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儿童线描写生中的观察与表现

时间:2024-06-19

纪永秀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一小)

线描写生是儿童认识世界、表现生活的重要手段。进行线描写生活动能让儿童更深刻地认识事物、表现事物,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孩子通过线描写生进行基础训练,能积累创作素材,锤炼他们的意志。

对于线条,孩子们非常熟悉,他们最喜欢、最常用的表现方式就是线条。那么,孩子在线描写生中如何进行观察,怎样表现才能驾驭线条这种美术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呢?

[观察]

让孩子们学会“看”,看什么、怎么看,是进行线描写生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调动孩子的知觉体验,唤起对描绘的事物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对事物进行研究,以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独特感受。

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以香菇为例。香菇孩子们非常熟悉,他们都能判断出形状特点:圆形的菇盖,长圆柱形的柄,这是它的主要特征。

出示下面香菇:

请孩子们看香菇的外形特征:你看到的还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由于我们观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不同的外形特点,有的菇盖呈半圆形,柄从盖的下面伸出;有的菇盖呈圆形,柄从菇盖中间长出,并能看见盖子里面的密密的细线条……

再看各种各样的蘑菇图片,孩子们就会明白只要掌握了香菇的特征,写生其他的蘑菇就变得非常轻松,要让孩子们明白事物外在的多样性其实有内在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能“千变万化”。

二、仔细分析细节特征

为什么有些儿童表现出来的物体显得很空洞、很单调,主要是没有对物体的细节进一步深入的体验感受。细节是构成事物特征的重要部分,通过精细刻画可以使儿童对事物认识更深刻,可以使儿童在平凡的物体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细节观察和精细刻画还可以克服儿童粗心大意和对事物不求甚解的坏毛病。在对事物局部的精细刻画中也要照顾到全局,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得好,作品才显得完整、充分,徐悲鸿说“致广大而尽精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细节在哪里呢?

1.细节在连接处

物体的细节在转折或是交叉的地方,在连接处,在分界线的地方……比如写生灯的细节在灯柱的连接处;大叶子植物的细节在叶子和杆子连接处及细微的前后关系处,藕的细节是藕节的连接处……作品要耐看,这些细节的观察非常重要。

2.细节是纹理,是小构件,是装饰物

物体上面的纹理,比如虎皮兰上面的斑纹,细致刻画更能生动表现植物虎皮兰的特征,更具层次感。玩具枪上面的小结构、小部件让整个物体变得细节丰富,很耐看。布娃娃身上的装饰物、建筑上面的悬挂物……这个细节特点让物体变得灵动、生机勃勃。

3.细节在疏密关系之中

线描写生是用线去表现对象,通过线的勾勒、点画、排列等方式来表现事物的一种造型方法。线的韵律就在疏密、长短、曲直、粗细的排列变化中体现。丰富的黑白灰关系要靠疏密得当的线体现。比如画扫帚,引导孩子理解:“该靠近和分开的线一定要靠近或分开,该密密画的地方一定要画密,该稀疏的地方要稀疏,注意扫帚上面线的走向、线的穿插和重叠。”这是黑白灰效果产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至于用什么样的线,靠要靠近多少,密要密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体会。

三、找到个人的兴趣点

写生就是画自己对物体的感受。写生时赋予线条生命力,通过它的粗细、轻重、曲直、长短、浓淡等的变化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情感,会带来不同的独特韵味和个性化风格的呈现。因为人的能力、喜好、心情等因素的掺杂,孩子的表现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写生时要引导孩子观察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重点刻画。

比如,这三幅《红掌》作品,每个孩子对红掌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侧重于花的表现,有的侧重于叶子的表现,在叶子叶脉的感受上也是不相同的。

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的“共性”与“个性”,寻找到能体现物体质感、肌理的细节,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提高对观察物体的感知能力。

[表现]

线描写生如何进行表现,在表现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哪些问题,最后呈现出什么样的作业效果,在表现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哪些能力发展,是进行线描写生要解决的问题。

一、从“点”入手,分解组合

由于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对事物观察喜欢注重局部开始。我们在引导儿童进行写生的时候可以从局部的“点”入手,采用推着画的办法,最后形成物体的整体结构。我喜欢让孩子们从离自己最近、没有遮挡的局部开始着手,最后可以画完整个物体,也可以只表现一个部分。

写生还要学会分解和组合,观察时就是个分解的过程,要会化整为零,比如我们要会把自行车拆成把手、三脚架、车轮等等。而把手你又要能拆成把手皮套、车铃、刹车把手等等,如果你分解得越细说明你观察得越仔细。把物体分解完了,我们要把这些零部件都转移到我们的画纸上,这就是个组合的过程,要化零为整。组合的时候突出重点,作品的多样性就是在这个“组合”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二、注重构图形式美感

画面的美感之一取决于画面的构图美。那么,在写生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做到画面构成的形式美呢?

1.写生前欣赏优秀的写生作品,让孩子从名家作品中了解到形式美的要素。画面饱满,物体大小布局合理,有主次疏密关系等。

2.在教师摆放静物的时候,注重画面的疏密、层次感。比如,在静物下垫张纸,方便位置大小的引导渗透,给孩子一个画面感。

3.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比较、评价,让孩子在互相学习中逐步形成对构图形式美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构图的美感,画面饱满、主体突出,有疏密变化和层次感。

三、线条美感、黑白灰关系的表现

线条的美感主要体现在疏密、曲直、粗细、长短的排列变化中,儿童刚开始线描写生,总是出现用线不肯定、不到位或反复涂改等习惯性表现方式。因此,要让儿童明白怎样的线条才算美、怎样画才算流畅。

1.不要用铅笔,直接用不能修改的勾线笔、签字笔等工具。用铅笔会让孩子不停反复修改,纠正自己的造型,在纸上画了又改,改了又画,形成不肯定、胆怯的心理。孩子用铅笔画了再用勾线笔定稿,结果就会出现线条断断续续、生涩不流畅的效果。

2.注意用线的疏密关系。比如,在画运动鞋时,鞋上的网格线很密,其他部分比较稀疏些。要让儿童了解:该靠近和分开的线一定要靠近或分开,甚至可以适当的夸张。还有能看出厚度关系的地方一定要画出来,鞋底的图案和花纹也可以适当表现,不然会显得很空。有了这些疏密线条,画面的黑白灰关系自然就形成了。

3.线条点画、排列、勾勒是否生动、变化多样,要能表现出事物的特点。

四、个性化的表现

儿童有的活泼、有的奔放、有的娴静,表现在作品中,有的画风细腻,处理得当,有的奔放大胆,画大感觉为主。在写生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感受,在表现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比如,在画绒毛娃娃时,三个不同的儿童对毛绒娃娃的绒毛的感受不同,用不一样的表现方法。第一个侧重于整个身体都用绒毛表现,第二个侧重于表现兔子的长胡子,身体的毛发表现较少,第三个用了疏密的线表现绒毛的明暗感觉。

教学时我们要顾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不能要求分析到一个规定的程度。教师不能毁灭掉孩子对事物敏锐的观察,细腻的体验,而要鼓励和引导,发挥他们个性上的优点,并成功地体现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一种特质的个性美。

通过线描写生练习,让孩子们学习观察生活细节,拓展思维方式,学会思考,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增强亲近生活的心,在动手写生中激发他们的智商和情商。

[1]李立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2]杨景芝.当代儿童画解析与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