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国瑞,魏兆鹏
(1.甘肃省景泰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甘肃 景泰;2.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甘肃 景泰)
高中阶段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个人观念和思想理念处于基础阶段,此时形成的习惯认知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巨大的影响。但同时,高中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好思政教育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高中教育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课程思政是当前各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高中阶段,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教师也将主要精力放在各专业课程的讲解和传授上,课程思政的执行受到了较大的阻碍。而高中生自身意识和情感等方面逐渐成形,最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观念的影响,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并不能对学生形成足够的道德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高中课程思政实践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措施对教学进行改进,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推动学生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素质教育阶段推进改革完善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的实践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积极正确的“三观”有着巨大的影响。当前,网络环境复杂,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作为未来社会的构建者,必须从小对学生的思想、精神和心理进行干预,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在当前阶段,多数学校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中都有“加强课程思政实践”这一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课程思政的开展并不顺利,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大部分人都仍然抱着“高考分数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的想法,因此将教学资源、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各门专业课的教学中,对于思政内容不关心、不重视、不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敷衍地提到几句,并没有将专科内容和思想政治内容做好结合。高中生自身的课业负担较重,因此身心压力都较大,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几乎课上课下的时间都放在了专业知识的背诵、记忆上,而且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对思政的内容充满反感,在教师采取说教的方式进行理念灌输时,更增添了学生的烦躁感,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方式所取代,对学生的教育目标从“考高分”变成了“综合发展”,但根据实际的教学工作分析,当前课程思政的实践存在较多的问题,可以简单归之为重视度不足、教师大局观念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及学习兴趣不足等。
当前多数学校并没有系统地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布置和规划,以至于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缺少充分的了解,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有专门的政治课程教授就够了,没必要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只有少数教师开展了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思政实践的总体情况处于一个较尴尬的位置,工作口号响亮,但实际上的重视度严重不足,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思政的指导理念,因此开展效果不佳。
很多人认为思政教育应该由专门的教师负责,将思政工作带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开展是不现实的,而更多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程内容是完整的、独立的,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在其中加入其他的内容,会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干预专业课程的正常开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不同专业课程的协同,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实际上,多数教师缺少相应的大局观念,自身的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做出合理的调整和规划,思政教育和各科的专业教育缺少紧密的结合,通常都是各自封闭、“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地运行,导致课程思政的实践开展出现较大的缺失。
虽然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点仍然放在分数上,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对思政的充分认知,对于思政的内容有意无意地忽视,即便统一做出“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要求,教师也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简单地进行如“好好学习,做社会有用的人才……”的教导,或是在讲解知识的时候问学生“大家从这里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的课程思政教育形式枯燥单一,说教的方式对学生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会导致学生的反感,对于专业教学和思政工作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高中学生面对的压力较大,而文理科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有所差异,文科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将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记笔记、总结知识点、背诵教材上,对思政的内容不感兴趣,也没有精力去理解政治内容,认为背诵政治知识点就是接受了思政教育,而思政实践的内容就是政治教材上枯燥的知识点,因此对于思政也存在潜意识的排斥和反感。而对于理科学生来说,认为自己学好数理化知识就够了,“思政是文科学生该学的东西”,因此不愿接受和了解思政内容。同时,当前的网络和社会环境复杂,各种不正当的言辞和价值观念传入学生耳中,导致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校内和生活中的道德观念教育不足,部分毅力不足、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对思政的内容产生怀疑甚至排斥。
对于课程思政理念认知的不充分是阻碍教育工作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我们必须加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宣传,引导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的本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内着重关注对科学价值观念体系的构建。各专业学科都有着自己对应的领域,但它们都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带来的产物,是我们对世界进行改造的反映,因此,学科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背诵和记录我们改造世界的过程,而是让我们充分了解和继承在这个过程中的成果和观念。因此,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它们和思政教育之间更是协调、统一的。
思政课程教育的目标,其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国家、人与民族、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领悟在不同关系的相处过程中所反映的观念,对于物质和精神世界有更深刻的认知,掌握相处和创造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学目标的改革,把教学的重心从“分数”转移到“培养”上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学会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为他人和社会带来贡献,为维护自然环境而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富强提供坚实的力量。分数和学历,从来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资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形式必须尽快做出调整,“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根粉笔写满屋”的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合当前的形势,要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我们必须提高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及相关资源的梳理收集,找到核心的内容,并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及社会资源,结合影视片段、社会实践、热点分析等,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有切实的体验,同时将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紧密连接,满足当前国情下社会建设的需求及学生成长的需求,实行有中国特色的、有时代特点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兴趣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保证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自身为标杆,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意识的影响,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通过对教师言行的模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当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爱好,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融入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观念,带领学生走出课本的限制,将眼光更多地放在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国家问题、科技问题、生态问题等方面,让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有新的感受,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内容取代,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尚存在较多问题,这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极为不利的。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改革,促进教学形式、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调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思政教育的应用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