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浙江科协:聚力新赛道 激发新动能

时间:2024-04-23

□ 马海涛

通过青年博士和中小型企业建站合作及技术攻关,铺就产学研用合作新赛道,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做强新引擎,释放新动能。

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金名片,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主引擎。

瞄准实现区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力新赛道、锻造新优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盯中小企业高质量共富发展,深入推进博士创新站建设。”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谢志远说,通过青年博士和中小型企业建站合作及技术攻关,铺就产学研用合作新赛道,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做强新引擎,释放新动能。

紧贴新赛道新引擎 绿色产业链上“多拉快跑”

2020 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3800亿元,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去年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炉。

冷链单元化装备迎合多元化市场、个性化需求,可以任意设置果蔬、冰鲜等“睡眠”温度、定制大小保鲜箱。“不同于冷链货车,可实现普货车任意搭载不同规格移动保鲜箱、不同温控需求的货品。”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金红说,“温度管控是核心,等离子消杀是关键。”

20余年潜心研发,24项授权专利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隐形冠军”,雪波蓝科技研发投入连续多年达22%左右,研发人员占比约25%,接连攻克多项关键重要技术,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有了博士创新站这个科研驿站,高端人才集聚,企业创新的腰杆子就更硬了。”陈金红说。

据统计,我国果蔬每年因腐烂变质的损耗率分别为20%~25%和25%~50%,两者合计直接经济损耗每年约750亿元,可满足约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

兰溪市是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杨梅种植面积近7 万亩,产量约4万吨,年产值超4亿元。如何自然延长保鲜期和保质期,成了农户、物流企业和商家要共同面对的“幸福烦恼”。

在浙江,26 个县主要集中在浙西南山区,GDP不到全省的10%,面积却占到全省的45%,农产品更是“漫山遍野”。

去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为全国探路。而山区26个县奔富加速度来自哪里?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是关键。加快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其中“充冷技术+等离子物理杀菌技术”是“多拉快跑”关键。

“要实现绿色、高效、安全、环保的冷链物理消杀,务必同时突破高效低温等离子生成技术和可调控的222纳米波长准分子紫外光这两个‘硬骨头’环节。”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盛说,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浙师大物理、化学、电子等多个学科20个博士组成“最强大脑”,历经一年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现在杨梅保质保鲜期可延长至7~10天,路上果品货损率直降15%~20%,冷链集装箱内各类病菌消杀效率能达到90%。”雪波蓝科技贸易部负责人管洪刚指着冷链车厢前中后3台等离子物理消杀仪说,“各种电源制式都可兼容,还带自动除尘等功能。”

“企业不能单打独斗,每个产业要按照产业集群去打造,博士创新站落地,助力普货车‘冷链零担’驶向现代冷链物流快车道。”陈金红说。

在浙江“一家三站”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布局中,博士创新站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站点。去年8月,博士创新站建设工作列入浙江省科协“十四五”规划,出台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

“牵线搭桥讲长效、科研经费起步200万元、企业服务扑下身……”浙江师范大学博士李盛认为,正是有了省市县三级科协的强有力支持,浙江计量大学等高校加盟、校企合力,使得高效低温等离子生成技术及物理消杀与冷链系统融合技术研发硕果累累。

2021年,“充冷技术+等离子物理杀菌技术”,作为国内首套绿色环保、多技术协同、流程优化、消杀全面的智能化高效冷链物流杀菌装备,获批浙江省重点研发“尖兵”计划项目,并获得科研专项经费2000万元。

紧盯新方向新动能特色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面对生冷冰鲜,感知科技温度。”雪波蓝科技装备技术工程师周加辉说,“从白天忙到深夜两点,日夜兼程一周,中途还要转场舟山,零点必须赶到码头抢到一手新鲜国产冰鲜和进口日料。”

从一名土生土长的“金华娃”,成长为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到担任浙江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再到参与浙江省首批博士创新站建设,作为反哺家乡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端人才,李盛脚步不停,从学院、光电子研究院到实验室,再到企业、出差的高铁上……

温州市泰顺县拓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的王五宏博士手把手传授“树梅经”。

各类人才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日积月累的实绩,映照着企业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等离子物理消杀仪,从当初3800 元一台到现在300元一台,减的是单价,增的是‘全利’。以前高价没钱赚,现在直降90%,反而还有利润。”陈金红说。

“既要顶层设计,也要摸石过河。”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武传宇说,努力当好产学研用竞技场上的“中锋”,市场好比球场,科协作为中场的组织者,视野要宽广,传球要精准,让优秀企业的个人技术融入产业集群整体打法当中,行云流水、一个整体,方能超越对手,走向胜利。

截至11月25日,浙江全省累计建有博士创新站10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337家在山区26县,占比33%。博士创新站已累计柔性引进博士2500人,开展项目合作1125项,培养企业技术人才551人。

这些年,浙江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探索人才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精准施策模式,通过青年博士和中小型企业建站合作及技术攻关,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解决中小型企业缺技术、缺人才难题,有效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人才流动通道,为建设“重要窗口”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科协将继续勇担重任,校企合作走深、校地共建走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面向产业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谢志远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