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究

时间:2024-06-19

俞明年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黑石学区,甘肃 兰州)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农村的一些学生只能选择寄宿在学校,成为寄宿学生。学校的生活、学习环境毕竟与家庭不同,学生往往缺失亲情,得不到家人足够的关爱,这给孩子的成长不同程度地留下一些心理阴影,也容易造成孩子情感和性格发展的缺陷。由此引发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于是本人对农村寄宿生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探究,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方面

1.不良的留守环境影响孩子的教育

寄宿生的祖父母年龄大了,他们从小生活困难,文化水平也不高,有的甚至没上过几天学,大字不识几个,无法指导孩子学习,更不会想到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他们只能照顾到孩子在家的吃、住和上下学途中的安全。孩子在家里时任由他们自由玩耍,把家里弄得脏、乱、差,学习上只是口头上喊着去写作业,真正写了没、写得效果如何老人根本顾不上去看,有些老人看了也不懂。这样的环境势必影响孩子的教育。还有个别愿意学习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瓶颈时得不到及时解决,问题越积越多,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渐渐也就自暴自弃了。

2.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孩子的管理

大多数寄宿生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苦于常年在外忙于工作,没办法管教和约束孩子;父母亲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另一方家务、农活一大堆,老人、孩子都得管,哪还能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也就听之任之了;还有的家长支付不起孩子读高中、读大学的高额学费,也就降低了教育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将来能维持生活就行了。于是,部分寄宿生开始看小说、看电视剧,沉迷于游戏,甚至逃学;还有部分学生抽烟、喝酒、打群架,对现实社会不满,最后走上歧途。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学校学风不浓,校风不正,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据了解,农村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是因为大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都被父母带到打工城市的学校上学了,留下的学生都是父母无力带在身边的留守学生或父母没办法外出只能在附近打工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就不爱学习,或是思维反应慢。一上中学,所学科目增多,难度上升,课时量增加,学生的任务就加重了。在教师的倾心施教和严格管束下,极个别学生能够接受,可以学得很好;一部分则吃力应付,但收效甚微;有的则知难而退,自暴自弃;贪玩的学生居多。我们走访放学后的校园时,看不到刻苦学习的同学,看不到学生为解决疑难问题而饶有兴致地围坐探讨,看不到行色匆匆的忙碌身影。整体学风不浓,缺乏学习氛围。

2.学校管理不够专业化,学生的课余生活乏味

农村学校的寄宿生在正常上课时与走读生没什么区别,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跟着老师学习知识。到了走读生放学离校后,校园里就变得相对安静、落寂了,校园里的身影也变得稀稀疏疏的。在这漫长的课余时间里,自主能力好一点的孩子能合理安排时间,看看书,写会儿作业,户外活动活动;自主性较差的孩子则三五成群地玩游戏,或者独自坐着发呆。农村学校的宿管老师都不是专业的,就这样的宿管员也只安排两人,几十年如一日下来他们的精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孩子们每天放学后仅仅上1 个小时的晚自习,其余时间都是自由活动,宿管员每天只要负责好这段时间的安全,完了照看他们按时睡觉就好。长此以往,贪玩的学生就会形成行为懒散、不爱学习等不良习惯;独自坐着发呆的孩子就会变得少言寡语、自卑自闭,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会私下利用教室电脑上网,还会抽烟、结伙斗殴等。这给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教育这些寄宿生就成了农村教师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二、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教育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亲情链接,开设心理健康课

建议学校培训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并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还要让每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尤其是在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要重视心理教育。教师要用“一碗水端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适宜的心理良药,尽早治愈他们心灵上的创伤。特别是对待单亲、留守寄宿生更要有耐心,有爱心,给学生一个温暖的怀抱,让其有家的感受,以稳定他们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亲情电话、微信视频等途径给学生与家长提供心灵沟通的机会;还可以利用相关的主题班会、主题队会等活动课让寄宿生和家长交流、沟通,以此来弥补寄宿生亲情方面的缺失。

(二)转变家长的思想认识,树立教育的新观念,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

给学生发展造成障碍的往往还是家长自身。大家都知道学生成才主要靠的是自己,还有老师的辛勤培育,却忽视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乐观、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转变家长的思想认识,让其认识到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十分必要。

第一,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家长培训,让家长在培训中认识到,过分娇惯、严管少管、缺乏正确引导,都会使孩子的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孩子的首要引路人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模板,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不错的教育效果。还要让家长看清当今教育的新形势,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改变他们传统的教育方式。

第二,针对思想偏执或教育观念滞后的家长,教师要亲自去家访或利用电话、微信视频等直接与家长沟通,近距离取得他们的信任,便于开展工作;教师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在群里发一些相关的文章供家长阅读,对于识字不多的老人,可以让孩子读给他们听,或者转发一些抖音视频让他们收听。让他们在阅读或收听中体验到教育孩子需要好的方法,孩子学习需要安静适宜的环境。只有紧跟教育新形势,吸收教育新思想,具备教育新观念,才能成为称职的家长。父母教育思想的转变,关乎孩子的前途。用以上方式可以较好地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家校合力,让孩子们乐观幸福地成长。

(三)管好寄宿生的课余生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1.成立学习小组,帮助厌学的学生重拾信心,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学期教育部制定的课后“5+2”模式的试行,真是一场及时雨,它正好填补了寄宿生一部分无聊的课余时间,也解决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宿管员缺少的问题。我们何不“盛好这场及时雨”“利用好这场及时雨”呢?上级部门严禁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内讲授新课,而照看课后延时服务的老师不可能每天都准确无误地检查每一个孩子的家庭作业。因此,建议管理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自主成立学习小组,并推荐一位负责人组织好他们的作业时间。这样当他们的作业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共同探讨,共同交流解决疑惑,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向照看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请教,用这样的方式学习既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孩子的作业情况,也可以帮助无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提升他们学习的效率,也培养了他们好的自学习惯。

2.自主搭建兴趣活动小组,充实寄宿生的课余生活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完成家庭作业的速度也就不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管理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自主搭建兴趣活动小组,由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代管,特长生带领相互学习,培养这些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如爱好阅读的学生可以自主搭建阅读兴趣小组,写完作业后相约到图书馆或宿舍图书角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时可以互相探讨、互相质疑、互谈读书体会等;爱好球类的同学可以到操场去打打球;爱好象棋、围棋、跳棋的同学可以一起切磋棋艺等,这样的管理方式,既可以培养他们的一些兴趣爱好,也可以使寄宿生课余的闲暇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寄宿生情感自闭、性格孤僻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寄宿生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农村教育者的关注,改变寄宿生的教育现状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多方去研究自己所面对的寄宿生的心理问题,积极走近这些孩子的心灵深处,采取对应的教育措施疏导和帮助他们健健康康地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