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李维建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岔镇三岔小学)
小学科学中地球与宇宙部分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又是很大很大的,很难见其庐山真面目。要让学生感知地球是圆的、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月球又是和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转的、月相的变化以及日食月食现象等等,确实很抽象,很多年来,一直困惑着科学教师。由于“宇宙部分”现有的教学具有限。如果科学老师只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来教学,或者说照图教学,学生会觉得很平淡,对星空世界的兴趣将会大打折扣。《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因为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我教学《月相变化》一节时,科学概念是:(1)让学生认识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太阳在天空的位置等。教科书上的这一要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我们贵州地区来说,四五月份正是梅雨季节,要想让学生持续观察月相就非常困难,农历二十三以后月亮会在半夜出现,让学生观察就会更困难。
结合地区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教学中,我把观察与模拟体验结合起来,交替运用,形成互补。即一边观察,一边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在模拟实验中验证,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校正模拟实验的现象,不断完善模拟实验。这样交替进行,有机结合,既能克服观察中遇到的障碍,解决观察中遇到的困惑,又能形象地让学生感知天文现象,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由于学生对宇宙充满无尽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小学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让学生做好模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太阳在天空的位置等。如果遇到阴雨天无法观察就只记录天气和日期。
2.通过观察、记录、整理,学生对月相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按时间顺序整理月相图,并交流观察月相的收获。
3.模拟月相环节:当我让学生用“模拟月相变化教具”(教师自制)做模拟实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了。一个月的观察虽然时间较长,也很枯燥,但是眼见自己的观察结果将得到证实,学生的喜悦难以言表。最终,我顺利完成了模拟月相变化教学环节,学生也切切实实明白了:(1)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2)一个月中,上半个月的月相由缺到圆,亮面朝右(东);下半个月的月相由圆到缺,亮面朝左(东);(因为我们地处北半球,月亮总是挂在偏南方的天空,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上半个月的月亮亮面朝西,也就是观察者的右面;下半个月的月亮亮面朝东,也就是观察者的左面。)(3)学生还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某一天的月相,也能根据月相判断当天大概是农历的哪一天。
4.利用“模拟月相变化教具”,我让学生站在“地球”上,面向太阳,表示此时为白天,让学生体验白天观察到的月相。即:在农历初三到初七,天气晴朗的傍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在农历二十三到二十七,天气晴朗的上午,我们可以看到月亮。
又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时,教科书上的实验是让学生用电筒当太阳、用乒乓球当地球、用玻璃珠子当月球,让“月球”绕“地球”一周,观察日食、月食现象。由于日食月食的形成是很难遇到的,学生很难有机会亲自观察,模拟实验就更为重要。教科书上简单的实验是很难让学生真正感知日食月食的,而“日食的形成”图也只有在亲自观察日食月食之后才能真正理解。
教学中,我利用“模拟日食月食教具”(教师自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验了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再结合“日食的形成图”,学生在有趣的体验中高效地完成了日食月食知识的学习。在宇宙部分的学习中,模拟实验还有很多,老师只有认真吃透教材,既要合理使用配备的实验器材,又要创造性地开发设计一些实用的实验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持续的观察能力,还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模拟实验来体验宇宙的神秘、有趣,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其峰.组织模拟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月相变化》的课例研究[J].吉林教育,2016(32).
[2]王俊卿.发挥模拟实验作用 打造科学高效课堂[J].辽宁教育,2016(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