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英语教学中空间隐喻的拓展性认知研究——以介词in、on和over为例

时间:2024-06-19

孙蕾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 030012)

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英语教学中空间隐喻的拓展性认知研究
——以介词in、on和over为例

孙蕾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 030012)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表示空间的介词在讲解和运用时会产生歧义和偏差,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空间隐喻的角度来掌握这类词。空间隐喻是基于体验哲学的一种映射,对于空间的感觉和体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能感知到的。人们时常会用具象的空间概念来阐释一些非空间的抽象概念,由此形成了空间隐喻。射体、界标和路径是分析和解释空间隐喻的重要参数。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介词in、on、over的空间意义及其投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可以使教师在介词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些新的启示。分析英语中此类介词的空间隐喻意义及其认知过程,有助于对其本质的掌握和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介词;空间隐喻;空间隐喻拓展

Abstract:preposition;spatial metaphor;spatial metaphorical extension

一、引言

对于空间这一概念,许多语言学家都表示关注。研究证明,空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重要的概念。首先,小孩子在开始说话之前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空间的概念。其次,非语言结构的空间和语言结构的空间似乎有着紧密的联系。再次,随着非语言空间知识的形成,小孩子对空间词语的掌握要先于其他词语。空间位置的语义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中是一个比较晦涩的话题,已引起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空间作为基础实体范畴,在语言中占据着优越的地位,是其他范畴如颜色、时间无法比拟的。

Anderson和Lyons认为,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所以语言中表示空间的词是最基本的,它们是派生其他词语的基础。派生是通过隐喻或引申,从空间这个认知域映射到其他认知域,如时间域、目的域等(沈家煊,1994)。

表达空间关系的词语属于封闭型词汇,如介词、连词和冠词等,因为它们的数量、形态和含义等基本不会变化,不允许新词语的加入,故被称为封闭型词汇。与之相对应的是开放型词汇,主要是指一些实义词类,如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词类允许新词汇不断加入。

在传统的语法书或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介词使用的一些规则以及多种用法和意义。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要全部记住这些介词的含义非常不易,就算自信已掌握了介词的用法,其在使用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在一个介词的所有意义之间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认知语言学家通过构建人类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认知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

二、空间隐喻的核心内容

认知隐喻表明了隐喻的认知本质,隐喻是建构认知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很多学者意识到隐喻从本质上讲属于认知的范畴,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而之前的研究只是把隐喻当作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认知隐喻不是修辞格,更不是简单的语言产物,它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蓝纯,2005)。人们会用空间概念来搭建非空间的抽象概念,这时就形成了空间隐喻。空间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而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赵艳芳,2000)。Lakoff和Turner(1989)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其对于概念形成过程和范畴化过程是不可或缺的。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蓝纯,2005)。Langacker(1987)进一步研究了意象图式的内在结构,他的研究结果经常被用于解释空间隐喻的构成。

已有研究致力于揭示隐喻如何成为一种认知方式,尤其是空间隐喻在介词中的应用以及介词所获得的空间隐喻意义会在怎样的认知结构下得以实现。空间隐喻的研究已经成为认知语言学中最活跃的领域,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英汉空间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但他们很少从空间隐喻的角度对介词进行探讨。

介词常用来表达空间概念,其所表达的空间概念有时也有非空间的意义。比如,in、on、over这三个介词都可以通过空间隐喻喻指方式、时间、状态及社会关系等非具象概念。

三、介词in、on和over的空间隐喻意义

(一)in的意象图式及空间隐喻意义

介词in表示的空间位置是“在……之内,内部”,是参照物(路标),通常指一个容器对目标(动体)的包含。原则上,这种内部包含可以是部分或全部的,也可以涵盖任何维度的物体,还可以是真实的或虚拟的。通过意象图式和一些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些定义。

1.容器图式。in在人的认知系统中通常被构建成容器图式:

We live in houses.

The bird is in the tree.

There is a squirrel in the grass.

2.动体向路标的内部移动。in的这一空间意义是指动体由外到内移动至路标的内部而停止,换言之,in暗含有“向前”的趋势,强调物体的目的地,即动体被路标所包围。以下例句可以说明这种含义:

Get in the car and we'll go.

John was the first in,so he won the race.

3.in的非空间拓展意义。in的核心空间意义可以投射到其他非空间和抽象的概念,最常见的如时间、状态和方式等。

(1)时间目标域。当in的意象图式结构被投射到时间域之上时,动体是存在于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人或物,或发生在某一时间段的事件,路标是一段时间,因此,时间被隐喻为容器。

I will go abroad in this summer.

In 325 A.D.,he decided to unify Rome under a single religion,Christianity.

(2)状态目标域。当in的意象图式结构被投射到状态这一目标域时,状态被隐喻为容器,当动体处于容器中时,即被其包围并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Hewaswalkingasthoughhehadsprings attached to the balls of his feet and was plainly in a state of wild excitement.

He knew his friend would be in trouble if he told the truth.

(3)方式目标域。当介词in表达“以某种方式”的含义时,其意象图式就被投射到方式这一抽象目标域中。

An LCD screen provided directions in seven languages.

(二)on的意象图式及空间隐喻意义

Herskovits把on的中心意义定义为“支撑”,如几何图形X和线或面Y接触时,如果Y是物体Oy的表面,X是另一个物体Ox所占据的空间,那么Oy支撑Ox。除此之外,on还有另外一个相近的空间意义,这两种意义分别是on(t)和on(c)。“t”是“接触”的意思,on(t)是“动体接触路标”的意思。“c”意味着“继续”,on(c)的意义是“运动的持续”。这里,我们讨论两种on的意象图式和它的空间隐喻含义。

1.动体接触一维或二维路标。

That point falls o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circle.

The lake is on a straight line leading from hereto the peak.

2.动体和路标进行动态接触。在这个类别中,动体从各个角度动态地接触路标,on和一系列能够表达表面动态接触的词汇同时使用,如beat、knock、pound、hammer、drum、rap、tap、step、pat、stroke、rub、scrub、touch、hit等。

The man hits the horse on the leg.

Will you stop pounding on the table?

3.on的隐喻拓展意义。

(1)时间目标域。on的空间核心意义投射到时间概念上,就形成表示时间范围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即表示“在某一时段或某一时间点”。

On Christmas Day,there will be a celebration.

(2)状态目标域。当on的空间核心意义投射到非空间概念,意为“处于……状态”时,状态被隐喻成平面,当动体处于某一平面时,即处于这种状态。

Nowadays traffic accidents are on the rise.

这句中的动体traffic accidents投射到表示动作的陆标rise这一平面上时,动体即处于这一状态。

(三)over的意象图式及空间意义

根据Brugman和Lakoff对over图式的定义,我们总结出介词over的意义,包括动体沿着高于路标的路径移动,或经上方或表面从路标的一端移至另一端。动体可以是气球、飞机、小鸟、风筝等,路标是房屋、墙、树、山等。有时路标可能不指明或不做详细说明,如在“The plane flew over”这句话中,说话者其实被看作路标,所以此句的意义等同于“The plane flew over me/us”。归纳起来over的意象图式有两类。

1.TR高于LM或在位于LM的上方移动。

The bird is flying over the tree.

The kite is flying over the hill.

这个意义可以扩展到表示数量状态的隐喻,即指关于TR的数量、力量超过或优于LM,如与表示胜利的动词prevail、triumph搭配。同时,它还可以拓展到社会关系的隐喻,即指因权利或社会地位的差异,TR(government、state)施加对LM的控制或影响,如与表示发挥影响的动词preside、exert等搭配。此外,这种映射也包括TR和LM从实物类名词(plane、hill)通过隐喻拓展到抽象类名词(impulse、reason)。

2.TR沿表面从LM的一端移至另一端。代表性的动词搭配有表示从表面走过的slide、wander、roam等,同时该空间义的TR和LM可以由具体实物(hand、beetle)通过隐喻拓展到意象抽象类(dusk、feeling)。由此,空间义映射可以扩展为两类不同的语义空间:一是表示静态覆盖的隐喻,如与动词spread、sweep的搭配;二是表示动态掠过的隐喻,代表性的动词有slide、skim。通过以下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over的意象图式:

Place the test tube over the flame.

四、介词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介词在英语阅读和写作中频繁出现,多个介词可以互换使用,而一个介词又能表达多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用法会有所不同,所以,能正确掌握和使用介词的难度很大。一个单独的介词能够表示多种不同的意思,如可以表示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或其他抽象意义。介词通常与动词一起使用构成动词词组,可出现在词首的位置,或被用作形容词来修饰实词,还可以被用作副词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介词作为封闭型词类,数量虽然有限且稳定,仅有一百个左右,但介词是保证篇章完整必不可少的连接者。介词的多个意义并不是毫无关联的,通过人们的身体体验和认知方式,介词的各种含义联系在一起。一个介词的原型意义和它的意象图式是引申其他意义的基础,在人们的概念结构中,不同的意义是通过一个或几个意象图式联系起来的。因此,在人们的认知方式中,介词的空间概念可用来建构非空间关系。例如,over所表达的空间关系借助于隐喻可以扩展到时间、方式、状态等概念上。介词在所有概念中表达的意义会形成一个语义网络,这些意义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与原始意义相关。

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好介词非常困难,字典中一个简单的介词下罗列的意义有几十条,学习者感觉无从下手。虽然大部分介词的空间意义很容易被学习者所掌握,但它们引申出来在非空间意义繁多而抽象,初学者使用时会经常犯错。介词的各种意义看起来是毫不相关的,是独立存在,但事实上它们是以某种方式深层次地联系着。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介词的各种意义被分开来讲解,学习者只是机械地记忆每个意思,而不了解为什么介词有如此多的意义,它们是如何产生于一个词条下的。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及发展为多意义介词的相关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方法。认知语法理论认为,词的各个意义并非随意出现,而是相互关联的。介词的多义是基于人的身体体验、意象图式以及从空间域到概念域的隐喻映射。因此,对于认知发展成熟的学习者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介词各种意义的相关性及相关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介词的用法。教师不应让学生仅仅机械地记忆介词的意义,而是要为他们阐明各种意义的关系,鼓励学生去思考这些看似不同的含义是如何建构的。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掌握意义相关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对隐喻的感悟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介词的多重意义。

五、结语

隐喻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学者意识到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指导性作用,如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等其实就是一种隐喻。空间体验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体验之一,人们经常会赋予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的定义,而空间隐喻已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特殊工具和表达方式。本文从认知的视角,以空间隐喻为基础,探讨了介词in、on、over的意象图式及由空间意义投射到非空间概念的目标域的隐喻意义及其投射过程。外语学习者若能对介词进行空间隐喻理论分析,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1]Herskovits,Annette.Language and Spatial Cognition: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Prepositions in English[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Theory of Metapho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沈家煊.Langacker R W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1):12-20.

[5]吴静,王瑞东.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1(3):8-12.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于江.中国大学生英语介词使用策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高巍]

Cognitive Study on Spatial Metaphorical Extension in English Teaching ----Take in,on and over for Instance

SUN Lei

(Department ofForeign Languages,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12,China)

Space experienc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experiences in human activities.People often use certain spatial concept to explain non-spatial abstract conception.The spatial meaning and the projected spatial metaphorical extension of in,on and over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We can get some hint from this study.It will help learners to improv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byanalyzingthe spatial extension meaning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such prepositions in English.

G64

A

2095-106X(2014)02-0049-03

2014-05-08

孙蕾(1966-),女,湖北武汉人,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应用语言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