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培勤,高新艳(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问题研究
王培勤,高新艳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从工资层面分析山西省收入差距状况,梳理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运用新创造价值中工资占比
和行业劳动生产率判断出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所在之处。以2003~2012年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因素,进而分析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的原因。研究显示,人力资本、行业垄断和行业劳动生产率对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依次降低,正是这些因素导致行业工资差距存在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行业垄断;行业劳动生产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确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已提前步入小康生活阶段。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收入差距问题尤为突出。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显著,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除了备受关注的城乡收入差距外,行业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国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山西省作为中国煤炭大省之一,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运用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为研究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提供理论方面的文献补充和实证方面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山西省行业收入差距现状,为正确看待山西省行业收入差距提供依据,为有效治理山西省行业收入差距问题提供解决对策。
本文可能的贡献与创新。(1)目前关于收入差距研究中,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比较多,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行业工资差距的研究丰富了行业收入差距领域的文献。既有的对行业收入差距的文献,大都是从收入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工资)出发进行行业差距的研究,比从收入角度更为具体,使对行业收入差距有更深的了解。(2)目前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研究文献中,规范研究比较多,大都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不仅进行规范分析而且进行了实证分析,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也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实证方面的补充。(3)目前关于行业工资差距的研究文献中,对全国性层面的研究比较多,对于省际区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文献更是稀缺。本文通过对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研究,使我们对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现实有更深了解,从而能够更好了解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外文献
1.人力资本角度。人力资本理论主要是从Becker(1962)[1]和Mincer(1974)[2]的观点发展来的,认为劳动力质量之间的差异导致行业工资差距。Krueger(1988)[3]认为,行业工资差异是由劳动力质量差异造成的,没有被测出的那部分劳动力质量差异通过行业间工资差异表现出来,行业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造成行业间工资差异。Pedro S.Martins(2004)[4]认为,行业收入不同体现出劳动力质量在不同行业存在区别,一般地,行业收入和行业所占有的高质量劳动力的数量成正相关关系。
2.制度角度。主要是工会方面影响。Shaked and Sutton(1984)[5]、Lindbeck and Snower(1986)[6]在劳动力市场中加入劳资双方的谈判,认为最后的谈判结果会引起工人工资的变化,工会强弱对行业工资高低有影响,工会较弱的行业获得的工资也相对较低。澳大利亚学者Waddoups、C.Jeffrey(2005)[7]通过研究澳大利亚工会的作用,得出该国工会力量在变弱,企业有无工会对工资几乎没有太大影响,工会力量与工资之间关系在减弱。
3.效率工资角度。从效率工资角度,Yellen(1984)[8]、Stiglitz(1984)[9]、Yellen and Akerl of(1986)[10]、Katz(1986)[11]认为,垄断行业取得高利润会提高该行业工人的工资。Krueger和Summers(1988)[12]研究认为,在维持工人受教育水平等一些特征要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效率工资能够解释行业工资差距。Garino、Gaiaa、Martin(2000)[13]通过讨论工资差距中效率工资的作用,构造了一个由工会力量和效率工资共同决定的工资模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效率工资作用时,更强垄断力量对工资有更大作用从而导致工资差距变大。
(二)国内文献
1.行业垄断角度。我国垄断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行业工资差距日益悬殊,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造成很大危害,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陈菲(2003)[14]认为,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造成不利后果,使得垄断行业缺少危机意识和发展动力,自身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其他社会人员在垄断行业低质量的服务状况下受到较差的待遇,影响其劳动积极性。服务行业乃至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改革的整体进程也受到严重影响。王军、张蕴萍(2005)[15]认为,企业垄断形成的经济方面的原因是自然垄断,行政性垄断加深了垄断程度,使得垄断行业的收入保持较高水平,对社会发展不利。解决的途径是,通过破除存在的行政性垄断,让自然垄断产业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运用再分配方法,可以减小垄断行业的收入。龚超(2013)[16]以基尼系数分解模型为基础,说明行业垄断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原因。张世伟、刘青飞(2014)[17]利用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和相关工资方程模型分析了行业垄断力量对居民工资不平等的作用。
2.人力资本角度。马晓军(2004)[18]认为,可以通过对劳动者进行教导等方式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扩大持有的人力资本的数量,从而促进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岳昌君、吴淑姣(2005)[19]运用统计数据和计量模型得出我国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即行业中劳动者的学历越高,这种效应越明显。凌继全、毛雁冰(2012)[20]提出了行业工资差距扩大中人力资本因素的门槛效应,行业中高质量劳动力的增多会扩大行业工资差距。陈涛(2014)[21]认为,在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因素中,垄断和人力资本是主要因素,人力资本逐步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3.制度角度。王晓英(2000)[22]认为,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实施利改税,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实现企业自我发展。邢方(2006)[23]提出,应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和秩序,使得城市和乡村税收制度逐渐实现一致,还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调控。魏军(2009)[24]认为,不同的产权制度对收入分配的作用不同,垄断性行业的刚性工资相对较高。徐凤辉、赵忠(2014)[25]分析了户籍制度、企业特征等因素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程度。
4.行业劳动生产率角度。杜健、张大亮等(2006)[26]通过计量回归分析得出,劳动生产率对行业收入有影响。伏帅、龚志民(2008)[27]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因素,并且认为行业劳动生产率是行业收入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张世银、龙莹(2010)通过建立模型研究认为,行业劳动生产率对行业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杨继东、江艇(2012)通过相关数据得出,企业生产率差距对工资差距具有解释力和决定作用,生产率变小会导致工资差距变小。王宏(2014)利用面板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争取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
本文主要论述行业工资差距的相关理论,即人力资本理论、效用工资理论、制度理论和工资差别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著名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力资本和其他类型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人的知识、经验等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约翰·穆勒在19世纪下半期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也提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能力应当同厂房设备之类的资本一样被看作是财富的一个部分。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同样提到技能也是一种资本,它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德国经济学家乔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1841年区分了物质和人力资本,提出了精神资本的概念,他所描述的精神资本大体类似于现代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人力资本概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舒尔茨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使其在经济学中作为一个新的类别出现。贝克尔同样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贝克尔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微观数据研究,补充了舒尔茨宏观方面的研究,使得人力资本理论更具有现实基础和实际的可行性。在舒尔茨和贝克尔之后,西方国家兴起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并且有的经济学家还构建了人力资本作为核心要素的相关模型。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把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因素进行考虑,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人力资本因素的重视,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二)效率工资理论
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创立了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主要是讨论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核心内容是企业为了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而支付给员工比均衡工资高的工资。效率工资理论是关于失业的一种理论,认为员工的生产率和他们取得的工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目前,对效率工资理论的理解有四种。第一种是对穷国而言。温饱问题是穷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穷国主要是从营养角度进行解释。效率工资理论主张工资主要用于工人的营养,一般地,支付的工资越多,可以吃的食物就越有营养,工人的身体就越健康,拥有强健身体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就越高。第二种是对富国而言。富国主要是从人员流动的角度进行解释。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能够减少人员的流动。一般地,支付的工资越多,员工离职的几率会越小,员工会更愿意留在原单位,从而减少企业人员的流动和企业更换员工培训新人的成本。第三种是从企业劳动者素质角度进行解释。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会留住本企业的高素质劳动者。第四种是从员工努力角度进行解释。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能够促进员工努力工作。高工资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主观上努力工作,减少企业监督员工工作所花费的成本。效率工资理论在我国企业中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既为刚性工资、混同均衡和高薪聘用员工提供了理论解释,也为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改善相关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主要包括新制度主义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了新制度主义理论,主要是把制度因素纳入到经济历史的研究中,探究制度及其相关因素在经济发展和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构建了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方式。新制度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社会学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规范制度主义这四种制度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等。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创立。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包括四个相关理论,即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是花费成本的,从而存在资源配置问题即经济效率问题,只有有利于经济效率的制度才不会被旧的制度所替代。产权理论认为,通过安排产权提供给人们激励和约束,从而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率。企业理论认为,存在一个企业和市场的临界点,即存在一个企业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相等的点。制度变迁理论把制度作为一种内生变量纳入到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把制度看作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认为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基本相等时才是稳定的。当供给小于需求即现有制度满足不了需求时,就会出现制度变迁。行为主体只会在收益大于成本,并且制度变迁起到关键作用时,才会去采取行动实现制度的变迁。
(四)工资差别理论
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继承了威廉·配第的分配理论,在1776年出版的《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首次系统表述了分配理论。亚当·斯密在财富分配中提到工资的相关理论,他认为工资应该是劳动力的价值,并认为工资应当有标准,最低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标准。工资至少能够满足工人的基本生活之需,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一部分用于养家糊口。工资差别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创建的,他把工资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归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职业性质的不同导致的工资差别,另一种是工资政策的不同导致的工资差别。职业性质方面他从五种情况进行分析:一是劳动者自身感受的差异;二是职业技能操控难易度的差异;三是职业安全度的差异;四是职业责任的差异;五是职业成功风险率的差异。一般来说,令劳动者心情愉悦、掌握技术较为容易、职业安全度高、职业责任负担小、成功风险率高的职位,支付的工资较低;反之,令劳动者心情不愉悦、技术掌握较难、职业安全度低、职业责任负担大、成功风险率低的职位,支付的工资较高。由此,形成工资差别。政府制定的工资政策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会导致不合理的工资差别,如一些岗位的限制竞争的规定,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山西省的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行业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本文基于山西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山西省近10年的行业工资差距现状进行分析。因为2014年山西统计年鉴中缺少2013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数据,而是更换成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数据,概念存在差异,本文只采用2003~2012年的数据。
(一)山西省近10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状况
表1 山西省近10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状况表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近10年来,山西省19个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都在增加,除了个别行业有些年份会降低,绝大多数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都在增加。山西省整体行业工资水平的增加,表明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说明近10年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是良好的。
(二)山西省近10年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低排名的变化状况
表2 山西省近10年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低排名变化表
从表2可以看出,山西省职工平均工资最高和高低行业分布及其相应的特征。
第一,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和平均工资最低行业基本固定。近10年来,山西省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基本上是采矿业,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几个行业,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基本上是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这几个行业。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平均工资相对较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平均工资相对较低。
第二,职工平均工资高低分布与山西省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山西是一个煤炭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山西省的先天优势。山西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山西省一直也把煤炭等资源作为发展重点,使煤炭产业成为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资源密集型行业发展较好,其行业的平均工资自然也较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省的经济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有所减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加大,从而导致电力、燃气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工资较高,农、林、牧、渔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平均工资较低。
第三,职工平均工资高低排名状况进一步说明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工资的差距。垄断行业一般分为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两种类型。从2003到2012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集中在采矿业,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中的金融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行业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这几个行业均属于非垄断行业。行业工资差距中,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差距说明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状况和行业垄断程度密切相关。
第四,职工平均工资高低排名状况也说明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工资的差距。新兴行业包括的类型较多,有节能环保业、信息技术业、新能源业和生物业等。传统行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包括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行业。从2003到2012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集中在采矿业,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是新兴行业,体现出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表明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为山西省经济转型提供了突破口。职工平均工资最低行业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这几个行业均属于传统行业。传统行业由于生产设备落后等原因竞争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新兴行业由于技术先进等优势在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造成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的工资差距,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差距是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应该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途径,改善传统产业的落后状况,促进山西省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
(三)山西省近10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表3分别使用极值差、极值比、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四个指标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反映了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大小程度。
表3 山西省近10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变化状况表
1.极值差。
图1 2003~2012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极差值变化图
从图1可以看出,山西省近10年行业工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2003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与平均工资最低行业极值差为11775元。2012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与平均工资最低行业极值差为50168元。极值差为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反映出绝对差距。从2003年到2012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极值差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反映出行业工资差距的绝对程度。
2.极值比。
图2 2003~2012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极差比变化图
从图2可以看出,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大体呈现增长趋势。2003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与平均工资最低行业极差比为2.91。2012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行业与平均工资最低行业极值比为3.31。极值比为最高值和最低值的比,反映出行业工资差距的高低变化。图2中,除了2005年和2012年出现极值比下降外,其他年份都是在不断增大的。极值比也反映出各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3.标准差。标准差是各个数据和平均值之间距离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反映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而平均值是反映平均程度的,平均值相同并不代表标准差相同。一般地,标准差越大,数据的波动就越大。因此,标准差越小越好,表明数据和平均值接近,数据波动较为稳定。
图3 2003~2012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差变化图
从图3可以看出,山西省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波动性越来越大,越来越不稳定,反映出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不是稳定不变的趋势。2003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差为4087。2012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差为14188。从图形走势可以明显看出标准差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从绝对角度反映出行业工资差距显著扩大的趋势。
4.标准差系数。标准差系数又称为离散系数或均方差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平均值的比值。它表示的是这一组数据的变动程度,其数值由标准差和平均值共同决定,综合了标准差的离散程度和平均差的平均程度两个方面。标准差系数和标准差不同之处在于,标准差反映数据变动的绝对程度,标准差系数反映数据变动的相对程度。对于存在差异的总体用标准差系数比标准差更能反映出数据的变动程度。
图4 2003~2012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差系数变化图
从图4可以看出,2003~2012年山西省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2003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差系数为0.33。2012年,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差系数为0.379。标准差系数从相对角度说明了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变动程度,从标准差系数大体增长的趋势可以看出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四)山西省近10年不同所有制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状况
表4 近10年不同所有制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状况
从图5可以看出,2003~2012年山西省不同所有制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存在差距和差距呈现出大体增长的趋势,进而反映出行业工资差距不断增大的趋势。首先,从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三种所有制来看,三种所有制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各自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进而从所有制角度反映出职工工资显著增加。其次,从不同所有制工资比例可以看出,不同所有制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有扩大趋势。2003~2012年,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由1:0.59变为1:0.69,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国有单位和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从2003年到2012年大致占比相等。我国的所有制分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公有制包括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从表4可以看出,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的平均工资大致相等,而集体单位的平均工资要比前两者低,反映出山西省不同所有制行业的分布。不同所有制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扩大的现象进一步表明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增大的趋势。
不同学者对行业工资差距合理性判断的方法不同,从而合理性判断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行业工资差距是正常合理的。本文主要采用新创造价值中的工资占比和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对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合理性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目前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合理性状况。
(一)新创造价值中工资的占比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价值是C+V+M,其中,C是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V+M是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V为活劳动创造的价值中以工资形式付给劳动者的报酬,M为活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都在价值的创造中做出了贡献,但劳动者报酬在新创造的价值中占有多大的比重,既和行业本身有着密切的关联,又和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相关。我们可以根据劳动者报酬在新创造的价值中占比的大小,来判断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状况。
本文利用山西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分析新创造价值中工资的占比。新创造的价值使用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来表示,工资即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使用劳动者报酬来表示。
Study on quality index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urple sweetpotato flour from different varieties
图6 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中工资的占比图
图6是2008年到2012年山西省各个行业劳动者报酬占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比例,即新创造价值中工资的占比。从图6可以直观地看出,近几年山西省各行业新创造的价值中,工资占比较高的几个行业为教育、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技术、建筑业、卫生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其他行业的工资占比则相对较低。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卫生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属于服务行业,这些服务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使用劳动力,对资本的使用相对较低,所以一般劳动者报酬的占比较大,资本的占比相对较小。图6表明,近几年山西省各行业工资在新创造价值中占比较高的行业,符合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动者报酬占比较高的一般情况。其他行业如房地产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新创造的价值中工资占比相对较低符合行业特点,因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主要是依赖资本,对劳动力的依赖较低,所以资本的贡献较高而劳动者报酬的贡献较低。同时,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的程度和各行业自动化程度成正比,而与手工操作的人数成反比,所以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劳动者报酬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从新创造的价值中工资的占比这一指标可以看出,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状况是相对合理的。
为了更加客观合理地判断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合理性,我们与全国其他几个地区新创造价值中工资占比与山西新创造价值中工资占比进行对比,以便从全国层面观察山西行业工资差距是否相对合理。这几个地区是北京、安徽和新疆,通过它们和山西的比较来判断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状况。其中,新创造的价值仍然使用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来表示,工资使用劳动者报酬来表示,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图7 北京、安徽、新疆和山西新创造价值中的工资占比图
从北京、安徽、新疆和山西的新创造价值中的工资占比可以看出,山西省处于较低水平。从图7的纵轴可以看出,从2003年以后山西省新创造价值中的工资占比比其他三个省市都低,说明山西省各行业工资即劳动者报酬在新创造价值中占比过低是相对不合理的。从图7横轴可以看出,山西省工资占比的变化趋势和其他省市在2006年后大致相同,2001年到2006年存在一个较大的下降区,和其他省市相比这一区间降得幅度较快和时间较长,从而反映出山西省行业工资状况存在不合理的趋势。综合横向、纵向两个角度的分析,可以认为,山西省不同行业工资差距存在相对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参照其他省市进行调整,改善目前所处的相对不合理的状况。
(二)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成果和所消耗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代表劳动者在企业工作时的生产效率,是用于评判和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可以发现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劳动生产率表示为生产的产品产量和所消耗的劳动量之间的比值,另一种是劳动生产率表示为所消耗的劳动量和生产的产品产量之间的比值,其中的产品产量用实物产量、价值产量等表示。同样的劳动消耗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生产成果越多表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的劳动成果所花费的劳动时间越少表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
劳动生产率按不同的标准划分的类别不同。按计算对象的范围可以划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前者以个别劳动者为对象,后者以全社会为对象;按决定的条件不同可以划分为劳动的社会生产率和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前者由社会的生产力决定,后者由进行劳动所处的自然条件决定;按计算人员的范围可以划分为全员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前者以全部员工为计算范围,后者以生产工人为计算范围。从根本上来说,劳动生产率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和劳动者的熟练水平、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强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有重要作用。
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之间是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增加人们的收入,提高人们的平均工资水平,平均工资增加会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从而有益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宏观角度来说,劳动生产率与平均工资分别表示消费物品的生产方面和消费方面。劳动生产率代表同一劳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劳动成果,平均工资代表劳动者所分配到的劳动报酬,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示了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关系。目前,我国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资和劳动生产率都有较大水平的提高;二是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关于平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界有以下几种观点:(1)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认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工资应该相等;(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利用经济增长模型,得出经济中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一致时经济处于稳定状态的结论;(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决定工资的高低;(4)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认为人们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有一部分是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对劳动生产率创造的国民收入进行扣除后才能得到工资,所以一般平均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
图8 山西省主要年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比较
从图8可以看出,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大小关系。1990年、2001年、2002年、2005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山西省平均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其余年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平均工资增长率。两者之间的不确定关系,既不符合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增长一致的观点,也不符合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应该低于平均工资增长率的结论,说明目前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关系,山西省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间脱离这种关系,存在严重偏离的趋势。所以,改善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状况,恢复彼此的经济联系,促进山西省经济按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9 山西省主要年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变化图
从图9可以看出,1985年到2012年山西省平均工资增长率变化趋势、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变化趋势以及两者增长率变化的关系。2000年以前,平均工资增长率先增后减,在1990年达到高点,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先减后增,然后再增再减,1990年是低点,1995年是高点,两者增长率变化趋势不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反的反向。从2000年到2012年,平均工资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小。2000年~2005年是先降后升,2003年达到低点,2005年达到高点,然后再降后升,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从2000年201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变化幅度比平均工资增长率变化幅度大。2000年到2004年是先降后升,2001年达到低点,2004年达到高点,2005年到2007年再降后升,2007年达到高点,2009年出现低点,2010年到2012年再降。两者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要同步增长的政策,但山西省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趋势都不相同,达到同比例增长和同步增长更不可能。所以,以劳动生产率为指标,可以得出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是不合理的结论。
同样,为了更加客观合理的判断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合理性,我们用全国的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与山西的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从中判断山西行业工资差距是否相对合理。
图10 中国和山西平均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比较图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平均工资增长率之间此起彼伏的发展趋势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不符合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增长一致的观点,也不符合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从平均工资增长率来看,全国和山西的发展趋势大致相同,2002年到2003年都在降低,2003年到2005年都在增加,并且都在2005年达到最高值,2005年到2012先下降后上升,两者都在2007年和2010年达到低值,2009达到高值,说明山西省平均工资增长率是相对合理的。从劳动生产率来看,全国和山西的发展趋势除了2005年到2007年基本趋于一致外,2001年到2004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并都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2007年到2012年是先降后升,并都在2009年达到最低值,说明山西省劳动生产率是相对合理的。从全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平均工资增长率比较来看,山西省发展趋势和全国大致相同,山西行业工资差距相比较全国而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山西和全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及平均工资增长率都不符合相关的理论结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严重的偏颇,不符合应具有的相关关系,所以都应该改善两者的发展趋势。因为山西和全国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山西可以借鉴全国调整和改善两者关系的措施,进一步使得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状况趋于合理。
综上所述,采用新创造价值中工资的占比和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对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得出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分析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究竟在哪个环节存在不合理之处。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通过对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来进一步研究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状况。
变量选取。因变量:行业工资差距,采用各行业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对数来表示。自变量:(1)行业垄断,采用各行业全部从业人员中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占比来表示;人力资本,采用该行业科学研究机构中职工人数和全部行业科学研究机构中职工人数的比值来表示;行业劳动生产率,用该行业产业增加值和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比值来表示。
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年份的山西统计年鉴,采用的样本时间是2003年到2012年,运用Eview6.0软件进行计算。
(二)模型的说明和选择
经典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只能使用按时间排序的时间序列数据或者按不同截面成员组成的截面数据,当经济模型中同时出现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时就需要两者都兼容的模型,这时应该采用面板模型。因为面板数据是对时间与空间两者结合的数据,所以也可称为时间序列和截面混合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面板数据扩大了样本容量,提供了更多的数据,使得计量模型的最终估计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二是面板数据融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能够检测出单独从时间序列角度或者截面数据角度无法检测出的效果;三是面板数据克服了时间序列的多重共线性,提高了模型估计的效率和有效性。
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其中,Yit是被解释变量,Xit是解释变量,αit是截距项,εit是随机项,i表示面板数据中的个体,N表示面板数据中共有N个个体,t表示面板数据中的时期点,T表示面板数据中的时期长度。模型中参数的大小随着时间、个体的变化而变化。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类型: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
(三)模型的估计和结果
模型估计时因为数据来源的有限,无法收集到所有行业这些变量的数据。所以,本文根据2005~2013年山西统计年鉴收集到8个主要行业的情况进行分析。
1.模型估计的数据。本文以行业垄断变量、人力资本变量和行业劳动生产率变量取对数处理后的数据为基础进行面板数据的Eview操作。该模型中,工资差距用PG表示,行业劳动生产率对数用LS表示,行业垄断对数用LD表示,人力资本对数用RL表示。截面中,农林牧渔业用1表示,建筑业用2表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3表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用4表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用5表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用6表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用7表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用8表示。各变量采用的是2004~2012年数据,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
2.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为了防止伪回归,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也是如此,需要分析数据平稳性,然后才能进行模型的估计。面板数据单位根的检验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采用LLC检验或者Levin-Lin-Chu检验。LLC检验的原假设为面板数据各个截面序列都拥有一个相同的单位根,备择假设则是各个截面序列都没有单位根,即H0:η=0,H1:η<0
表5 LLC检验或者Levin-Lin-Chu检验结果表
由表5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面板数据中的各个解释变量PG、LS、LD和RL的LLC检验或者Levin-Lin-Chu检验的P值均为0,P值都小于0.05,单位根检验都通过,说明模型估计的数据在level水平是平稳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模型选择和模型估计。
3.模型的选择。模型是选择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还是随机效应回归模型需要进行检验。在确定模型中的个体影响属于固定影响还是属于随机影响,一般的方法是:先建立随机影响的模型,然后采用Hausman检验法检验该模型能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表明该模型为随机影响的模型,反之则表明该模型为固定影响的模型。Hausman等学者之所以先把个体影响设定为随机影响,是因为他们认为随机影响模型比固定影响模型优越。优越性主要表现为:固定影响模型分析相对简单,从实践角度来说,固定影响模型估计时将失去很多的自由度,尤其是对于那种看上去宽并且短的面板数据。但是,随机影响模型也有缺陷,即在实践操作中关于个体影响和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的假设,很可能使模型中略去一部分变量而无法满足,致使最后结果出现不一致。
表6 Hausman检验法检验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Hausman统计量为55.305538,P值为0。从Eview检测结果可以看出,P值小于0.05,从而拒绝原假设,选择备择假设。所以,本文不满足个体影响和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的假设,则本文行业工资差距面板模型应该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4.模型的估计结果。
Y=0.043827LS+0.134180LD+0.201468RL+1.182395+αi*+γt*
t=(0.489460)(0.842407)(0.097608)(5.880427)
R2=0.925533R軍2=0.900243F=36.59598
从估计结果可知,模型为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并且模型既是截面固定影响的变截距模型,也是时期固定影响的变截距模型。其中,i=1,2…8,t=1,2…9,αi*表示行业变化所带来的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化,γt*表示时间的变化所带来的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化。
表7 αi*估计值结果表
表8 γt*估计值结果表
对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估计结果的分析。
从统计角度看,R2、R軍2、F值均表明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较好。
从经济角度看,对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行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垄断和人力资本这三个因素对行业工资差距具有不同作用,并且共同造成目前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状况。
第一,行业劳动生产率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行业劳动生产率每变动1%,行业工资差距变动0.043827。行业劳动生产率和行业工资差距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行业工资差距扩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因素中,除了合理的因素外还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企业的资本投入密切相关,其中,资本投入包括人力资本投入、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原材料投入等。不同行业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同,使得不同行业资本投入存在不合理差距,从而造成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存在非市场力量的作用,导致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进一步影响行业工资差距使其存在不合理的成分。
第二,行业垄断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行业垄断每变动1%,行业工资差距变动0.134180。行业垄断和行业工资差距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行业垄断程度提高,行业工资差距扩大。行业垄断和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垄断行业因为政府的控制或参与,使得垄断行业的工资决定脱离了市场经济规律,从而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业存在工资差距,而且由于政府对垄断行业的保护,更是加剧了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行业垄断程度越高,垄断行业的利润就越多,垄断行业员工工资就越高,从而和其他非垄断行业相比不合理的工资差距越大。
第三,人力资本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人力资本每变动1%,行业工资差距变动0.201468。人力资本和行业工资差距具有正向相关关系,人力资本投入越多,行业工资差距扩大。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核心竞争因素,人力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山西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提高了各行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尤其是高质量劳动者的占比。随着人力资本投入增多,行业工资差距扩大。在各个行业人力资本投入增多的过程中,一些历史因素和外在因素造成人力资本增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从而进一步导致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存在不合理。一方面,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产生的先后次序不同,各行业在不同时代受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造成各个行业历史留存的人力资本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这种历史因素使得目前各个行业同步投入等量的人力资本以提高行业效益是不合理;另一方面,行业发展中因为一些外在因素如政府户籍政策之类,导致人力资本流动受到严重阻碍,人力资本无法自由流动到某些行业和地区,从而使得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本在增多过程中存在不合理因素的干扰。
通过实证角度的分析,我们认为,导致目前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本、行业垄断和劳动生产率。这三种因素中,人力资本作用最大,其次是行业垄断,最后是行业劳动生产率。当然,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因素还有其他,如制度因素,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工资体制、地方金融投资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和财税体制都通过和行业工资相关的制度因素最终影响着行业工资差距,这为研究目前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提供了数据和实践支持,使其具有实际启示意义。
(一)研究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面对收入两极分化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从行业工资差距的角度分析收入差距问题,为解决行业工资差距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山西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为研究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提供理论补充。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现状和行业工资差距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状况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通过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推导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的原因。
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本文分别从山西省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状况、各行业平均工资高低排名、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状况和不同所有制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状况得出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表明目前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的趋势是逐步扩大的。作为山西省收入差距的一个表现方面,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反映出山西省收入差距发展趋势,这为深入研究收入差距状况提供了事实依据。
第二,本文采用新创造价值中工资占比和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目前行业工资差距存在不合理之处的结论。从两个视角分析出目前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不能任其发展,应该对发展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善,使得行业工资差距的发展趋于合理。
第三,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得出,行业工资差距受到人力资本、行业垄断和行业劳动生产率这三种因素的影响。三种因素和行业工资差距的关系都是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大,行业垄断的作用次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最小。从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因素可以判断出行业工资差距存在不合理的原因,因为这些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因素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以这些因素在对行业工资差距发挥作用时自然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导致行业工资差距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二)对策建议
1.合理配置各行业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仅包括人的健康和体力,而且包括人的经验和能力。人力资本是通过后天教育培训养成的,一般人的学历越高,人力资本的质量越高,并且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也是稀缺资源,这样的人力资本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人力资本是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所以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会导致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
一方面,目前的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存在一些问题,这种状况和历史延续因素有关联。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直以来人力资本整体质量不高,大多是体力劳动者,而高素质人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这使得一些行业由于先天资源的差距而导致工资差距。行业之间的人力资本结构并不容易进行改变,行业间的差距也一直存在,历史问题遗留到今天,使得目前的行业工资差距中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的状况一直存在。另一方面,目前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现状和政府政策有很大关系。除了行业本身存在的不合理差距,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调控者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本配置不合理的状况。以户籍制度为例,户籍制度作为地域之间的保护手段,防止和限制了人才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消除户籍制度的这种不利影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政府部门要逐步弱化户籍制度在提高劳动力生产率中的消极作用。还有一些行业因为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使得其门槛比其他行业高,导致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进而导致行业工资差距出现不合理的状况。
合理配置各行业的人力资本,逐步改善历史遗留的人力资本不合理配置状况,消除政府在人力资本配置中采取的不合理措施,消除人力资本在不同行业工资差距中起到的不合理作用,发挥其积极合理的作用,改善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状况。
2.改善不合理的行业垄断状况。山西省的垄断行业包括煤炭等自然垄断行业和电力等行政垄断行业,无论是自然垄断行业还是行政垄断行业都和政府部门存在联系。由于政府部门对垄断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保护,使得垄断行业有着政策扶持和垄断优势,从而造成垄断行业普遍存在较高工资。
山西省的自然垄断行业以煤炭行业为典型代表。山西省作为资源大省,煤炭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山西省的支柱行业,山西省已经启动了煤炭行业的改革,促进煤炭企业的兼并和整合,减少煤炭行业的税负,推动煤炭行业科技进步,真正使市场力量在配置煤炭资源、调整煤炭价格、决定行业工资中起到主导作用。
行政垄断行业依靠政府力量享有一定的优势,如行业准入门槛和排他经营等优势,造成对其他行业的不公平。而且,垄断行业拥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加强了行业的垄断地位,从而形成行政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进一步强化了垄断行业职工的高工资。在垄断行业的工资决定中,应该消除政府的作用,和政府部门脱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置身于市场环境中,制定合理有效的工资制度。行政垄断行业中,政府控制或参与的力量比自然垄断行业中的政府力量更大,所以,应该弱化垄断行业中政府力量的作用,逐步消除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参与,让政府回归到市场经济监督者和调节者的位置,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完善政府的监管机制。
改善山西省行业垄断不合理的状况,调整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垄断行业的工资制度,促进垄断行业和政府部门的脱离,使得垄断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改革,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3.消除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不合理差距。劳动生产率是判断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不同企业甚至不同行业经济效益的差异,进而导致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分配给行业职工的工资存在差异。劳动生产率高,代表该行业相同的劳动消耗量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劳动成果越多,生产单位的劳动成果花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会产生超额利润,而全部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价格,使得人们对单位产品的花销减小,增加了人们的福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行业劳动生产率也是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一个主要因素,行业劳动生产率的不合理差距会导致行业工资不合理差距。政府部门为了保护或者扶持某些行业,如高新技术行业,会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这些行业在资金或者税收等其他方面占有优势,其他没有政策优惠的行业就受到相对不平等的待遇,而不同的资本投入直接影响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的不合理导致劳动生产率差距的不合理,进一步导致不同行业工资差距的不合理。
当然,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划会存在对不同行业偏重的差距,但政策扶植的力度要恰当,否则会加大不同行业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对经济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适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适用于经济的各个方面。经济的各个行业都有其存在的一定历史必然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会出现新的行业,有的新行业如高新技术行业,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但旧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旧的行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但它们在保障经济与社会正常运行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所以,政府可以适当扶持一些新的行业,但要把握好力度,不能过于偏重,使得本来处于较弱地位的一些行业处于更劣势的地方,甚至造成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因此,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个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改善目前不断扩大的行业工资差距状况。
4.完善行业工资差距相关的制度。完善行业工资差距相关的制度包括完善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完善地方金融投资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财税体制。
目前,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和政府部门脱离,由于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工资普遍高于普通行业。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没有完全置身于市场经济中,它们的工资也不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力量来决定,所以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存在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使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与政府部门完全脱离关系,改善目前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紧密联系,让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完全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由市场力量决定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工资,使得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工资体制逐步完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山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完善地方金融投资体系,积极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构建运营良好的城市银行体系。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合理发展民间金融体系,促进其对山西省金融体系发挥积极作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创新,引入国外银行,为发展我国银行体系起到促进作用。改善目前不完善的地方金融投资体系,使得金融部门的资金供给和需求更加合理,促进金融部门的合理发展,完善金融体系的工资制度。
目前,山西省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山西省人口发展出现了老龄化特点,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山西省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包括城市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紧密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要逐步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加入计划养老保障制度,逐步解决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山西省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强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信任和依赖,减少对自己储蓄和收入的依赖,增强对自己工资的自主性。
税收是我国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突破口。要加强财税制度的创新,完善财政功能,推动山西省全面改革的进程,为实现山西省跨越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应该优化财税结构,扩大财税规模,完善财税体系,正确合理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财税保障制度。财税制度的合理使得各个行业的税收合理,从而使得各个行业的利润合理,进一步使得分配给各个行业职工的工资合理,可以起到改善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的作用。
(三)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了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通过山西省相关历年数据分析了行业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判断所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使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行业工资差距不合理的原因,为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现状分析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解决山西省行业工资差距问题乃至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
由于数据的局限性,导致本文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后续研究收入差距时,可以从行业工资差距角度进行细致分析,深入了解收入差距的状况,进一步为山西省收入差距的改善提供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Becker G S.Investment in Human Cap ital:A Theoretical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70(05):9-49.
[2]Mincer J.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74.
[3]Krueger Alan B,Lawrence H Summers.Efficiency Wages and the Inter-industry Wage Structure[J].Econometrica,1988,56(02):259-293.
[4]Pedro S Martins.Industry Wage Premia:Evidence from the Wage Distribution[J]. Economics Letters,2004(83):157-163.
[5]Shaked A,Sutton J.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as a Perfect Equilibrium in a Bargaining Model[J].Econometrica,1984,52(06):1351-1364.
[6]Lindbeck A,Snower D J.Wage Setting,Unemployment and Insider-Outsider Relation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02):235-239.
[7]Waddoups C Jeffrey.Trade Union Decline and Union Wage Effects in Australia[J]. Industrial Relations,2005(04).
[8]Yellen,J.Efficiency Wage Models of unemploy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4,74(02):200-205.
[9]Stiglitz, J.E. Theorics of Wage Rigidities [R]. Cambridge, MA: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l442,1984.
[10]Akerlof, G A.And Yellen,J. L.Efficiency Wage Models of the Labor Market [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11]Katz,L. Efficiency Wage Theories:A Partial Evaluation [R]. NBER Macrocconomics Annual Cambridge MA:MIT Press,1986.
[12]Krueger A B And Summers,L H.Efficiency Wage and the Industry Wage Structure [J]. Econom etrica,1988,56(02):259-293.
[13]Garino,Gaiaa:Martin.Efficiency wage and union negotiation[J].Economics Letters,2000(02).
[14]陈菲.行业收入差距与第三产业发展[J].商业经济文萃,2003(05):13-15.
[15]王军,张蕴萍.自然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制度性根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02):5-9.
[16]龚超.基于基尼系数分解的行业垄断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13.
[17]张世伟,刘青飞.垄断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4(05):10-14.
[18]马晓君.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初探[J].理论界,2004(02):42-43.
[19]岳昌君,吴淑姣.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行业收入差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0):31-37.
[20]凌继全,毛雁冰.行业垄断、异质性人力资本与服务业工资差距:14个行业样本[J].资本市场,2012(11):135-143.
[21]陈涛.不同分类下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4(02):101-105.
[22]王晓英.我国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0):46-48.
[23]刑方.中国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的经济分析[J].企业经济,2006(08):13-15.
[24]魏军.产权制度的行业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
[25]徐凤辉,赵忠.户籍制度和企业特征对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3):19-28.
[26]杜健,张大亮.中国行业收入分配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2):73-78.
[27]伏帅,龚志民.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其经济增长效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2):22-27.
[责任编辑:冯霞]
经济与管理研究
Research on Industry Wage Gap Problem in Shanxi Province
WANG Pei-qin,GAO Xin-y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income gap in Shanxi province from the wage level, and finds the industry wage gap is widening in Shanxi Province, then using the new creation value of wages accounted and labor productivity judges which is unreasonable in industry wage gap. Then data from 2003 to 2012 as sample, using panel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y wage gap to analyze why the industry wage gap in Shanxi Province is unreasonab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industry monopoly and industry labor productivity on the industry wage gap is lower and lower, and it is these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industry wage gap unreasonable places.
Key Words:industry wage gap in Shanxi Province; industry monopoly; industry labor productivity
[作者简介]王培勤(1959-),男,山西河津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高新艳(1989-),女,山西忻州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收稿日期]2015-01-07
DOI编码:10.13782/j.cnki.2095-106X.2015.01.008
[文章编号]2095-106X(2015)01-0032-1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0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