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质疑,打开学生语文学习的通道

时间:2024-06-19

罗美琼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新城中心小学)

在全球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占的比例很大,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鼓励学生“不断地问问题,挑战真理”。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要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这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加以妥善利用,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会问”“不敢问”,到“善于问”“敢于问”“勤于问”。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质疑方法,也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寻找并总结出质疑、解疑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自我探究真正获得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找到学习语文的绿色通道。

一、巧妙设疑,打通“不敢问—勇于问”的通道

教师的设疑关键在于“精”和“准”,让学生不但可以通过教师设置的“疑”问解决知识,而且可以从教师设置的“疑”问中学习到设疑的方法和技巧,使教师的设疑起到一箭双雕的功效,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勇于迈开自己质疑的脚步。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想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文章中人物所具有的品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抓住关键问题展开教学。用文中的关键语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给学生进行设疑——“蔺相如是想真撞还是假撞?”这个疑问深深地触动了每个学生的神经,激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深刻分析。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以“真撞”还是“假撞”来回答,“撞”与“不撞”关键要看秦王的态度,蔺相如是想见机行事,从中学生不难体会到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随后,教师又进行了第二、第三次“设疑”——“蔺相如是想跟秦王真拼还是假拼?”“蔺相如到底是真怕廉颇还是假怕廉颇?”使学生从教师巧妙的“设疑”示范作用中学到了如何去设疑并解疑,提升了学生提问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二、教给方法,打通“勇于问—善于问”的通道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就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勇于提问是一种好现象,但勇于提问并不是说学生随口提个问题就叫勇于提问,关键是学生要懂得如何提问,问什么样的问题,就是要善于提问。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1)对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质疑;(2)对似懂非懂的问题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质疑的这“三个层次”可以称作是: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

设问性质疑也可称作是自问自答式的质疑,这类疑问通常是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的。为了激发学生设问性质疑的积极性,我要求学生进行新课预习质疑学习,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分享预习收获,互相交流预习成果。

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所读文章中自己不懂之处做出标记,反复揣摩,以求理解掌握。但有些问题会在学生自己多次努力尝试之后仍无法得以解决而演变成为疑难性质疑。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一文时,有些学生对课文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为题似懂非懂,有些学生对人们容易忽略的“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质疑:“为什么大人会对我们责骂和追问?”……在寻疑而又找不到答案后提出的疑问可能是大多数学生都遇到的具有共性的疑问,是很有学习价值和意义的。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学生“自主读书”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成效的。

三、释疑有术,打通“善于问—求真知”的通道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或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自己所能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问给予合理的解答,当然这也并不代表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一定要做到有问必答,有问一定要马上作答。有些学生会因自己课前预习不充分或不认真而产生一些本可以自己解答却不得不寻求教师帮助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看教科书,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答,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这类问题进行“暂时性搁置”,允许学生先存疑,但同时要求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力求解疑。如,初读完《老人与海》一文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老人做梦时总是梦见狮子?”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老人与海》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文中逼真的事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狮子’等具体的事物究竟代表了什么呢?同学们不妨去了解一下作者海明威的生平,再去深究老人的性格特点,可能答案就出来了。”我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去解疑,使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写作艺术及其巨大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释疑之道。

有时,课文学完之后学生还会产生另外一些疑问或想法。例如,《老人与海》一文,学生根据结尾的句子质疑:“老人辛辛苦苦才捕获了马林鱼,为什么要把它雪白的脊骨随随便便地扔掉,而不是珍藏起来?”我便向学生推荐了《老人与海》这一原著。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改的深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成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但愿“质疑教学”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在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帮助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通道。

[1]徐龙海.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2010(11).

[2]王淑英.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