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幼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时间:2024-06-19

王利春,李生财,敖翔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一、前言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数据显示,我国现有77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办体育教育专业。44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专”)中,有21所设置了体育教育专业。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拉开了帷幕。

各省(区市)均以高水平为目标、专业建设为基础、提高质量为旨归,制定工作方案,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1]。部分幼专院校也获批了国家级或省级的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如合肥幼专、广西幼专、宁波幼专、徐州幼专、郑州幼专、苏州幼专、江门幼专等。一些幼专院校也将体育教育专业纳入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幼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各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有较大差异

社会服务是高校职能之一。尽管同为幼专院校,但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各有差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系统(见表1)显示:黑龙江幼专、泉州幼专、川北幼专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向是小学;四川幼专、铜仁幼专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幼儿园或农村小学;广西幼专、徐州幼专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是幼儿园或其他幼儿教育机构。

表1 部分幼专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一览

2021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其中第三章“资格和准入”第十六条(学历标准)规定:(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二)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学校师范专业本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从法规趋势分析,今后本科层次人才进入中小学为主流趋势,专科层次毕业生进入小学执教的可能性缩小,加之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进入小教行业的报道频出,专科层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岗位的空间进一步压缩,及早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幼专院校当务之急。

(二)幼专自身的培养优势不突出

一项针对幼专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进入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占比为64.4%,进入小学的占比为7.12%,其余则专升本或选择自主创业。可见,幼专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幼教行业具备相当的就业优势。幼专院校能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师资培养中占据半壁江山,与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息息相关。幼专院校中学前教育往往是强势和特色专业,校内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制定皆围绕学前教育展开。体育教育专业在学前教育的大氛围浸润下,对实现服务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学前体育”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未能紧贴幼儿身心特点

纵观各幼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人才培养定位差异,课程设置各有特色,体育技能类课程设置亦不尽相同[2]。部分院校人才培养技能课程设置较为专项化,没有将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忽略了培养对象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幼儿活泼好动,乐于探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时间短,神经易冲动但保持时间短。基于幼儿特殊的身心特点,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成人的体育活动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幼儿体育活动的创编来自现有的运动项目,国内学者也普遍认为不宜对幼儿过早进行专业训练,故幼儿体育活动多以现有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结合幼儿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需要为主,突出体育活动和运动课程的多样性、趣味性、情景性,使幼儿保持注意和新鲜感,满足探索需求,在玩中练、练中玩,润物细无声,育人于无形中。

(四)对高水平学前教育专业群的支撑度不高

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可以汇聚下属支撑专业的资源和优势,形成强强联合效应[3],同时指明下属支撑专业的发展方向,围绕“师”与“幼”对其进行“学前化”改革,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优化专业群整体质量,服务学前教育相应领域。体育教育专业相应要服务的是学前教育健康领域,提高幼儿体质和心理健康,使幼儿在体育活动的交往中发展社会意识,通过运动约束形成道德观,夯实国民健康的基础,提升幼儿健康水平,营造阳光园所环境。当下体育教育专业对专业群的支撑作用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幼儿身体和心理特点的把握上,缺乏深入体现专业优势的支撑作用。

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幼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进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国家政策需求,幼专体育教育专业要深耕学前体育,培养幼儿体育领域精专人才的定位要更加契合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继续增加幼专院校在幼教行业的影响力[4]。2022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针对专科师范类专业开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三个类别的专业认证数据信息采集,多数幼专体育教育专业由于扎根多年学前健康领域,同时结合政策实际而倾向于投报学前教育类别,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强化体育教育专业的学前优势

幼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幼儿有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王凯珍教授提出,幼教行业缺口200万“既懂体育又懂学前教育规律”的体育教师。因而幼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设置能够认识并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使培养对象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和需要关爱的重点。

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的群共享课程是专业群下属所有支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共有必修课程,加之幼专院校既有经验丰富又长期在一线实践的学前教育教师,同时又具有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师资储备,为体育教育专业“学前化”,使体育和学前两者深度融合,突出培养特色,更好地服务学前健康领域,益于补充我国幼教领域缺少“既懂体育又懂学前教育规律”的师资空档,在促进幼儿体质、心理、社会、道德大健康观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突出幼儿教育的年龄特点

幼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承担着发展学前体育、建设幼儿健康领域、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任,在体育技能方面可从“民族传统体育类”“操类”“球类”“舞蹈类”四个维度切入,体现一专多能,满足幼儿体育多样性的需求[5]。教学组织上实现游戏化、情景化,通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培养幼儿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结合幼儿游戏生成与组织课程形成的游戏设计能力满足幼儿对体育活动内容趣味性的需求,践行“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趣味性强,适合幼儿开展并在多个省份幼儿群体中反响较好的项目有:武术、板鞋、绣球、陀螺、空竹、竹竿、铁环、秋千、舞龙、舞狮、高跷、跳绳等。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实现文化传承,使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浸润于娃娃一代。

入园操和课间操是幼儿重要的户外常规体育活动,早操、体能操、武术操、器械操等是幼儿健康领域的重要内容。这类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对象适应岗位带操、编操、排操的需求,满足幼儿一日运动量,促进幼儿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篮球、足球等球类对幼儿有着近乎本能的吸引力,是幼儿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球类课程有着一定的运动量和目标性,在团体配合和游戏编排中能够调动幼儿主动性,通过拍球、运球有益于发展幼儿的粗大和精细动作能力。

幼儿舞蹈类方向课程可以以民族舞、街舞和拉丁舞为内容,使幼儿在舞蹈类课程中通过不同舞种风格、韵律和动作特点,塑造良好体态,锻炼节奏感,提高“听—动协调”感觉统合能力。

(四)构建共享型、模块化课程,支撑高水平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

幼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板块来实现,其中专业课直接对标行业岗位。公共基础课基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通识教育和实践课程。目的在于扩大知识面,实现全面育人。专业课与行业岗位相关性强,结合学前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共享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第二课堂是构成课程体系的主要模块,实现行业岗位对接。值得注意的是,往年专升本实行推优制,即按照专科期间的学业表现和成绩排名晋升学历。经多方论证,2022年即将实行考试升本制度,主要考试内容拟定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和专项技能。专升本是人才流动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些必考课程需要在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列为重点。

专业群共享课程具有主干专业引领与本专业结合的特点,课程设置上围绕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融合,由0~6岁婴幼儿生理与保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游戏生成与组织等课程组成,辅以体育教学论、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幼儿动作发展等幼儿体育类理论课程以及球类、操类、舞蹈类、武术类等技能课程,满足职业岗位“体育+学前”双能力需求。

(五)兼顾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

幼儿五大领域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专体育教育专业除了深入健康领域外,也需要具备其余四个领域的基本教学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也应设置相应的课程支撑,以适应岗位对教师综合能力的需要。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尤其是口语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期间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以听力输入和积累为主。因此,教师语言发音的标准性和表达的逻辑性对幼儿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的标准程度,深刻影响着普通话在幼儿一代的普及。教师口语课程可以培养教师普通话标准性和表达清晰度,掌握与幼儿交流技巧,营造标准普通话的学习氛围对幼儿语言养成意义重大。儿童文学课程提高培养对象幼儿的故事和绘本讲述能力,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通过听力输入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联合国对健康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教育的目的是把“生物的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实现人的“社会化”。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交往中发展巩固语言、学会相处、形成规则意识等,幼儿游戏则为幼儿社会意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幼儿游戏生成与组织课程使培养对象掌握不同教学内容为主题的游戏编排和组织的方式、原则,在游戏中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学会交往,巩固运用语言,客观看待自己与他人,体验成功与挫折,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使培养对象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技艺、饮食、节日、习俗等文化符号,并在幼儿教育中薪火传承。儿童歌曲弹唱、儿童创意美术、儿童创意手工等课程既可满足幼儿艺术领域教学需要,同时储备聚焦主题和环境创设的实践能力。

(六)“校—园”协同育人,增强岗位适应性

“校—园”协同育人即学校与一线幼儿园实训基地在科研、教学、专业实践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加强“校—园”协同育人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

学校与园方科研合作,组建科研团队解决幼儿健康教育领域难题、共同创编教材及研发校内和园内课程,为幼儿园提供幼儿健康科技服务。校内教师可在幼儿园挂职,也可邀请园方教师承担校内课程教学以及加入校内专业指导委会。学生通过见习、跟岗、顶岗将教学过程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见习中,学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及入园、早操、游戏与教育活动、盥洗、饮水、进餐、睡眠、游戏与户外活动、离园各环节在内的一日生活形成初步了解。学生在跟岗和顶岗中观察幼儿园食谱,评价营养搭配;记录幼儿常见病例,学会基本的幼儿疾病预防和应对措施;掌握晨检、消毒方法,能够测量幼儿身体、体重等数据,使用发育量表评价幼儿发育状况;观摩幼儿五大领域教学,形成教学观察记录,尝试撰写教学计划,模拟幼儿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凝炼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幼儿园日常工作实际,能使其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认识更加深刻。譬如,参加幼儿园运动会的方案制定、规程编排、项目选择、比赛执裁等一系列实际工作,使学生专业技能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再如,学生与幼儿园班级对接,定期编排和完善幼儿早操,通过幼儿学情分析、主题选取、动作编排、音乐剪辑、成操教学、跟踪反馈,在与园方教师长期沟通的过程中形成独立开展项目的能力。

(七)课证融通,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2019年教育部等联合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简称,由《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针对职业教育最早提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是“以考促(评)学”和促进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证书考取,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的持证上岗和规范从业奠定基础,对于“双减”后的体育市场规范性有着重要意义。体育教育是师范类专业,因此教师资格证是重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之一,其通过率也是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指标之一。幼专体育教育专业的职业优势为幼儿体育,可以设立与专业和职业相关的初级、中级、高级保育员证,武术、啦啦操、健美操、街舞、拉丁舞、“三大”球、幼儿体质能等专业技能的社会指导员证、教练员证、裁判员证、段位证等资格证书。

四、结语

幼专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须基于自身规范性、全国标准性和地域特色性三个维度的平衡,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可为之处。应不断优化课程配置,以课程模块构成培养体系,通过培养体系塑造推动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门性人才,使体育教育专业成为学前教育高水群专业群的强力支撑专业,致力以幼儿大健康观促进全面发展,夯实幼儿健康领域的理论与方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