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朱秀英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狮岭教育指导中心,广东 广州)
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与求知欲的产生,往往取决于知识与其实际生活的距离。换言之,当某种知识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近,那么学生主动学习该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单从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其中有好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时,除了要重视知识的讲解之外,还应当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贴近其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举个例子,在学习《安全地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几个错误的案例图片,如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拍篮球、在有“禁止游泳”标志的人工湖里游泳、一边充电一边用手机玩儿游戏等等。当学生看完这几个案例图片以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几幅图里的主人公做得对吗?他们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学生甲回答:“他们做得不对,在街道上拍篮球容易发生车祸、在人工湖里游泳会有溺亡的危险、一边充电一边玩儿手机容易触电。”教师冲学生甲点点头,然后看向大家:“很好,甲同学说得不错。那么,除了这几幅图,我们平时在玩儿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出现什么安全隐患呢?”学生乙说:“登山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离山体远一些,以避免石块滑落。”学生丙说:“滑旱冰的时候,我们应该戴好相应的防具,以免因为摔倒而弄伤了身体。”学生丁说:“去游乐园玩儿时,头发长的女生应该把头发扎起来,而且围着的长纱巾也应该摘下来,因为纱巾和头发非常容易卷进游乐设施的缝隙里。”……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整个课堂顿时变得热络起来,由于教师问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上课所学内容的认识、加快学生内化思想品德知识的速度、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在下课以后做一些课外实践。
比如,在学完《挑战第一次》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学生回家以后,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每人挑战一件自己从来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这件事情不能是书中提到的。挑战过后,学生需要写出自己的感想,然后上交给教师。这样做,不仅能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在这次课外实践活动的引导下,学生都很好地做到了挑战第一次。比如,有的学生利用星期六日,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游乐园玩儿了一次蹦极游戏,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自看完了《爱的教育》,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自完成了“小木屋”的搭建(手工),有的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为小区流浪猫做了一个简易的猫窝,有的学生用爸爸的单反相机第一次完成了相片的拍摄……总之,学生挑战的第一次可谓五花八门,这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案例。
要想将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教师就必须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对教学内容产生足够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所掌握,这样一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例如,在学《做个“开心果”》这一课前,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生活中,我们常把给别人带来快乐人称之为‘开心果’,你们愿意做大家的‘开心果’吗?”学生齐声答:“愿意。”教师回答:“恩,很好,那么谁来说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做大家的‘开心果’的?”学生甲回答:“我经常给大家讲小笑话”;学生乙:“我会唱很多明星的歌”;学生丁回答:“我经常拿100分回家给我爸爸妈妈看”……课堂氛围因为学生的分享顿时变得热络起来,与此同时,教师所讲的内容也紧紧地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即基于生活去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价值,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之中。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能产生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生活背景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的融合。
[1]赵吉旺.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
[2]汪春长.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