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哈萨克族小学音乐教学思考

时间:2024-06-19

沙依拉西·达乃

(新疆富蕴县杜热镇中学)

针对当前哈萨克族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资源利用率低、音乐语言不生动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以及好的校本音乐教材缺乏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

一、注重利用民族音乐资源

哈萨克族音乐是哈萨克族人表达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大量而又优秀的民歌,可惜的是,这些民歌目前在课程资源中的利用率较小,导致小学音乐教育与本民族的优秀民歌资源相脱节。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有助于向学生传授民歌、民舞、演奏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和热爱本土音乐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例如,可以利用《黑走马》《玛依拉》等音乐,对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熏陶;在歌配舞的课堂上展示《剪羊毛舞》《挤奶舞》《擀毡舞》等音乐,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

二、音乐双语教育相互融合

富蕴县现有人口9.67万人,其中哈萨克族人口有7万余人。自2007年以来,双语学校逐年在全县普及,小学音乐“双语”教育取代了以前的“单语”教育,汉语与哈萨克语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目标能否达成。音乐教学以审美体验和陶冶情操为主,对于语言有着许多特殊的要求。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具有新疆风味的歌曲,非常质朴,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扎实掌握歌曲,我用“双语”引导学生感受“啊”这段赞美的旋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加快校本音乐教材开发

校本课程是对现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目前,哈萨克族小学校本音乐教材的编写与开发相对滞后。富蕴县中小学校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音乐课程标准,立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集中学校现有优势及可利用资源,探索适合本地实际和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音乐校本教材,侧重于地方化、民族化、儿童化,降低知识化、学术化的成分,增加音乐生活化的含量,使音乐教材变成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拓宽音乐视野,挖掘音乐潜能,提高音乐素养。良好的校本课程,对于儿童的音乐教育,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