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时间:2024-06-19

董倩

(江苏省徐州市徐师一附小教育集团经十路小学)

浅谈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董倩

(江苏省徐州市徐师一附小教育集团经十路小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竖笛是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其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是一种易于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将竖笛教学应用于音乐课堂中,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学校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就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参考。

竖笛教学;音乐课堂;音乐素养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音乐教学也成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渠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渠道之一的音乐教学,其重要作用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此,如何在新课改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学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也日益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的乐器教学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小学中开展各种乐器演奏会给小学生学习音乐带来无尽的乐趣,同时也会给音乐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竖笛也被称为直吹笛或者牧童笛,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其音色优美,具有固定的高音,简单易学,也因体积小而更易于小学生携带。199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目录,将竖笛正式列入中小学音乐教师配备的乐器。目前,国内很多中小学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竖笛教学。因此,本文就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小学器乐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强调:从小学三年级起,音乐教学应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训练,以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强调3~6年级小学生还要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了解、掌握其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以使小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曲。因此,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也很明确,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演唱和乐器演奏教学均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开展器乐教学更会对小学生的美育发展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与积极影响,同时也会促进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研究发现,学习乐器三年以上的学生与从未学过乐器的学生相比,其手指灵活程度、听觉辨识度等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同时,其非语言推理能力也更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乐器的学生在学习、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眼睛所看到的乐谱迅速反馈给大脑,大脑再发出指令,让演奏者手指和身体运动更为协调,同时,演奏者的耳朵还要准确判断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确、优美。因此,乐器演奏的过程更能充分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的协调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左右半球协调工作的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发展。

人的审美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在生活实践过程中的审美实践逐渐培养出来的。人的审美实践与教育方法、途径有很多种,而音乐教育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家贝雷特·雷默提出:“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是由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所决定的。”同时,审美功能还是音乐教育的首要功能,音乐教育也同样具有教育、社会、创造、文化等功能;因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将乐器教学融入其中,这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审美体验价值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恰恰体现了现代音乐教育的本体价值。

二、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1.竖笛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竖笛教学对培养、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创造力以及表现力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易于帮助小学生养成乐于亲近音乐的态度,使之乐于终身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客观而言,每个人不一定都具有好嗓子,但每个人均有享受美妙音乐的权利;若一个人的声音天生“不好”,可以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利用乐器来弥补声音、演唱方面的“不足”。而易学、优美的竖笛,恰恰可以成为音乐课堂中一种弥补“先天不足”的乐器来帮助更多的学生爱上音乐、喜欢上音乐,并成为联络学生与音乐的纽带,成为对学生进行音乐美育的教具。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竖笛教学,在科学安排竖笛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科学地、有步骤地学习竖笛演奏的各种技巧,并通过学习竖笛的吹奏姿势、用气方法等系统知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简单的竖笛演奏方法,这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竖笛教学,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接近音乐,通过对竖笛的学习也能更加理解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方面也有“一技之长”,这对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小学生在竖笛学习过程中,如,节奏练习、音乐基础等均会对学生学习简谱知识有一个潜在的推进作用,若音乐教师单单拿出乐理知识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小学生也不易集中精神去学习;若将简谱知识与竖笛教学相结合,小学生在学习竖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对简谱知识、乐理知识用心学习;并在竖笛练习时,也会因增添有趣的节奏伴奏,而让更多的小学生体会到音乐乐感带来的无限快乐;这对帮助小学生培养、树立音乐学习信心均具有积极作用。

2.竖笛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有效性、享受音乐、体验音乐的前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对演唱的兴趣、对器乐的兴趣等。竖笛因其入门简单、演奏优势等受到小学生的广泛喜爱;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竖笛教学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另外,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它通过或悲或喜的节奏向人们传递着种种不同的情感;音乐也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竖笛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能够使之注意倾听、学习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竖笛的过程中可以放飞自己音乐的想象力,让他们去想象、感受竖笛学习以及竖笛音乐作品赋予他们的各种情绪、情感,这既是增强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竖笛学习与其他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3.竖笛教学有利于唱歌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嗓子比较娇嫩,过多地唱歌练习易导致其嗓子处于过度疲劳状态,而影响其声带的健康生长。而在进行竖笛教学时,可以通过竖笛吹奏练习实现音乐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声带负担;这既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声带。如,在进行唱歌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如,一组学生负责竖笛吹奏,一组学生负责唱歌,以此交替进行,这对提高唱歌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音乐教学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伴奏或齐奏等来进行。而在二声部合唱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则可以借助竖笛来引导演唱的学生,以此准确把握音准、音程,进而有效解决合唱教学中个别学生“串调”的教学难点。如,将学生分成两组,先分别用竖笛吹奏两声部曲谱,然后再进行合奏,让两组学生相互聆听,再把合奏过程中的感觉“迁移”到合唱中;合唱时,音乐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声部指定一部分学生运用竖笛伴奏,并交替练习;这样一来,既强化了小学生在二声部合唱学习中的协调感、节奏感和声感,也培养了小学生对合唱的学习与演唱兴趣,最终实现了提高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竖笛的作用,大胆将“器乐”与“声乐”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不用老师或多媒体的钢琴伴奏,而是学生用竖笛给其他学生伴奏。这种形式的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可以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竖笛演奏技巧的基础上,也能教会自己唱歌;这对有效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全面提高唱歌教学的有效性。

4.竖笛教学有利于学生欣赏音乐

音乐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在音乐的海洋中不断进行自主探索。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竖笛教学时,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并就其竖笛的学习、领悟、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音乐作品欣赏内容,以便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如,进行《茉莉花》竖笛演奏赏析时,首先,立足基础教学,让所有学生去欣赏《茉莉花》,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竖笛演奏;同时,音乐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情,播放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同韵味的《茉莉花》的了解。其次,实现拓展教学,在学生学会演奏《茉莉花》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竖笛演奏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指导该曲的演奏技巧,以提升其演奏水平。再次,实施开放教学,音乐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上台进行演奏,使其在展现自己竖笛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演奏体验、成功体验,这对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类似这样的竖笛欣赏课,很多学生既学会了更多的竖笛音乐知识、演奏技巧,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与鉴赏能力;同时,也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来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自我展示热情,并在学生切身体验音乐学习成就感之余,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对竖笛和音乐赏析的感受进行探讨,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欣赏水平;这也更利于小学生迅速将音乐学习兴趣转化成音乐学习的内驱力。

5.竖笛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学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掌握有关竖笛的音乐知识,也会不断增强其音乐素养。同时,竖笛的合奏教学还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而增强小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另外,通过这样的合作演奏,还会激励一些学习不佳、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使之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如,教师在教授歌曲《牧童之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唱谱练习,待学生能够熟练唱谱之后,再结合竖笛演奏进行练习;那些单独练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极易产生不自信,甚至是自卑心理,若让其与大家一起进行整体练习时,就会在整体练习中不断进行自主探究,并找到方法,进而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即使是单独安排这样的学生进行独奏,也不会产生害羞、怯场等问题。另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将唱歌较好的学生组成演唱组,将竖笛演奏较好的学生组成伴奏组,让他们一起演唱《牧童之歌》,这样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演唱、演奏兴趣,同时,他们在彼此的合作中也能准确把握该曲的合作技巧。

三、实施竖笛教学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开展竖笛教学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来切实提升竖笛教学的有效性。

1.重视音乐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法国作曲家梅西安曾说:“当我听到一个和弦的时候,我能看到它的颜色,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在脑子里……”研究发现:人们对一首音乐作品产生“好感”通常要经历:聆听音乐→产生联想→情感共鸣→感知作品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在完成竖笛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适当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不断对学生开展音乐欣赏、竖笛演奏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音乐、对竖笛学习的体验与感受。如,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竖笛音乐作品赏析或直接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更多、更常见的演唱、演奏形式,使之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表现特点;同时,也可以通过竖笛名曲的赏析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竖笛演奏技巧、音色特点以及丰富而多变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提升学生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即兴表演以及竖笛独奏等活动,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对音乐感知与审美能力的交流,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不断提升他们审美能力的良性循环。

2.差异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师在实施竖笛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和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竖笛学习成效进行差异化评价。由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天赋有差异性,这也直接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效不同。若音乐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那么对于“优等生”而言,始终都会被表扬、被奖励;而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则将永远与表扬、鼓励“无缘”,甚至还会造成此类学生逐渐丧失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在竖笛教学中有机实施差异化教学与差异化评价。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立足于学生的竖笛学习情况、音乐知识,还要结合其音乐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兴趣与热情等,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差异化评价和某一阶段的整体性评价。另外,音乐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竖笛练习情况、练习内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应采用统一化、模式化的评价用语(如,进步很大、很优秀等),而是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音乐学习态度等运用不同的评价用语(如,你在音乐节奏方面很有天赋或潜力,但仍需在音阶、韵律处理方面努力等)。这种差异化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长处,并找出自身的不足,这对促进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唱歌教学、音乐教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音乐教师在实施竖笛教学时,还要为学生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学习音乐的兴趣之桥,以此来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性;同时还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这对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现实意义。

[1]蔡梦,苏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宗宇晖.浅谈小器乐对中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作用:观深圳市罗湖区“尤克里里走进课堂”研讨活动有感[J].黄河之声,2015.

[3]郑莉.初中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李琴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