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沈从文笔下诗情画意的湘西世界

时间:2024-06-19

张卫霞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1)

沈从文的《边城》描绘的是湘西世界及湘西人们生活的风情画。这部作品饱含了作者对家乡诗情画意、出尘不染的美的赞叹和对乡亲的温爱之情。本文从优美健康的原始人性美、诗情画意的自然美与风俗美、缠绵悱恻的爱情美三个方面来分析《边城》所蕴含的诗情画意的湘西世界。

一、优美健康的原始人性美

“作品之所以美,首先在于它体现人性是美的,它抒发的感情是美的,它表现的生活是美的……毋庸至疑,没有美的艺术形式,美的内容也就无从表现出来,如同没有了金色的阳光、碧绿的草地、缤纷的鲜花,更没有春天一样”[1]。人性成为沈从文作品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带任何社会阶级烙印的“纯自然人”,即优美健康、宁静平淡且没有受任何约束的原生态的人。人性是《边城》里最显著的特征。这种原生态的人性首先体现在女主人翠翠身上。

(一)翠翠体现的原始人性美

翠翠,就如她的名字恰如那湛蓝天空下刚长成的翠翠嫩竹,美丽、大方、纯洁,是天真无邪的茶峒女孩。她与青山、绿水为伴,心灵上没有沾染一丝尘埃,如一朵刚绽放的纯白色莲花。“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身躯,茶桐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绿清澈的眸子;碧溪边的竹簧、白塔,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少女的梦境”[2]。“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在她身上有着一股淳朴和自然的优雅气质,她天真却不娇嫩,活泼却不轻佻,她完完全全是一个自然娇儿。在湘西世界里,她宛如一个超凡脱俗的美丽精灵,有着健美黝黑的身躯、透明如水晶般的眸子和拥有着一个绝不世故的灵魂。她从小就生活在茶峒那个小城,整天与爷爷守着那条渡船,和外界没有过多的接触,一直生活在一种原生态的环境中,而这里淳朴的民风和落后封闭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影响了她。在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任何残忍之事,凡事都是那么的美好,所以她没有忧愁和烦恼,也不应该有忧愁与伤感。她只是和爷爷还有忠实的老黄狗在那个宁静而清澈的酉水边相依为命,相亲相爱,相互为伴。每天坚守着久经岁月洗涤的小渡船,向船客们展示着边城人们独特的淳朴和热情,一辈子过着清贫而幸福的生活,满足自得。在她的内心深处溢满了快乐与幸福,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带着调皮的稚气,全身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童真美。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好奇心,当她看到陌生人盯着她看时,她同样用大胆而光溜溜的眼神盯着人家看,她从不觉得害羞、忸怩与做作,她如同小孩子看见棉花糖一样“研究”着这个盯着她看的陌生人。待到发现人家没有心机之后,她便自顾自地玩耍去了。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翠翠是单纯的、善良的女孩。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犹如一股清凉流入心间,在那个古老而未受污染的世界里有着那样一种自然、淳朴、热情、善良的原生态人性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如蜕变的蝴蝶,美丽大方,却也因此发生“变化了”,她少了一些活泼好动,多了一些沉着文静;少了一些心直口快,多了一些深思遐想;少了一些孩子稚气,多了一些腼腆羞涩。翠翠长大了,在她内心世界里有了少女那种妙不可言的秘密了。这就是真实而自然的翠翠,她是自然之女,她从不知世事的孩童成长到成熟的少女,这一变化让她身上那种原生态的人性魅力更加完美。在这个古朴热情的湘西世界里继承了她应该继承的人性美德,展现了自己身上特有的原生态的人性之美。

(二)老船夫体现的原始人性美

沈从文说:“由于自己所写的人物都是正直的、诚实的,他们‘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极其琐碎。’所以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老实的写下去了。’”[3]老船夫的身上也体现了这种原生态的人性美。老船夫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他善良朴实、勤劳,恪守职责,乐于助人,身上有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传统的美好品质,向世人展示了最原生态的人性之美。他靠着公家发的那三斗米,七百钱的口粮,过着清贫却神气十足的逍遥日子。在他的眼里,人生就是一台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而他的角色就是个老实的摆渡老者,因此他如同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地把着渡船,却从不索求回报。有些人心里不安,认为他出力气却不受酬报会过意不去的,于是依旧有人把钱放在船上的某个地方。这种永远为别人着想的行为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遗失的珍贵东西吗?这种原生态的人性美还体现在老船夫对女儿与孙女的爱,他一生总是在为身边的亲人着想,为了她们而倾尽了自己一辈子的力气。因为他知道过分的责备只会让女儿更加难受,既然发生了就不应该再去追究以前的过错了,最主要的是把现在的生活过好,把女儿心中的疼痛减少到最小。只是后来悲剧还是发生了,军人服毒自杀,女儿也在生下小孩后殉情了。于是老船夫便把自己一生的余爱全身心地倾注在这个可怜的遗孤孙女身上,希望她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当翠翠出落得如同她母亲一样美丽、标致时,从此老船夫心中多了一层心事。他不愿再让自己疼爱的孙女走上她母亲的那条路,他必须要为翠翠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如意郎君,于是他选中了天保。茶峒淳朴的民风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性格保守封闭,因为没有与外界世界有过多的接触,处于封闭的环境,人们都不善于沟通交流,缺乏主动。虽然最后爷爷悟到了翠翠爱老二不爱老大,但是他也没有和翠翠很好地沟通。虽然他不辞劳累,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但是爷孙两人互相担忧却都不与对方沟通,最后因为缺乏沟通而“棒打了有情鸳鸯”,酿造了翠翠、天保、傩送三人的爱情悲剧。最后他只能带着对孙女翠翠的疼爱、担心与悔恨,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溘然长逝。的确,在老船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那种自然和古朴的原生态的人性光辉。沈从文说过:“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点,去呼唤那已经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无悔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4]

二、诗情画意的自然美与风俗美

(一)诗情画意的自然美

湘西古城是一个绝美的地方,湘西世界是个有着清澈小溪、白色小塔与幽静远山的诗情画意的地方,没有都市的喧嚣和浮华,没有城市的醉生梦死,有的只是一种诗情画意、出尘不染的自然美。“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5]。每当清晨推开窗户时,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清澈见底的河水,四周又是翠绿的一片,此时的你只要轻轻地闭上眼睛,慢慢地张开双臂,感受清爽的空气从鼻端滑入心里乃至到每个细胞里,这种沁人心脾的感觉会让你飘飘然乎。这与当时那个充满杀戮与残忍的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湘西古城又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景古画,一部诗情画意的牧歌传奇,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它的和谐自然充满了恬静的气质,如一股来自原野的清爽的凉风,沁人心脾;它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仿佛自然之神所赋予湘西人民的宝藏,神气不已。作者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赞美着这神工似的充满爱与美的人间天堂,这种爱与美如清澈透明的溪水,如嫩绿繁茂的翠竹一样,轻轻地落入你的眼帘,深入你的细胞以至缓缓蔓延到骨髓,淡淡的感觉,却让人刻骨铭心。

(二)湘西当地特有的风俗美

除了风景迷人之外,湘西古城的风俗也独树一帜,它如同一座富丽堂皇的水晶宫殿,让你一波惊叹未平又带给你另一种不一样的魅力神韵。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俗特征。湘西的风俗同样有着鲜明的湘西风格,如作品中所提到的男女传情的方式。老船夫曾经说过:“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如果走的是车路,应当父母做主,请了媒人来正正经经地说媒。走的是马路,应当自己做主,站在渡口对溪高崖上,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赢得爱人心。”[6]317这就不难看出,傩送二老在月夜下唱情歌走的是马路,这表明当时的湘西男女恋爱是比较自由的。只要歌声打动了爱人的心,那么两个人就可以确立恋爱关系了。这种以山歌传情的恋爱方式至今还在一些地方传承了下来。这种以歌传情的方式是湘西世界里一种独特的恋爱风俗,它不像其他地方传统的婚姻,只能听父母之命。在古代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掌控着大权,自己只要乖乖听从就好,要是不听或者私定终身的话,那就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不肖儿女。而湘西人的恋爱方式是自由和开放的,现在的自由恋爱在当时的湘西古城已经流行了。这样的恋爱方式不仅使人感到幸福,更是带有人性化的爱情。虽然在这里也有走车路的,也就是听从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的婚姻方式,但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婚姻方式。它是由父母做主,但最终的决定权在自己的手中,就如傩送二老,父亲逼着他娶碾坊主的女儿时,他可以拒绝不娶。

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三个节日不仅让湘西人兴奋不已,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奇、别致和无与伦比的美感。就拿端午节来说:“端午日的时候,当地的妇女和小孩子,莫不穿新衣,额角撒谎能够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大鱼大肉。”[7]“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群呐喊助威,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鹤河时水战擂鼓。”[6]299端午节哪里都有,但是湘西古城里的端午节总是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感觉。当地人会在额头上用雄黄酒画一个王字。这个简单的王字,让我的眼前一亮,惊叹湘西人真是太帅了。从古到今,王字总给人一种霸气、力量和权威的印象。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在额头画个充满霸气的王字,不仅有着振奋人心的力量,更体现了湘西人的聪明智慧。这一切热闹非凡的风俗,作者用了传神的自然之笔,做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描写,画出了一幅湘西人民健美古朴的风俗画卷,使这个神奇的地方散发着一股古老的神韵。

三、缠绵悱恻的爱情美

《边城》描绘了一个原始自然、秀美别致、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沈从文在《边城》中,娓娓动听地向我们描述了20 世纪初湘西边远小城的人事和风俗,那里有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善良、纯朴的湘西边民的生活和人事以及那种原始而朴素的人情美,缠绵悱恻、至善至美的爱情美。这恰如作家自己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8]爱情,从古到今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的话题。在爱情中幸福着也好,受伤了也罢,每个人依旧用力地、竭尽全力地去爱着、痛着,毫不后悔,无论是轰轰烈烈的爱情、痛彻心扉的爱情,还是平淡如水的爱情。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里有的应该是幸福万年长的爱情,却不曾料到它演绎了一曲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爱情绝唱。两人因为外在原因不能厮守一生,却也让我们看到了那缠绵的爱情绝唱。或许,痛得越深爱就越深就是如此吧。

作者是这样写的:那日端午节,翠翠与傩送在酋水码头边相遇了,一问一答,让两颗年轻的心碰到了一起,从此他们之间似乎结下了不该结下的近乎孽缘的爱情。在他们之间最经典的爱情对白,大概就是那句“等一下水里的大鱼把你给咬了”“咬了也不用你管”。多么平常的相遇,多么平淡的对白,却让他们的心紧紧牵在了一起。当两人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彼此在对方的心灵刻下了爱的痕迹。这种幸福是因为那段偶然相遇,让她再不是以前那个她了。她本来只是单纯、天真、不识得情爱滋味的女孩,是他让她明白了心动的感受。爱情之花就这样自然、悄声地在翠翠心中发芽成长着,从此这个少年注定让她的心患得患失,让她的感情有了新的需求,却又不懂如何开口,人生悲哀莫过如此。爱情就如一夜璀璨的烟花,在即将熄灭的刹那,它的火光会震撼了旁观者,同样也会刺碎当局者。作品最后是天保为了爱离家出走,下水船到了茨滩却不幸落水而死,傩送寻找哥哥归来坐渡船过溪时,却没有得到翠翠的暗示,又被父亲逼着娶碾坊主的女儿,于是便赌气远走他乡了。不久,老船夫也溘然长逝。翠翠就这样独自一人承受着这份失去亲人和爱人的巨痛,但她决不放弃等待,她没有因为心中的疼痛而放弃等待,即使有可能她会孤独终生。因为她想好好活着,要好好活着,在逆境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个梦想,只要坚持不懈用心去感受心中的梦,就会有奇迹出现。于是她就这样一直等下去,盼下去,怨下去,认真活下去。翠翠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后却依旧安然等待不可预知的结果,似乎是接受了这样的结局,这也正反映了这个小城里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平静、自然、知足地度过一生,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生活目的。这种看似自由舒展的人性中存有致命的弱点,既单纯又麻木,因而翠翠有着极其悲苦的命运。但是人的伟大可贵就在于不因悲观而放弃,在命运的翻云覆雨中,散发生命自己的庄严和魅力。

翠翠的爱情好似一首长长的散文诗,缠绵而凄美,自从那夜幸福的美梦在她的灵魂深处发了酵,酿出了爱情的醇香后,那美妙的歌声就一直缠绕在翠翠的心灵,成了一颗坚硬的朱砂痣。这种结局带给世人惊艳的美丽却变得更加的残忍,使人感到疼痛。在这个宛如世外桃源的世界,两位有情人相爱了,他们之间没有至死不渝的山盟海誓,有的只是那种超乎自然的爱情和淳朴美丽的人性。

最终他们没有牵手厮守一生,但他们身上那种真挚的爱情,至善的人性,都让我们感动不已。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爱而不择手段,没有因为自己的幸福而利用诡计,他们只是用纯纯的真心用力地爱着对方罢了。或许在他们的内心觉得:只要心爱的人能够幸福一生,那就让所有的痛苦都由自己来承担好了。

“边城”是一座展示人性皆善的原生态古城,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更是一曲温柔缠绵的爱情绝唱,它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绝代风华,令人悠然神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