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4-06-19

李瑞宝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育才小学,甘肃 白银)

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推进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再以单一的传授知识为目标,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为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保障。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渗透至数学教学环境中。从广义层面来看,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习俗、思想观念等。从数学层面来看,数学文化指的是优秀数学家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数学真理的思维、方法与精神。将数学文化渗透于数学教学中能够浸润学生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同时,数学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数学家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典型事迹与故事,将这些数学文化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形成榜样效应,培养学生坚毅品格、高尚道德品质、开拓进取精神,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

基于“双主导向”理论,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展开教学,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为此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渗透数学文化,为数学课堂增添生机和活力,引导学生追溯数学历史,体会在数学知识符号形式演变下其本质的固定化等,能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感悟数学文化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习心理,继而主动投身数学学习中。同时,小学生思维方式以具象及表象思维为主,在面对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与公式时会产生畏难心理,由于自信心不足,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文化中数学家持之以恒钻研数学理论的小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榜样效应,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勇于克服困难才不会被困难击倒,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并受到数学家故事的鼓励会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知识本质

数学文化形成于数学知识的创造、发展、演进、应用过程中,每一阶段数学知识的符号形式都有较大的差别,但数学知识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要想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良好的数学观念,就需要对数学知识“追根溯源”,了解数学知识如何产生、有何应用。但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仅将数学知识的定义与应用方式机械性地传输给学生,小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其在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甚至会形成学习倦怠等不良心理。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改变对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以多彩的数学文化为载体,使学生通过一类数学文化现象追溯该文化的起源,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便会对数学知识的价值形成新的认知。同时,学生对数学知识“追根溯源”的过程便是运用逆向及分类思维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认知。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走出固有的思维观念,突破自己的教学框架,在学习中提升自我能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真正将数学文化以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创新、适应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发展史、数学知识思维过程与方式,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一方面可以文化内涵为指导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精准实施教学策略,继而避免走入重理论知识、轻应用实践的教学误区;另一方面可依托数学文化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索与审美空间,促成学生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追溯数学历史,体会知识本质

数学文化发展、演进与应用历史中蕴含着数学知识的本质,是学生深入领会数学知识本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性、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因素。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数学文化历史中挖掘出与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发展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资源,并精准设计切入时机,以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讲解“分数”相关知识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分数表现的演变历史视频:公元前5年,我国先辈用同样长短与粗细的木棍表示分数,在上方的木棍为现代分数的分子,在下方的木棍代表分母;至我国分数表现形式诞生的500年以后,印度人探索出运用数字表示分数的方法,其与我国分数表现形式类似,仅将木棍替换为数字;自此1000年以后,阿拉伯人以一根横线——分数线对分子与分母进行区分,形成当前我们使用的分数表现形式。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三种分数表现形式的共同点以及当前所使用分数表现形式的优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展示了数学的趣味和魅力,并在分数表现形式演进历史中总结出分数的本质:将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同时,学生在对比后会了解分数线的重要性,在今后书写分数时可以有效避免落下分数线的现象。

(二)品味数学故事,树立良好态度

数学家的思想、对待数学的态度以及精神品质是数学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没有端正数学学习态度,认为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并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较低,继而产生数学知识“无用”思想。基于此,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家的经典故事,在让学生品味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例如,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分散或学习懈怠状态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数学家故事,如苏步青,利用数学家身上的品质和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具有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苏步青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并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中,励志以数学保卫、回报国家。故事讲解完毕后,教师可请学生谈一谈对数学学习的感悟、遇到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可运用的数学知识等。通过故事启迪、联系生活,学生了解到数学的重要价值,也明确了自身的责任,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参与文化活动,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文化形成于数学家严谨务实的钻研过程中。因此,开展实践性文化活动是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师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去生活中观察和寻找与分数相关的生活实际,并且将问题整理好,在课堂上提出,如可以提出“中秋佳节到来,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想要分一块月饼,要怎样分配呢?”通过这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学生去思考、理解和掌握“分数”这一知识点,并且能够通过“分月饼”这一道数学题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会尊敬、礼让父母的美好品德,将数学文化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中。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校园和班级环境的创造,用环境和氛围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数学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细节中,贯穿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四)联系实际生活,探索数学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在于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思维,也是一种数学能力,为此在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给学生带来熟悉的感受,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数学。

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华罗庚最优算法提出过程为例,为学生讲解数学概念总结、理论推导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可以“生活中的百分数”为主题组织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自主确定研究小组成员、研究内容与地点、制订研究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再次,设置研究汇报课程,研究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如所拍摄的商场打折促销照片,并举例如果购买某产品何种促销方式最省钱。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调研过程”“最佳调研报告”等奖项,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成果可视化。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将数学文化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推动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结合,通过引入数学故事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学科的趣味和魅力,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价值,继而将学生培养为知行合一的好少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