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时间:2024-06-19

刘 芳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江苏 苏州)

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人文素养教育也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以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教育相通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视为人文教育的载体,在该课堂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教师要对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明确现阶段渗透工作中的不足,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水平。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正处于快速成熟的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摒弃错误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初中教师要积极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习更多的人文素养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在充分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以期能帮助初中教师进一步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提高人文素养教育渗透水平。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少,而且逐渐具备了自我意识,正是思想塑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会导致学生出现思想偏差,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受到了较高的关注,教师应明确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积极在工作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确保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为社会输送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提升

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的情况,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情况并不理想。当前,部分初中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其投入有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敷衍心理,难以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多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工作,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较为被动,长此以往会抵触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难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未来的学习及发展[2]。

(二)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探知欲有限

教学形式单一也是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对教学工作开展效果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思想上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初中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投入十分有限,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较少,仍旧采用板书的方式讲解知识点,造成教师大量时间及精力的浪费。目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是以教材为主,不能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解课外知识,对学生造成了较多的限制,学生的探究意识及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水平较低[3]。

(三)缺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学生难以应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应试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的提升,并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利用,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较少,学生对人文素养内容的理解较为肤浅,人文素养教育渗透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缺乏人文素养实践活动

现阶段,初中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课程安排较少,对教师开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限制。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为学生预留时间进行探究学习,只是单向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以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人文素养实践活动,学生缺乏进行实践的途径,难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人文精神,对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效果造成负面的影响[4]。

三、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挖掘与人文素养相关的教材内容

目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包含着较多的人文精神,但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深度挖掘教材,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初中教师应注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利用,深入分析其中蕴含人文精神的材料,以此提高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讲解“美好集体有我在”一课时,可以分析教材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团队意识,进而实现人文素养教育渗透的目的,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及发展做好铺垫[5]。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与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提高教育工作的信服力,确保学生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向学生讲解“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事迹,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6]。

(二)创设特定的人文素养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教师应注意创设特定的人文素养教学情境,以此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通过创设特定的人文素养教学情境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具体的情境[7]。例如,在讲解“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法庭审判视频,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学生日后的行为。

(三)增加趣味性教学活动

增加趣味性教学活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加以利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较为被动,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提高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水平,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趣味性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游戏竞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活动,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人文素养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

(四)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在工作中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单单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课下时间的利用,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在讲解“积极奉献社会”一课时,教师应注意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献爱心,提高学生的奉献意识,以此实现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8]。

在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后,教师要对现阶段的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工作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到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形式单一、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少、缺乏实践活动等问题对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挖掘与人文素养相关的教材内容,并注意创设特定的人文素养教学情境,增加趣味性教学活动,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此保障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效果,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人文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