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快乐诵读经典,有效提升语感

时间:2024-06-19

吴同炼

(福建省大田县上京中心小学,福建 三明)

小学是语言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发挥着夯实基础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人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诵读。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并且有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的国家,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留下了许多文化经典,这些经典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内涵上都是白话文无法替代的,其中的韵味与节律都是需要反复诵读才能够深切体会到的美感。小学生拥有极强的记忆能力,反复诵读后印在脑海里的文化经典,将会在未来成为潜意识里埋藏的文化种子,成为今后谈吐和写作时信手拈来的素材。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可以这样通过诵读从小培养出来的。

一、借助音乐创造意境

音乐本身就带有一种情感,或喜悦或悲伤。音乐有利于调动人的情绪,将合适的音乐与经典结合,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或诗歌所蕴含的感情。音乐不仅是带有感情的,还带有节奏。参考不同的节奏诵读经典,会读出不同的气势,这对于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且理解经典的内涵是十分有帮助的。借助音乐创造意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准备音乐素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高效学习。比如,在学习《枫桥夜泊》时,为了突出“愁眠”的情绪,应该选用一些比较平缓哀婉的古风音乐,让学生配着音乐诵读这首诗。反复诵读几次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这首诗蕴含着何种感情。这个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情绪,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字的感受力以及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反复诵读体会美感

我们不建议教师在学生练习诵读之前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欣赏、感受、理解并记忆文字的内容和内涵。学生在最初开始诵读时难免不理解文章或诗词的大意,但是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反复的思考。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对于文字内容的理解就会产生质的突变。但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讲解。

三、通过想象感悟画意

学生教学不应该太枯燥。在训练学生进行诵读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画面来加深印象。古诗词是充满意境的经典,引导学生想象其中描述的画面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在想象中体会中国汉字的意境美。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关键字,在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精炼的妙处。比如,在想象《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画面时,教师要适当提示学生对于蝴蝶和菜花的颜色的理解。为何“飞入菜花无处寻”?因为蝴蝶和菜花都是黄色的,因此黄蝶飞入菜花之后,就没有办法找到蝴蝶了。这样一来,画面就变得十分生动,并且细节处也被强调。诗人仅仅通过两句话,就将孩童在一片菜花中追逐黄色蝴蝶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而学生通过想象这个画面,不仅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汉字的精妙之处。再如《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梅花即使化为尘土,空气中仍然有芳香存在。这时候教室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想象这个画面?为什么梅花化泥之后还能“香如故”?

四、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1.学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莫过于寓教于乐。纯粹的反复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杨氏之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性格。表演结束后,再让学生思考这段对话妙在何处,并让学生继续反复诵读。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这篇古文的印象,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举办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除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文化经典,还可以在课后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同时应设立相应奖项,使学生有参赛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应该认真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节奏和感情,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同时,校园内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也有利于营造学习文化经典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化经典的学习难度较大。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显得晦涩难懂,古诗词就更加言简意赅。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文化经典的内涵、感受中国文字的美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一个最简单可行的方式。教师进行学生的诵读训练时,应该尽量避免学习过程过于枯燥,最好能够配合音乐、游戏、比赛等使诵读训练变得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诵读文化经典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