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魏文洁
(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康家崖小学,甘肃 定西)
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早早送进幼儿园,让孩子走出家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改掉家中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我国普惠幼儿园的出现,让所有的3~6岁的幼儿入园接受教育成为可能。但是在幼儿园最让幼儿教师和家长担心的是幼儿之间的语言冲突和肢体冲突,导致幼儿不合群、性格孤僻、情绪突变、甚至肢体冲突受伤,本文就幼儿园幼儿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冲突的相应对策。
现在的幼儿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太阳”,说话做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让家长都围着自己转,这一现象带到幼儿园就会不注意倾听别的幼儿的发言,自己说自己做,不容别人侵犯自己的发言和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两个幼儿很开心地交谈,不一会就会吵起来,自己说自己的话,完全不顾别人的意见。
在幼儿园中,肢体冲突是经常发生的,只是肢体冲突的程度不同而已,而肢体冲突的诱因是语言冲突,当然也有步态不稳而造成的偶然冲突。
在幼儿园,幼儿之间经常会因为事物分配、玩具使用等发生冲突,互不相让,你争我抢,最后导致推搡等肢体冲突。
在幼儿园,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有时会产生嫉妒心理导致的冲突,因老师表扬次数不一样而产生语言冲突;有时也因不想和自己不喜欢的儿童一起玩耍而产生语言、肢体的冲突。
3~6岁的儿童大脑正处在发育阶段,导致思维不集中、不敏捷、不全面,大脑指挥下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并且动作有随意性,没有目的性。好奇心驱动下的行为指向别的运动的事物,所以别的幼儿做什么,自己也想做什么。不考虑参与活动的后果,不合常规,导致冲突的发生。
幼儿的心理就是“太阳”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总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如果有儿童侵犯自己,就不加思索地进行反击,出现语言或肢体的冲突。
在家里几个大人都手捧着孩子生怕“掉下来”,什么都让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自己才是“地球的中心”的不良心理。在幼儿园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从而导致冲突产生。
当幼儿之间产生冲突后,教师不要急于干预解决,而应客观冷静地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观察冲突产生的程度和发展走势,再考虑如何解决冲突的问题。如果发现幼儿的冲突不是太严重,只是表情不太好,语言不太友好,或者只有轻微的肢体接触,没有大的冲突,那么教师就不用直接调和,而是继续观察,对冲突中做出退让的幼儿进行口头表扬,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冲突,继续进行他们的活动,不影响幼儿之间的情绪,也不影响幼儿的活动。如果教师观察后认为冲突比较严重,幼儿无法自行解决,就秋风落叶式地引导与点拨,然后通过老师与幼儿的交流解决冲突矛盾。
我们的教育原则是幼儿能解决的冲突,教师不去干预,最好让幼儿自行解决。但是有些冲突因为幼儿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而不能自己解决,这时教师就要出面调解,然后与幼儿坐在一起,说道理讲故事,幼儿会听着听着就忘记了冲突,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也就开心地笑了,甚至可以不用教师再调和就一起参加活动去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原因是幼儿大脑正在发育之中,喜怒无常,哭笑结合。这种干预方法叫作“心理转移调解法”,在小班幼儿冲突调解中经常会用到,效果也不错。如果是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并且有可能出现受伤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应该果断地制止幼儿的冲突,等幼儿冲突平息下来之后,再把他们叫到一起讲道理,让幼儿谈感受、说想法,寻找解决的办法,教师只是制止者、组织者,如何寻找解决的办法就交给幼儿自己努力。
幼儿之间的冲突大大小小,每天都在发生,光靠教师解决是没有足够时间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教师不能每时每刻守护在幼儿身边,而要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让幼儿自由成长、发展个性。因此,教师要教给幼儿自行解决冲突的方法,引导幼儿自行尝试解决冲突,这是解决冲突最好的办法。例如,教会幼儿倾听别人的讲话,在别人讲话时不插嘴不打断,还有幼儿讲话时要轮流发言,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地尽管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