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苗敬毅,李娟,李婷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基于Boyer理论的资产评估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苗敬毅,李娟,李婷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基于Boyer理论,对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和教学方案构建原则,并设计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机制,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12年,全国已有资产评估机构3 000多家,执业注册资产评估师3万多人,资产评估从业人员8万多人[1]。然而,在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学历教育方面,其发展水平长期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对该行业的需求。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颁布之前,资产评估一直未能作为独立本科专业进行设置,只在极少数具有教育部自设专业授权的学校作为目录外特设专业开设,直到2013年,才有16所高校将资产评估作为目录内专业首次进行招生。在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资产评估也只是作为会计学或财政学下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与教学,这一状况直到2010年国家推进专业硕士教育制度,2011年有68所高校开始招收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研究生后才有所改观。
总之,我国高等院校开展资产评估专业教育的历史较短,对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高校应对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规律进行深入探究,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的适应市场发展的专业人才,充实资产评估行业队伍,促进行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行业的需求。
在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已有研究成果可供借鉴。吕献荣提出,资产评估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2]。郭化林提议,应把培养创新型资产评估人才作为培养方案的出发点,从知识理论上提升评估人员的实践能力[3]。杨艳指出,为了提高资产评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王明虎认为,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5]。本文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实施保障机制等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升专业教育水平,使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教育成为资产评估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基础,为行业输送优质的专业人才。
1990年,Boyer在《学术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专题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在任务多样化的同时,学术却变得单一化,学术内涵的狭隘直接抑制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导致了与人才的社会需求相脱节[6]。在此基础之上,Boyer对学术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赋予了其更广泛的内涵,即学术包括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类——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需要经过研究、综合、应用和教学等过程来获得。发现的学术重在创造,可以说是学术的灵魂,是学术不断更新的源动力。综合的学术强调学术间的融会贯通,反对用孤立的眼光去研究和分析任何现象,要求做到知识和能力的交叉与融合。应用的学术是以实践为最终落脚点,即以一种服务的形式把知识和专业活动联合起来应用于实际问题。教学的学术是传播知识与改进教学的学术。发现的学术与应用的学术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检验和修正理论的关系。
根据这一理论,专业硕士应是侧重于应用和教学的学术,专业硕士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用更高的知识水平指导现有的实践活动,并在教学的能动过程中达到师生的共赢。学术硕士教育则重点关注新科学和新理论的发现与研究,强调的是对知识的无限追求与探究。因此,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虽同属于研究生教育层次,但两者的侧重方向不同,应基于Boyer的多元学术分类观,正确认识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新兴性与独特性,保证全日制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一)培养模式与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这是在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对人才培养模式所做的阐述。简单来说,其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目标+过程与方式。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应对多变的社会人才诉求而制定的格式性方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必须不断加以修正,以增强其灵活可用性。
从培养模式的定义来看,一种完善的模式应该包括教育理论思想、特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完善的保障管理机制等要素。根据Boyer理论,要实现专业硕士应有的价值,其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定位必须具备应用领域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理论基础的深厚性、操作过程的技能型等特点。
1.应用领域的广泛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行业和领域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资产评估人员不仅可以任职于评估中介机构,还可以进入金融领域及国企从事更多的业务活动,尤其是国家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以来,财政部门也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中介机构一起完成绩效评价工作。可以说,资产评估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人才培养也应以开放的思路来拓宽培养方向。
2.知识的全面性。资产评估人员在实际业务工作中需接触不同的评估对象,要得出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估结论,必须对评估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资产评估人员必须是知识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资产评估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评估对象的专业知识。市场中的经济业务复杂多样,对评估人员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除了常规的不动产、无形资产业务外,文化产业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新兴业务领域对评估人员的知识构成和评估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教育模式必须强化对学生行业灵敏度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综合性人才,使学生善于分析国家政策和市场走向,适应评估业的服务要求。
3.理论基础的深厚性。专业硕士在进入实践领域之前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要做到深化理解、全面掌握,以灵活应对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具象的表现中提炼出抽象的普遍规律指导原则。
4.操作过程的技能性。专业硕士应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更快、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现出特有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高水平的实践性人才。
(二)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
以人才定位为基础,资产评估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应从知识、能力、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四个方面来构建。
从知识方面来说,评估业高等应用型人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资产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能够对评估业务中的数据资料有很好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有专业英语基础,以便及时捕捉国外评估业的动态及成就。
从能力方面来看,评估业高等应用型人才要具有良好的行业敏感度,善于寻找行业的发展空间和方向;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包括独立查阅资料、总结经验方法以及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要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写作功底,能把工作中的问题和成果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
从业务素质方面来看,评估业高等应用型人才要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和目的,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能运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技能训练;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法,用尽用活评估知识。
评估业高等应用型人才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此来规范自身的从业行为。
(一)设计原则
为了更好地体现专业硕士的优势,高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必须根据培养模式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1.理论性。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课程设置要全面覆盖资产评估的基础理论,从广度和深度上完成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
2.职业性。资质的认证在评估业中非常重要,而高校只注重从学历教育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忽视了对资格考试内容的教学。因此,今后在课程安排方面应与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相结合,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3.实践性。资产评估涉及到建筑评估、机电设备评估等课程,单靠课堂上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理。因此,高校在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去工厂或建筑工地实地考察。应开设会计业务模拟实验课,使学生熟悉财务做账流程。还可以考虑建立实践性教学基地,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国际性。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会不断吸收来自各方的新鲜血液,资产评估也是如此。资产评估教学不应只局限于国内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及时捕捉国际资产评估领域的新进展和新突破,把国际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的学习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增强学生知识结构的外向性。
5.方向性。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方向做到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能力散而不精是人才培养的大忌,尤其是专业硕士的培养,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山西财经大学根据自身的学科建设和师资情况,开设了企业价值评估、不动产评估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三个方向的课程,强化了学生对特定领域的研究实践能力。
(二)具体设计
根据培养模式要求和课程设计原则,资产评估专业硕士课程体系设计应满足专业硕士教育的基本规格和要求,即掌握资产评估基础理论,具有某一专业或相关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资产评估及相关方面的综合执业技能和技巧,完全胜任资产评估实务、管理和研究工作[7]。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设置公共基础课、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学位主干课、专业学位方向课以及选修课五大部分,从人才培养的理论性、职业性、方向性、实践性和国际性入手,构建一套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专业英语等课程,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级学科中开设经济学原理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经济的理念和思维。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对人才的理论性要求而设立的。专业学位主干课是理论性与职业性的结合,学校以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为基础课程,拓展性地开设了资产评估实务及案例分析课程。另外,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国际性要求,学校还开设了中外资产评估准则等外延性课程。专业学位方向课侧重于对方向性的考虑,重在培养学生特定方向上的研究能力。为此,学校开设了企业价值评估、不动产评估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课程。选修课的设置重在体现实践性,以实现实践性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课程设置必须与五个设计原则相匹配,综合考虑培养模式要求和人才定位,构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的实现过程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沿着特定的路径,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资产评估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应从系统性设计、课程体系评价、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内外结合的监控反馈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设计
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将系统工程理论中的计划评审技术(PERT)与关键路线法(CPM)结合起来,找出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有效方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养有方案,方案可优化;二是方案有目标,目标有计划,计划有标志;三是执行有监控,问题能识别,措施可跟进;四是目标要稳定,变化可微调。要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设计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使专业硕士培养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合理而有效地运行,即制定三大计划,实现四个目标,提出一种模式。三大计划是:课程学习与课外自学计划、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计划、专业硕士能力培养计划。四个目标是:提高理论及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完成学业目标并获得学位和执业资格,成为学校与机构产学研合作的纽带。一种模式是:PERT法与CPM法相结合的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评价
资产评估专业硕士课程体系评价可界定为:通过对体系设立阶段、运作阶段及最终效果阶段的综合评价,分析体系设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判断体系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评价必须及时,达到评价类型与评价时间的一致性和配合性。评价时间可定为每学年结束时进行课程体系的实验工作评价,并在学生就业一年后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吸取经验,弥补不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评价可以从领导评价、教育专家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几个角度进行。另外,为了保证所有的评价落到实处、评价结果真实可用,应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评价组织。组成成员可以根据评价角度来选择,包括课程体系研究人员、教育专家等。为了确保公正性,还可以聘请一至两名评价员,负责整个评价流程,收集整理资料。
(三)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产学研合作模式要求各参与方相互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8]。具体而言,资产评估协会应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学校与企业建立联系,将专业硕士教育延伸到企业中去,实现专业硕士工学交替模式的培养。企业通过协会的协助,与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弥补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理论缺失,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开展教师和员工的后期教育培训活动,做到共同进步。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在企业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训基地,作为高校理论研究的实验室,可以推动技术和理论的创新,进而提升人才的品质。同时,要研究专业硕士“订单式”培养和建立研发基地等组合式教学,实现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导的关键能力培养,坚持“灵活性与稳定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设置。总之,产学研合作的各参与方必须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大合作力度,实现资产评估业的稳健发展。
(四)内外结合的全方位监控反馈机制研究
高校应在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整合内外部教学资源,通过市场调节,构建相关主体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在培养模式方面,要积极倡导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改变以往孤立进行学历教育的固有模式[9]。在教学方法方面,要组合多种教学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模拟训练等环节,实现对课本中评估条款和程序的灵活教学。在推进教学管理模式的进程中,要研究适时、适势、适宜的社会需求。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教育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学生和学校。其中,评价主体是企事业单位、专业评价组织、学生及高校,其对专业硕士教育有不同的需要,会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对专业硕士教育进行不同的价值判断。在质量管理方面,要实现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以质量为核心,统筹兼顾规模、效益、结构和质量,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
为了保证高校培养的资产评估专业硕士适应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中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拓展的学术内涵角度,探索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产生与发展之路。只有做到产学研模式下的最优结合,才能提升人才在评估领域的竞争力,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真正实现高校在培养高水平职业人员中的能动作用。与此同时,要对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不足,更新培养理念,优化培养方案,以学生的高素质、强就业竞争力为培养目标,完成为行业输送优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1]财政部企业司.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OL].http://qys.mof.gov.cn/zhengwuxinxi/ gongzuotongzhi/201204/P020120401393082333753.doc.
[2]吕献荣.资产评估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09(6):137-139.
[3]郭化林.应用创新型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1(20):120-121.
[4]杨艳.产学研结合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2(8):205-206.
[5]王明虎.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13-314.
[6]Boyer L Ernest.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ate[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90:16-24.
[7]于翠芳.资产评估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11):123.
[8]袁赞礼,林建成.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0(11):237-239.
[9]尉京红,王淑珍.资产评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7(6):69-70.
[责任编辑:高巍]
A Study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sset Valuation Mast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oyer
MIAO Jing-yi,LI Juan,LI Ting
(School of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xi Universityof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31,China)
Based on Boyer's theory,we analyz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sset valuation masters,propose some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builds principles of teaching programs.We also design a safeguard mechanism system about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professionals who can meet the demand of market.
asset evaluation;master;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mode
G643
A
2095-106X(2014)01-0013-05
2014-02-08
山西省2013年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基于Boyer理论的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晋教研函[2013]3号20132036)
苗敬毅(1959-),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是技术经济评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