。做完之后,可以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在哪里。预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做对题,而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的整体框架并且能够准确运用。课前预习中的内容肯定不能面面俱到,让学生把所有内容统统掌握不够现实,而且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合理安排数学预习内容,让学生在新知识的预习中促进旧知识的内化。有没有学会主要看学生会不会运用,预习恰恰能完成这一点的要求。通过预习合理的知识内容,学生能够识别出重点和难点,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课堂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在课堂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听课更是预习的关键。

三、运用适当的预习方式

不会预习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在预习数学的时候,要明确预习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其学习重点在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在预习数学的时候不要过度预习,时间不宜过长。比如,有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一次性预习好几个知识点甚至好几节课的内容,在数学教师上课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过于简单,有一种自己已经会了可以不注意听讲的错觉,就会养成不良的听课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会对之后的学习阶段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并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符合学习内容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数学的预习一定要回归课本,把第二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和加粗的概念、公式简单读一读,了解一下课堂上要学习哪些内容,学习内容有哪些特点和知识点,遇到实在不懂、不理解的不用深究,带着问题听课就可以了。例如,“百分数”的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完或者写完作业之后进行预习。让学生先理解一下百分数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百分数,涉及要计算的例题可以自己先解答,然后在草稿纸上完整地计算一遍,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百分数是怎么来的并怎样运用到生活中。有不明白的例题和算法,学生可以带到课堂上,在课堂中有侧重点地去听一下,这样的预习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带着问题、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去听讲。学生的思路是可以领先于其他同学的,这样学生整个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课后学生完成数学习题的速度也会相应快很多。

四、培养自主预习习惯

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他们在预习的时候,不过是把学习内容翻看了一遍,并没有深入理解知识数学学习有六大基本流程,分别是做计划、预习、听课、写作业、复习,最后是考试。流程与流程之间基本是环环相扣的,但凡一个环节掉链子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都会进入恶性循环。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方法,尤其对爱走神、自律性差的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让学生找到课前预习的兴趣。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很多学生没办法整节课从头到尾都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通过预习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课堂的学习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节奏,在老师提问的时候,提前预习过的学生也能踊跃地回答问题,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最佳,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学习中紧跟数学教师的教学步骤,对知识学习充满自信,获得极大的满足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受到预习带给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从而爱上数学学习、爱上预习。例如,学生在“圆的周长”的课前预习中,可以了解圆周率,认识圆的周长的概念与计算公式等,在课堂学习的时候能够随时跟上教师的思路,做到课堂学习效率最大化。自主预习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会一味地依赖老师,从而达到预习的最大目的。

五、设立课前预习小组

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不断地激发新的思维,产生新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够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并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新问题的产生。通过有效的互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但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发展学生的交往技能、合作精神、理解意识等社会性素养以及性格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有着显著的作用。新课改一直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课前预习小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全面理解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整体共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起步。小学生可以通过自由组成二人组、三人组或者多人组的预习小组模式,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情况一起制定课前预习计划,并且将每天的预习情况记录下来。周一到周五,学生可以采用线上方式,利用课后时间,在作业完成之后进行自主预习,并且针对记录学习内容的知识点与重难点,相互讨论例题考核的知识点。在周末休息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组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自主预习。例如,在“数学广角”问题的课前预习中,学生以组成预习小组的形式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学习能力,可以小组讨论探究出多种计算方式。对于小组内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大家也可以互相帮助,这样也能够提高所有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

六、提高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

很多人对数学课前预习有一个误区,觉得预习就是在上数学课之前学一遍,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预习的目的是让小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点会,哪些知识点理解得不透彻,将不会的、不理解的留着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去听数学老师的讲解,否则上课的时候没有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目标,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正确的课堂预习是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义,课前预习要达到理解的程度。数学学习重在理解,但是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在课上学习、听讲的时候就不能更深入地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也不会带着学生去重点记忆这些基础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如果是因为旧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理解透彻的,那学生就要把旧知识再重新温习一遍,因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知识都是有关联的,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不会再去重点讲旧知识,所以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发现不会的或者不熟练的,就要在课前自行处理和解决。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课前预习中,由于要学习的多边形种类多,概念和公式也比较多,学生课前对多边形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提前熟悉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清楚地掌握自己哪里能够理解、哪里掌握得不透彻,将自己理解得不全面或者不会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样有了听课目标,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所以,教师和学生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前预习,制订合理的预习方式和预习目标,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育的最佳效果,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上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七、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树立学生的预习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没有课前预习的学生,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的意识缺乏,这类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改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转变学生对预习的认知,逐渐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心态下进行预习,逐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预习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不会像听天书一般。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很多新知识,如果学生不提前预习的话,会出现听不懂、理解不透彻的状态,从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变得急躁、烦闷,最后可能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预习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新知识的内容,但至少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通过提前预习,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时候就能清楚哪些部分是重点、难点,哪部分是理解薄弱的、理解不透彻的。当学生通过预习对知识胸有成竹的时候,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就会产生自信心与满足感,这种自信心与满足感就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和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