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层教学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4-06-19

黄 辉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田中小学,福建 福州)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学生都是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由同一个教师授课,但是他们构建的知识体系却是不一样的。因此课堂中有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优等生会因为感觉教师讲解的知识太简单而骄傲自满,学困生则会认为教师讲解的知识太难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而分层教学就能有效地解决上述情况,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学有所获。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展开分层教学呢?

一、设计层次性的情境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回答出数学问题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四年级上册“线段、射线、直线”这个课题,关于“线段”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学这节课旨在探究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然后归纳提炼出它们的本质特征。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层次性的情境问题,如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询问,都有哪些同学在课前进行了自主预习。从举手的同学中,教师要挑选出三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预习的收获,说说自己在预习时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预习中还存在什么样的疑问和困惑,进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幅由线段构成的桥梁简笔画,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幅设计图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个题目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提问中等层次的学生,引导他们说出线段的特点。

如教师让学生对课件图片中线段、直线、射线进行具体的观察,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这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可以提问优秀生。

如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线段,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班级中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一下他们的思维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设计层次性的教学课件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能够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无奈教师精力和课堂时间有限,层次性的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落实。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教师可以设计层次性的微课件,让班级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构建课件中的知识体系。

例如“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笔算,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微课件,其一是针对学困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进行复习,即出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题目,让学生回忆这些题目的笔算方法。(课堂上,播放这个课件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问学困生,让他们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其二是针对班级全体学生的微课件,即教师呈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这个算式的算法。然后教师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示范讲解,并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法则。其三,是针对班级中的优秀生的,教师要出示一些显示笔算过程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当然,这些题目中有的错误,可以让学生判断正误。

课堂上,教师循序渐进地播放课件一,课件二和课件三,将知识体系由易到难地呈现在班级学生面前,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题目

既然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那么作业练习的设计当然也要符合学生层次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设计具有梯度的作业练习,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

例如“角的度量”,教师可以呈现如下练习题目: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 )叫做( )。这两条( )叫做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

2.用量角器量一量下列各角的度数(画出不同大小的角)。

3.用量角器分别画出 30°、60°、120°的角。

要求班级中所有的学生必须做出前三道题目,有选择地做出第四道题目。

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教师也要结合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层次性的评价。如果一个学困生做出了前三道题目,那么教师就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做错了第四道题目,或者是没有做第四道题目,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就要激发他的上进心,让他不断超越自我。如果一个中等层次的学生没有做第4道题目,教师可以在作业本上鼓励他:请试着解决第4道题目,老师相信你可以。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课堂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