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赵学文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峡口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个性化阅读就是从学生的阅读感悟以及表达中真切地体悟到一种真情、真性,这也凸显出了“原生态”与文本之间进行的对话,学生的素养被提升,各种能力得以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之间建构一种自然的真实关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体现其个性,没有经过教师提前的暗示或者是一些标准化解读的要求,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入渗透之下所产生的一些对文本内涵的解读以及感悟。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了阅读实际上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也就说明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不能代替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必须及时更新其教学观念,真正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这一主体“原生态”的阅读作为其课堂阅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对于学生这一主体起到的就是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帮助其完成阅读,并通过阅读教学建立认知。教师要从备课阶段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谋篇布局的教学设计,而在课堂上更要处处以学生这一主体性的激发作为教学的落脚点。设置问题或者是一些任务的分配,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真正用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阅读呈现“原生态”,让学生这一主体产生越来越多的阅读感悟。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文章时,有的学生在阅读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百草园生活很有趣,但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比较无味;也有学生认为百草园中各种动植物齐聚一堂,非常热闹,给当时作者的生活留下了无尽的乐趣,成为美好的童年回忆;还有学生认为三味书屋要比百草园有趣得多,百草园中尽是些昆虫、植物,而三味书屋里与同学共读,多有趣呀!原生态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的感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这正是语文教学中最生动的一面,展现出了学生阅读的灵性,也展现出了学生阅读感悟的火花,让学生回归了个性阅读,从而在尊重学生独特认识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同步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及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与文本对话,交融交汇,激活内在动力。如阅读《乡愁》一文时,由于学生缺乏与作者相同的生活经历,学生也仅仅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了解这一篇文本,无法达到与作者相通的情感。因此,学生在感悟和解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差,作为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这一理解能力给予宽容,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他们在没有这些经历的情况下无法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对于学生已经对文本对话之后所产生的这种“原生态”的情感,教师要给予尊重,而不能说一定要按照标准的答案,让学生模仿式地感悟,显然破坏了“原生态”。对于学生的感悟要尊重,同时也需要以宽容的心境去理解学生可能有偏差的解读。这是因为学生还处于初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会成为他解读一篇文章的影响因素。假以时日,当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后,思想比较成熟,而且也经历了一些事情,再来回过头对文本进行阅读,就充满了深度与厚度,就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相通的情感共鸣。
对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作为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将这一个性化感悟进行表达以及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听、读、说、写能力的提高,通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使这一“原生态”被充分地以学生这一个体进行表现。学生无论是进行表达感悟,或是将自己的这些阅读感想写在读书笔记之中,都是在调动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思维,不断点燃个性火花,自主选择一些信息表达方式,同时也将之付诸笔端。学生在对文本进行个性解读之后,他们的思想受到一定的熏陶,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触动。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文本的时候,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多次的对话之后完成了个性化阅读,教师设计“我们刚刚认识了菲利普夫妇,如果要让你对他们说几句话,你打算说些什么”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有的学生谴责他们,有的学生批判他们,也有的学生责骂他们……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后,已经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以及理解,因此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思维,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受等都是不同的,鉴于此,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是一种“原生态”式的解读,无须再添加更多的附加元素。
总之,初中语文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