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6-19

颉晓晖

(甘谷县第六中学,甘肃 甘谷)

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相比,中学生物学的知识点又多又杂,而且有很多生物学知识点往往需要学生去仔细区分后才能理解记忆。而与繁杂的知识点相对应的却是比其他学科更少的课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学生认为生物学比其他学科更简单、更好理解,但总是记不住知识点。其实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生物学概念繁杂,课时紧张,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在匆忙记笔记,生怕错过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从而导致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只是知识点的“搬运工”,将书上的概念搬运到了笔记上,却没有理解,造成对生物学知识点学习效率很低。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

思维导图由托尼·博赞创建,这是对人脑的全新理解。思维导图的目的在于在学习中能够运用抽象的文字、图片或者线条,将抽象的人类思维以文字、图像精准地描述出来,通过在学习中提炼出关键词,然后进行拓展与延伸,让每一个关键词从不同层面延伸出分支,让知识能够以中心点向周边知识扩散,形成完整、丰富的知识系统,建立起知识构架。由于其非凡的影响,它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医学和教育等许多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的思维导图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视觉学习工具或大脑工具,可以促进人脑中的不同思维,使思维更加层次化,更好地组织和增强联想能力。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记录和反映外界,还可以在大脑中思考,这非常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同时,人们的左脑和右脑被用来提高他们的图像思维能力和协同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构建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基本概念,然后构造分支,以图形和文本形式排列它们,并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标记它们,以使层次变得清晰并可以准确地反映逻辑。这样,可以将许多看似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有条理、非常生动的系统和知识系统。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对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二、思维导图的教育优势

思维导图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思维工具,可以通过图文并重的形式,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按序排列,使人一目了然地在加强记忆过程中,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思维导图的表达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文字、意象、音符、数字以及图片的形式,使学习者用符合学习规律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形象化,从而围绕一个主题,更有层次地将与其有关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以中心主题为核心形成相应的树状图、心智地图或概念地图,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思考与学习。因此,思维导图有别于一般的记忆工具,主要通过对学习者发散思维的激发,更有层次地对需要记忆的知识赋予更加新颖的含义,从而体现学习规律的同时,使思维意识具有更强大的活力。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更侧重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尤其是在关乎学生能否顺利进入心仪大学的高中阶段,很多教师所开展的教育工作不仅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也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加尊重高中生的学习规律,不仅通过思维意识的调动,引导其在主动探究中,以更符合自身大脑反射条件与认知规律为切入点,对知识进行记忆与联想,也可以很好地加深学习印象,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拓展思维视野,使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助力学生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生物学时,会很容易注重生物学的细节知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让学生尝试以列举思维导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自学逻辑能力在列举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也能够因思维导图更好地激发想象力与生物学知识的空间感,促使学生提炼生物学知识的细节知识点。

(二)在知识总结时引入思维导图

为避免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因知识普及不到位,影响学生的整体性学习与发展。笔者认为学生应当在知识总结的时候,适当引入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逐一列举出每一个生物学知识,综合运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理性学习思维,来深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因为,学生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整体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及时完善以及归纳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重视与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子与细胞”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很多知识且对于生物学知识的逻辑性差等问题。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逐一从走进细胞、细胞的分子,最后到细胞的生命历程等方面思考问题,列举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那么,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能力则会不断地提升,而且对生物学知识的逻辑性会增强,不会在脑海中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造成学生的思维逻辑混乱,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挥。

(三)运用思维导图的理念,扩展生物学课堂内容

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才能保证生物学课堂的有效开展。当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不可动摇,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进程,促进他们思维方式的转变。生物学课堂中所讲解的大部分知识点,都围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分析和讲述。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有选择地讲解,要限时给学生讲授,学生才能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有机会和他人交流,和大家一起互助学习。

例如,有的生物学观摩课需要现实中的动物标本作为教学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到讲台前领取动物标本之前,教师要提前做好实验方案的准备工作,给学生做实验引导和讲解。最重要的实验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完成,以激励学生的生物学学习能力。如果教师一味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讲解,一手包办,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有效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成效也和最初的目标大相径庭。所以,教师在布置好实验任务时,要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操练和实验,不必讲述过多知识。学生在自行解决问题的同时,能思考生物学的本质现象,透过问题看本质,跟随教师的引导和教学,发展自己的生物学学科素养。

(四)引入思维导图的实例,培养学生生物学学习能力

很多生物学知识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元素有关,教师可以多引入思维导图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研究和学习。

以“细胞的癌变”一课为例,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讲解,不但起不到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细胞”是每个人身上特有的器官,是人体的一部分。但细胞是我们人体肉眼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如果把细胞放到生物学课堂中,学生会觉得抽象,无法理解细胞癌变的知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加入思维导图的理念,为学生构造一个模拟“细胞”工作环境的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视频,给学生观看癌变细胞的样子,加深学生对“细胞的癌变”这个概念的理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入生物学实验教学,把洋葱表皮细胞当作正常细胞,让学生观看和探究。实验过后,学生能认识到“癌变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区别,对“癌细胞特性”“致癌因子”“癌变机理”等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产生记忆深刻的印象。

(五)加强思维导图的提问,提高生物学课堂实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中发挥重要角色的主角。我们是课堂的引导者,可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做好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思维导图就是指利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模式和框架,把知识的学习和经验变成无限的累积。所以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质和量。这两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思维导图的课堂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如果过于简单和传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觉得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也不过如此,从而放松学习状态,失去斗志。但如果提问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难以理解和回答,不知道如何入手。所以教师所提的问题关系到整堂课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六)指导学生记录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记录和学习收获,让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并不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复习中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但在当前的笔记指导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将书本上的知识摘抄到笔记上,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这一辅助工具,教会学生用思维导图来简便、清晰地记录,并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反映在思维导图中,这样便形成了每个学生独一无二的课堂笔记,也是对每个学生促进学习的最有利工具。

(七)实施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的建设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学生可以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能够相互碰撞思维,以获得最好的学习成果。然而,在当前的合作学习中,如果教师不能给予正确方向的指引,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为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教师必须依托思维导图积极促使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制作的思维导图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以便于小组成员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将每个步骤的生物学学习落到实处。

总之,思维导图被称之为当前科学、高效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生物学时,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查缺补漏,找出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与弱点,从而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提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