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宁小霞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四小学,甘肃 金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经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仍停留在做的层面,很难用语言表达。学生会做了,就要教他们会想、会说,启发学生能够把自己所想所思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但解决了学生“未教先知”不愿意学的问题,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就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现总结如下: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注意培养学生多读题、会读题的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老师采用“先讲解后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要教他们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如: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计算过程要重点读,数学概念应精读,应用题要巧读等。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规范,为学生做出榜样,给其提供模仿的机会。以教学“平均分的应用题”为例: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学生会列式,但无法表达思路。学生很难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师此时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先把1个鱼缸看作1份,那么可以想到3缸就是3份。把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出每份是多少,就知道每缸放几条鱼。学生在领悟的前提下,试着模仿讲述。教师大声说,学生小声跟老师说;还可以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讲述。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课结束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巩固。如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出示下列数,要求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99、4325、1056、4352 并说说你是如何比较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A.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299小于其他的四位数;B.位数相同的从高位比起,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高位相同的继续比下个数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同时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当遇到的问题在同桌之间难以解决时,采取小组讨论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表见解,或听取不同的见解,在争论中丰富自己的数学语言。
有些特殊的解题思路,由于难度大,学生不常用或学生容易遗忘的,让学生把它写下来,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方法。在一年级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现这样的填空题:8+( )=15,因为学生没有学习20以内的减法,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填空时出现困难,为此,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凑十法”解决此类问题,在学生能熟练说出思考过程的基础上,让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因为 8+2=10,10+5=15,需要 2,需要 5,一共需要 5+2=7,所以填写7。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低年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数学语言的训练。
对于容易出现混淆的概念,要让学生说出概念的关键、本质。例如:学习了《除法的认识》后,让学生判断,把10本书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5本。学生对此展开争论,因为没有说是“平均分”,所以每一份不一定是5本。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初步获得感知。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操作、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教学“比多少”时,当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操作完时,教师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操作的过程,学生说:我先在上面摆了5个圆片,又在下面摆了7个三角,7里面有和5同样多的5个三角外,还多了2个,所以7比5多2。
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让学生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未知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用乘加和乘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3)班有女生20人,男生22人,把他们平均分成6个小组参加跳绳,每个小组分多少名学生?A.说清题意:已知条件是女生20人,男生22人,把他们平均分成6个小组,问题是求每个小组分多少名学生?B.说思路:要求每个小组分多少名学生,就用总人数除以组数,要求总人数,就把女生和男生相加,求出总人数。C.说列式:先算总人数:20+22=42(人)。再算每组的人数:42÷6=7(人)。
总之,掌握了良好的数学语言,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彭洁.农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知识窗,2017(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