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郑齐清,俞文胜
(泉州师范学院 航海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016年9 月交通部印发了《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1],提出建立一支满足国家战略和航运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船员队伍.2017 年4 月交通部海事局下发了关于实施《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以下简称《培训大纲》)的通知[2],《培训大纲》对所有船员培训项目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要求、课时及评价标准进行了规范,强化了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培训[3].文中以《规划》和《培训大纲》实施为背景,探讨轮机工程专业“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船舶管理”是轮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在轮机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全部完成,并已开展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情况下开设的,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知识更新快,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应用型课程.
《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应用型船员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的模式、方法和内容,强化船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4,5].目前教材内容没有全覆盖《培训大纲》的要求,有待更新完善;课程内容涉及许多国际国内法规,这部分内容较枯燥乏味,对于缺乏实践环节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难与实际情况联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旧的船员考试制度下,教师课堂上“灌输式”教学,学生课后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注重平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作为教师也难以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掌握,这与当前课程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规划》,以后的培训考试模式将会变化,改变原来的应试型模式,加强船员的日常操作、应急应变等方面技能评价,进行题库改革,增加情景类试题,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今后考核会更加客观验证培训效果,反映考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和实际操作能力.显然,在新的航海教育理念和培养机制下,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是难以满足要求的,要想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需深入研究《规划》相关要求,熟悉《培训大纲》对课程培训的要求,根据教学条件在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法上多下功夫进行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船员为导向,结合我校轮机工程专业教育培训实际,对照《培训大纲》的“适任要求”修订教学大纲,补充了新生效的国际国内法规,增加了“维护和修理”和“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中相关新增的内容.修订时,参考了IMO 示范课程,它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全球船员培训教育提供了一套具有通用性、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技术标准.目前“船舶管理”课程已通过主管机关的课程论证审核.
教学内容在满足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校教学实际和当今航运科技的发展状况,依托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更新丰富课程学习资源,课程每章节添加了相关视频、图片、资料、案例分析等.如第二章船舶防污染中增加了最新的国际国内防污法规、“绿色航运”相关知识.为应对海洋污染和温室效应,全球范围已强制执行船舶能效管理,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绿色航运”是航运业发展趋势,而船员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船员教育中应注重绿色航运意识的培养,了解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与操作管理,以满足绿色航运发展的要求.
以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为出发点,本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尝试.依托学校综合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立课程题库与案例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练习测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分组教学.
“船舶管理”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学生适任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考点多而细,单靠教材内容的学习难以通过考证,需在课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以题目练习.为达到及时巩固知识的效果,本课程分章节建立了共有6 284 题的课程题库,平时教学采取课中“边学边练”、课后“学完即练”的方式,并不定期进行测试.
1)案例教学.船舶营运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案例往往比较生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可将学生思维引入案例情景中,将知识与船舶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本课程建立了案例库,依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示意图如图1 所示.课堂上由教师引出相关案例,根据案例中发生的事情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例如,在“全船失电时的应急措施”这节内容讲授时,用PPT 展示全船失电的案例:“某轮在大洋航行中,主配电板突然着火,造成全船失电.在这危急时刻,作为轮机值班人员应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同时轮机部人员应采取何种措施让船舶尽快恢复正常航行?”针对案例中给出的问题,学生需根据所学船电、消防、应变部署、轮机部人员职责等专业知识综合考虑,才能给出较佳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为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还可将案例稍微变化一下,比如船舶不是在大洋航行,而是在航道航行,针对不同的情况,又应如何处理?船舶上发生的案例多,无法都展开分析讨论,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后通过学习综合教学平台给出的案例,先不提供答案,学生在规定时间作答完成后,再提供参考答案.学生在这过程中,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深化理解,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1 案例教学示意图
2)情景教学.《规划》提出在船员考试中逐步加大情景模拟试题的应用[5],《培训大纲》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教学情境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缺乏实船工作体验,对于实际工程出现的情况,难以进入情境理解,这时通过播放船舶工作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浸入工作场景中,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3)分组教学.培训大纲强调“师带徒”培训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实践环节上采用分组学习模式,分组实践教学示意图如图2 所示.由于实践教学场地的限制,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成5 或6 个小组,每小组学生数为6 或7 人,每小组自选1 名小组长,先由教师为小组长讲解与实际操作,再分组展开学习讨论,由小组长为本小组成员讲解与实际操作,若遇到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讲解,最终教师在不同小组中抽考,每个小组抽考1~2 名学生,其成绩作为所在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这种分组学习模式旨在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增进成员间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效力.
图2 分组实践教学示意图
以往“船舶管理”课程成绩组成为“考勤+作业+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连续跟踪及有效监督.平时分占比过小,学生不重视平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作业抄袭或应付了事;同时期末考试分占比过大,造成学生偏向考前突击,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公正公平评价.
经过改革,“船舶管理”课程的考核形式为“综合教学平台学习表现+课堂表现+实践+期末考试”,其中综合教学平台学习表现由教学视频学习、访问次数、讨论、作业、在线考试、资料阅读、签到及课堂在线互动等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综合教学平台学习成绩权重设置局部截图如图3 所示.作业批改采用“生生互评”方式,由教师给出评分标准,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后,系统会隐藏双方信息随机分发作业,进行互评,激发学生对作答情况进行思考判断,促进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命题原则和依据进行自主命题,对于恰当合理的命题,在期末试卷中将采用学生自主命题的题目.
图3 综合教学平台学习成绩权重设置
为评价“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 可知大多数学生认可课程教学改革,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课程教学改革尝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通过调查问卷,学生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有助于以后教学方法及措施的改进.
表1 “船舶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结果
《培训大纲》是按职能模块划分的,课程设置时要避免同一知识点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讲授,同时应全覆盖和满足《培训大纲》中的“适任要求”;教学计划及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应生搬硬套,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于熟悉的已掌握的可减少相应内容和训练要求,反之则增加.本次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大纲实现了与《培训大纲》要求的标准完全对接,规范了培训质量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多样化了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跟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通过教学改革探索,也发现了存在的不足之处,需在今后工作中完善和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学习资源还不够丰富完善,应不断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新规、新技术资料、最近海事案例等,让学生所学能不断适应行业发展.
2)目前教学效果评价是整体评价,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以问卷形式对不同章节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评价,通过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对船舶日常工作进行分组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情景意识与责任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