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分析

时间:2024-06-19

赵翠萍,秦冠宇,张 颖,牛宝权

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郑州市平安大道218 号 450046

2.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15 号 450046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烟叶生产面临雇工难、雇工贵的难题日益凸显。为此,以替代人力为目的的烟叶生产机械化成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必然出路。在此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全国烟叶产区设立25个试点,积极探索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路径。然而,我国70%的烟叶种植区集中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烟田地块碎片化、地势起伏大,通过规模化来改造烟田以适应烟叶生产机械化的阻力较大[1-2]。且烟叶采收等关键生产环节的农机化尚不完善,不足以支撑烟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3]。再叠加烟叶产区烟农外流和老龄化等问题[4],现阶段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土地、机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短板。因此,有效破解这些制约因素已成为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的关键[3]。在此背景下,学界围绕烟叶生产机械化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黄择祥等[1]对烟田流转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山东烟区应大力发展家庭烟叶农场以促进烟叶产区土地的流转;樊国奇等[5]根据不同烟叶产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构建了不同地形区烟用农机的技术体系;林选知等[6]提出了不同烟叶产区的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配置方案,发现通过整合烟田、农机资源可推动烟叶生产机械化进程。也有学者尝试从生产管理角度开展研究。李光雷等[4]、樊英等[7]通过分析行业发展对新型烟叶经营主体的要求,提出要从组织优化、管理提质来推动新型烟叶经营主体发展。任重等[8]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烟农专业合作社绩效,提出烟草管理部门要科学构建烟农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其标准化建设。赵翠萍等[9]、周路阔等[10]通过调研,从成员账户角度和产权安排角度提出要大力提倡民主管理,完善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监督机制,赋予烟农专业合作社经营权和收益权,以优化烟叶生产主体的制度。但有关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管理优化路径方面尚鲜见报道。河南许昌烟区全程机械化探索始于2016 年,试点覆盖襄城县和禹州市两个烟叶种植乡镇,试点面积共100 hm2。截至2021 年,该试点区基本确定了平原烟区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标准、农机配置标准及作业标准,每0.067 hm2生产用工降到11.5 个,得到烟农的认可。为此,以河南许昌为试点,复盘其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探索历程,识别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活动、关键环节和基本路径,为平原产区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依据。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用扎根理论方法论作为案例分析的工具。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领域的经典方法,能够在具体情景内对案例进行概念的提炼、观点的提出以及构念的构建,适用于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的微观研究[11],分为经典扎根、程序化扎根和建构扎根三大流派[12]。程序化扎根已形成系统的编码技术,其原则、分析步骤和检验标准相对成熟,允许事先开展文献研究[13],在技术层面上更适合。

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对材料进行三级编码,即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开放性编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标签化,指在不变动原意的基础上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内容精炼、关键词筛选;第二步是概念化,将同类别的标签进行合并,提炼含义、精简语言;第三步是范畴化,将同类属的概念做进一步的提炼命名。主轴编码是在开放性编码基础上,挖掘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发展出更高层次的主范畴。选择性编码着重在主轴编码基础上,挖掘主范畴之间的类属关系,将副范畴、主范畴置于一定的结构关系中,并建立起主范畴之间的联系,形成分析性、解释性路径,明确指向理论层面[11]。

程序化扎根要求在编码完成后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检验是否有新的概念、副范畴、主范畴出现,或相关范畴是否有新的逻辑关系出现,考察所构建的模型在理论上是否达到了饱和状态。具体操作是按照原有样本选择标准引入新的样本,并对其进行编码分析,检验其概念、范畴是否被已构建完成的理论模型所包含。

1.2 案例选择与描述

根据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原则,从许昌示范烟区选取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烟叶种植合作社作为案例主体。案例基本情况见表1。

1.3 数据来源与收集

基于信效度,从多个来源获取数据资料,以进行三角验证[14]。数据资料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资料来源于2021 年6 月至2022 年3 月间开展的深度访谈或座谈。调研对象包括合作社理事长、社员、烟草行业工作人员等相关主体,共获取问卷和访谈记录等一手数据资料57 份。间接资料主要是烟草行业提供的文本资料,包括与案例合作社相关的申报材料、政策文件等,共9份。数据资料概况见表2。

表2 案例资料基本概况①Tab.2 Basic situation of case data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分析的编码过程

2.1.1 开放性编码

在烟叶生产机械化的起步阶段,相关资源较为匮乏,与资源拼凑分析情景相符。为进一步归纳案例合作社的做法,在进行开放性编码时引入资源拼凑这一核心概念对标签、概念、副范畴进行梳理。首先对3个案例的文本资料逐句分析并进行标签化处理,标签编码分别命名为An、Bn、Cn。接着对3个案例的标签进行概念化提炼,经过不断地修订、补充和完善,最终获取到46条概念。将同类属的概念做进一步的提炼,最终提出12个副范畴。具体编码结果见表3。

表3 案例A、B、C数据资料开放性编码结果①②Tab.3 Open coding results of data in cases A,B and C

2.1.2 主轴编码

通过归纳副范畴之间逻辑关系,提出了烟叶全程机械化理论的主轴编码结果,含4个主范畴,即拼凑行为、资源约束突破、组织模式变革和生产力实现宜机化改造。各主副范畴关系与内涵见表4。

表4 案例A、B、C数据资料主轴编码结果①②Tab.4 Axial coding results of data in cases A,B and C

2.1.3 选择性编码

根据数据编码结果,本研究中构建了含4个主范畴、12 个副范畴的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理论模型(图1),并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该理论模型包含行为层、传导层和结果层。行为层是理论模型的起点,该层次中的不同拼凑策略引致了传导层中的资源约束突破和组织模式变革,二者相互作用则进一步实现了结果层中劳动力、劳动资料等关键要素的宜机化改造。

图1 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理论模型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realization path of whole process mechaniza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2.2 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的理论阐释

2.2.1 全程机械化的拼凑行为

以资源拼凑为特点的行为层是理论模型的起点,在烟叶生产机械化进程中,作为主体的烟农合作社为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而实施的资源拼凑行为可细分为网络拼凑、技能拼凑、人力拼凑和制度拼凑。

网络拼凑是指通过血缘、地缘等社会网络关系获取所需资源的过程[15]。本研究中指烟农合作社通过理事长或社员的社会关系获取机械化发展资源的行为。例如理事长殷阳阳凭借个人关系与其他理事长达成协议,实现农机的无偿互借,能够满足临时的生产需要(RBn1)。

技能拼凑是指利用自学技能获取所需生产资料的过程[16]。在本研究中对应为烟农合作社集合全体社员的知识和能力来助力机械化的实现。例如松峰合作社的许多农机手在实践中积累了机修知识,合作社无需额外雇人便获得了机修人才(RBs2)。

人力拼凑是通过与利益相关者构建新的协作关系获取劳动力的过程[16]。在本研究中为烟农合作社通过新构建的协作关系获取不同类型的劳动力以推动机械化的行为。例如俊红合作社与郑州容大科技有限公司均加入了现代烟草产业园,通过产业园这一合作平台,公司派出管理人员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合作社便获取到所需的管理人才(RBl1)。

制度拼凑是指资源拼凑主体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新模式,以获取自身所需资源[16]。例如松峰合作社提出质量保证金制度,社员通过缴纳质量保证金就可以获得农机的长期使用权,在完成合作社生产任务后可自由使用农机,包括用于盈利用途(RBi2)。

2.2.2 全程机械化实现的路径

在理论模型中,传导层是解释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的关键。具体归纳为资源约束突破和组织模式变革并行的两条路径,两条路径同时发生并互相影响,资源约束的突破会引致组织模式变革,而组织模式的变革则促使新一轮资源约束突破的实现。

2.2.2.1 资源约束突破

资源约束突破由资源拼凑行为引致,资源拼凑能够有效实现资源聚集,当人力和物力资源聚集达到一定程度,足以开展机械化作业实践,资源约束突破这一路径便会发生。

物质约束突破主要包括烟田和农机等。烟田资源约束突破主要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实现。例如松峰合作社借助村委会力量实现了烟田整村流转(RBn4、BRCm1),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俊红合作社通过加入库庄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园(RBi1)与产业园内其他公司合作(RBn2),推平了26.67 hm2烟田的田埂实现了烟田的标准化改造(RBn4、BRCm1)。农机难题的克服则主要是通过整合实现,一方面通过网络拼凑实现农机具的联合供给。例如鼎懿合作社理事长与其他熟识的理事长达成无偿互借、联合供给农机的协议(RBn1);另一方面通过制度拼凑获取移栽、打顶、采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长期以来,移栽、打顶和采收等关键环节机械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不高。松峰合作社和俊红合作社通过加入库庄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园(RBi1)与农机制造企业合作(RBn2)获得最新研发的北斗双行起垄施肥一体机、植保打顶抑芽机、自走式全自动烟叶采收机(MPs1),使用新型农机能有效提高移栽、采收等环节的作业效率。

人力约束突破主要包括合作社管理人才和烟农两个方面。通过人力拼凑、技能拼凑充分整合闲散劳动力并自行培养新的农机手,合作社可以解决各类劳动力不足难题。例如俊红合作社参与库庄现代烟草产业园后,引入郑州容大科技有限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有效扩充了合作社管理队伍(BRCl3)。鼎懿合作社在农忙时组织车辆到较远乡镇雇佣劳动力(BRCl1),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烟农的跨区整合;当农机手数量不足时,还组织经验丰富的农机手在合作社内部开展培训(BRCl2)培养新的农机手。

2.2.2.2 组织模式变革

组织模式变革主要指烟叶生产主体为配合机械化作业在生产组织方面进行的调整,主要包括职能部门变革、组织结构变动和内部控制优化三个方面。

职能部门变革主要是指烟农合作社在实施网络拼凑、制度拼凑后,引入了新的投资主体,进而拓展增强了职能部门能力。例如俊红合作社加入库庄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园后(RBi1),通过产业园(RBn3)与天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花叶公司(OMCf3)和天之叶合作联社(RBi5、OMCf1),资金实力更为雄厚,能够为合作社投资配置农机(RBi3、OMCf2)。

组织结构变动是指通过网络拼凑、人力拼凑、制度拼凑调整组织结构设置,提高管理效率,使组织功能由原先的开展小规模传统烟叶生产和配置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配置机械资源。例如,扩大合作社的管理幅度,使管理组织扁平化(OMCo1)以解决土地流转带来的大规模烟田管理问题和农机资源分配问题;工资日结制度能有效组织烟农,使得生产组织临时化(OMCo2),可以促进烟农劳动力需求与机械作业互相配合。

内部控制优化在本研究中指为了推进烟叶生产机械化而配套实施的规章制度。围绕烟用农机这一核心资源,烟农合作社通过策略性拼凑,提出并完善了质量保证金制度(RBi2)、农机资产管理制度(OMCc1)和农机维护制度(OMCc2);同时,为充分合理利用农机,合作社还遵循农机厂商和烟草行业作业标准,实施了标准化生产作业(OMCc3)。

资源约束突破和组织模式变革是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两条重要通路。烟叶生产主体通过策略性拼凑获取多种类型劳动力和新型烟用农机,对烟田土地整合、改造,突破资源约束并构建起机械化作业的要素基础。在获取农机、劳动力等资源的同时,烟叶生产主体及合作社以制度拼凑为核心,对其内部的职能部门、组织结构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变革组织模式并构建与资源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组织基础,充分配置土地、农机等资源,最终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2.2.3 全程机械化实现的关键

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理论模型的结果层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宜机化、劳动力匹配机械化和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机械化三个方面。劳动资料的宜机化改造是指土地等关键要素匹配了全程机械化的要求,劳动力匹配机械化和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机械化则是指生产关系适应了机械化作业。

2.2.3.1 劳动资料宜机化

编码结果显示,烟农合作社通过整合一批农机设备(MPm1)和烟田土地(MPm2),满足了机械化对农机相对专用以及土地相对集中的要求,进而实现了劳动资料的宜机化(MPm),为机械化作业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支撑。例如截至2021 年6 月,松峰合作社农机资产规模达到130台套(MPm1),烟田经营面积约106.67 hm2(MPm2)并部分实现了标准化改造。

2.2.3.2 劳动力匹配机械化

烟农合作社劳动力可分为普通劳动力、技术型劳动力和管理型劳动力3类。编码结果显示,人力约束突破为合作社积累了与机械化作业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基础,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调配到不同类型的劳动力从事相关的生产活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MPl1)等环节,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2.3.3 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机械化

长期以来,烟用农机在固定的农艺措施下优化改进,农机效率无法充分发挥,而农机农艺融合是实现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手段。编码显示,案例合作社加入产业园获取起垄、采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后,与农机公司合作制定配套作业标准,调整烟叶生产时具体的农艺措施,如行距、株距等作业参数,以配合机械作业(OMCc3)最大程度发挥机械的效用。

3 结论与建议

以许昌烟叶生产机械化的实践为试点,复盘了烟农合作社通过资源拼凑推进烟草农业机械化的探索实践,构建了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理论模型,提出了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的核心,即生产主体通过资源拼凑行为引发资源约束突破与组织模式变革,打破机械化进程中的关键制约因素,并通过这两条路径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进而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首先,合作社作为烟叶生产的重要组织单元,是有效的资源获取主体。其通过策略性资源拼凑行为获取机械化作业必需的适度规模化烟田、新型烟用农机和劳动力等要素,打破关键资源约束,为烟叶生产机械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作为基本的生产单元,合作社也是有效的资源整合利用主体,通过组织模式变革制定完善了与机械化生产相匹配的劳动力引进培育制度、农机分配使用制度等,实现了资源的规模化整合、合理化利用与宜机化改造,从组织层面为烟叶生产机械化提供了生产关系支撑。第三,资源约束突破是实现组织模式变革的基础,组织模式的变革则为资源约束的突破提供了组织和制度支持,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过程,其实质是烟叶生产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相互适应的过程,而全程机械化正是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建议:①充分发挥合作社推进烟草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作用。应加强对理事长的培训,拓宽经营思路,提升管理能力,延展社会网络,为其开展资源拼凑行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支持。②加大对烟田改造、烟用农机研发的政策支持,多元探索小农背景下打破土地和农机要素制约的路径,为农机农艺的融合以及烟叶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提供要素基础。③加强行业内相关主体的合作。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机制造商与烟叶生产主体合作,试点试验移栽、打顶、采收等环节所需机械,加快研发与改进;允许农机制造商参与行业农艺标准制定,加快农艺农机融合的速度。另一方面引导烟草公司、农机制造商、烟农合作社等主体构建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各类协作活动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管理人才引入烟叶生产领域,为其开展全程机械化探索提供组织制度支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