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4-06-19

赵华平,张所地,吉迎东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一、改革背景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工程管理专业以来,我国已有300多所普通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这些高等院校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综合类高校;二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理工类高校;三是上海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高校;四是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等师范类高校。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涉及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多个学科,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所在院系设置上存在着很大差异。部分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所在院系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高等院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不同。总体来说,理工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强调工程硬技术的培养,将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或建筑工程等相关的学院或部系之下,财经类高校和综合类高校相对强调工程经济管理软能力的培养,将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之下。不同的高等院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是根据各自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设置,或侧重于工程技术通识教育,或侧重于管理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的教育,导致不同类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不同的竞争力。相对于另外三类高等院校毕业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在应聘中缺乏优势。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财经类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基于财经类院校在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优势,走差异化专业发展之路,凸显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促使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表1 部分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所在院系的设置

二、目前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从学科定位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既要求学生具备工程硬技术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经济管理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系统等高科技技能。从用人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的面试环节来看,一方面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这种技能不是简单地背诵某些专业简答题,而是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经类院校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特别是二级学科的设置相对齐全,财经专业知识的渗透和交叉融合较为透彻和广泛,这使得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的学科融通性和知识互补性,从而不仅能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分析,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而且拥有一定的管理技能和艺术,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增强工程的竞争能力。同时,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营意识,具备足够的法律防范意识,可以增强工程的风险抵御能力。因此,经济理论、管理技能、法律意识三方面的能力促使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但是,对于财经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而言,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技能相对缺乏,这主要是由于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所致。如何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是摆在财经类院校面前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而且关系着学生对于专业兴趣和信念的培养,所以必须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二)专业信念不够坚定

财经类院校的优势突出表现在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上,这使得跨入财经类院校的很多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感觉到自己的专业在学校属于另类,得不到重视。由此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部分大学生步入校园后,一方面试图找关系调换专业,另一方面考虑是否退学明年重新参加高考。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信念不够坚定。其实,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培养的人才也有别于理工类院校,如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邀请已毕业的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成功人士作报告等方式来坚定大学生的专业信念。

(三)工程技术明显不足

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开设都有明显的优势,但工程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少,工程技术水平明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工程类的师资引进难度大,留住难度更大。财经类院校相对而言缺乏工程技术的研究团队,无法为引进的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这使得引进工程技术人才成为难题。同时,即便引进了一些工程技术人才,但这些人才由于缺乏合作环境,导致创新性成果难以产生,晋升职称难度加大。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说,无论是工程技术人才的引进,还是工程技术人才的留住,都面临难题。因此,只有适度调整工程类人才引进的鼓励措施,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四)创新能力有待突破

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专门化的创新性应用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创新性的工程管理人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关键,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老师的工程管理相关课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及时把握国内外工程管理发展的前沿动态。财经类院校从事工程经济、管理研究的教师和团队较多,相关课题丰富,前沿动态也能够及时了解,但是对于国内外先进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掌握不够及时和充分,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课题基本空缺,导致了财经类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严重缺乏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力。

三、“一拓四”的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及改革措施

(一)“一拓四”的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以培养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充分发挥财经类院校的办学特色为思路,以拓展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凸显财经类院校经管法学科的优势为根本,我们构建了“一拓四”的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以工程管理为主线,拓展工程咨询与监理、工程建造与造价、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纪与估价四个方向的应用型和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根据兴趣爱好和规划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模块,培养方向更加明确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1)工程咨询与监理方向。该方向主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从事工程项目前期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监理咨询服务的高级工程项目咨询人才和监理人才。学生具有编制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的能力以及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2)工程建造与造价方向。该方向主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从事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及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学生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能力,具有利用相关软件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具有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三控三管一协调”能力,具备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3)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该方向主要培养项目管理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能够从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决策、项目全过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具有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能力,具备注册项目管理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4)房地产经纪与估价方向。该方向主要培养“通”工程建设知识,“精”房地开发管理,并且诚实守信,富有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房地产开发、经纪、策划、营销、评估、物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学生具有房地产经纪、评估、策划、营销等能力,具备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房地产经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二)改革措施

(1)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社会实践对于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管理学知识,必须通过接触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财经类院校必须结合当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建立“校内+校外”的双轨式实践机制,强力推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校内,通过设置实验训练、实践模拟、创业体验、实践教学等环节,完善课程设计、社会服务、项目参与、暑期调研、毕业实习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外,通过设在合作企业的实践基地训练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在实践中及时发现知识的缺失,并返回课堂加以完善。

(2)制定工程技术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潘海生、周志刚(2010)指出,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点,高等学校和产业界的作用甚微,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构建政府引导、高校为主体、产业界积极参与的动态调整机制。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要注重培养管理与工程技术相融合的知识结构,使课程体系与内容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机制。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必须解决财经类院校工程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为能够培养出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提供必备条件。因此,财经类院校要制定工程技术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以加强工程类师资队伍的建设。

(3)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提高综合素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满足市场需求应该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目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教育过程中应该整合市场力量,借助市场手段,教育效果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因此,财经类院校应该通过研究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由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构建具有财经类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工程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相关课程,强化理论基础学习;在专业学习阶段,设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分模块设置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根据兴趣和就业目标,培养不同方向的专业技能,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需,学以致用。

(4)开设专业导论课,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专业方向,坚定信念。鉴于财经类院校以经济、管理、法律为主要学科,很多学生会产生“财经类院校的金融、会计、法律专业才有发展前途”的错误思想,从而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感到失望。这就需要为大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让学生们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大学学习过程和特点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培养目标,了解专业要求,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工程意识,制定学业规划,掌握学习方法,保持健康心理。引导其选择正确的专业方向,坚定信念,这对大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大学学习、规划今后发展都非常重要。

(5)设置专业前沿课,鼓励学生参与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熟悉专业前沿知识是实现科研创新的基础。专业前沿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专业研究方法、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发展动态的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一个专业有不同的方向,每一位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研究领域和方向相对集中,不可能涉略所有的方向,因此,专业前沿课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多位科研突出的教师共同完成,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可以鼓励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经过选题讨论、思路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6)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必须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1]祝连波,任 宏.21世纪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4):59-62.

[2]李靖华.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41-46.

[3]张 潞.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9-21.

[4]宋永发.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8-10,17.

[5]徐 森,郎启贵.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0(Z4):27-29.

[6]张飞涟,李昌友,王孟试.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改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1-12.

[7]顾伟红,田元福,靳春玲.工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4.

[8]尚宇梅.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理论导刊,2008(10):96-9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