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代丽华,施乐军,徐言超
(烟台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烟台市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科技、生产性服务业等作为产业发展重点。为此,烟台的经济建设急需一大批适应蓝色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烟台职业学院主要从专业结构布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中高职人才系统培养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一)注重重点专业建设
以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为背景,确定专业建设方向和发展重点。例如,当汽车成为重点发展的产品集群后,针对汽车检测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急需大批人才这一实际,学院设置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如今这个专业已成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二)注重专业群建设
通过拉长专业链条,辐射带动其他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保持专业的旺盛生命力。以食品专业群为例,学院以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为依托,先后开设了果蔬、食用油、水产品、肉类加工等专业方向,有效满足了当地食品企业的人才需求。
(三)注重专业建设的前瞻性
当韩国大宇集团在烟台投资15亿元兴建造船厂,项目尚在厂区建设阶段时,学院就设置了船舶工程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当烟台高新区规划建设生物科技园区时,学院又适时申报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由于专业设置贴近产业发展需求,毕业生供不应求,去年毕业的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顶岗实习,目前大多已经成为大中型船舶制造企业的技术骨干。
目前,烟台正在优化提升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临港加工制造等四大骨干支柱产业,学院与此对应的有旅游管理、物流运输、船舶工程技术等3个专业。在烟台重点打造的石化、冶金、汽车、船舶、电力、电子信息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中,学院有汽车检测维修、船舶电气、焊接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4个专业与之关联,等等。经过不断完善,学院的专业体系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依存度越来越高。由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服务能力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470万元。
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照“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支持,与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学院在实践教学区划出地块,由烟建集团公司投资350万元,组建“烟建学院”,构建了“双主体”办学模式,面向全市建筑行业开展12个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目前完成了近万人次的培训任务,有力地支持了烟台市建筑业的发展。“烟建学院”实行校企合作董事会管理运营模式,校企合作董事会明确了学校、企业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共同决策二级学院的建设管理、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质量评价等重大事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学院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烟台风行工艺品设计室合作,在学院创建了船模制作工作室“校中厂”,制作完成19个船舶典型节点模型、1个散货船舱壁分段模型和13艘教学用整船模型,为学院节省船舶结构建设经费40余万元。通过船模制作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船舶建造工艺流程,提高了船舶结构分析能力,培养了职业情感。与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了“厂中校”教学基地。学院提供人力资源、技术服务和企业员工理论提升培训。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中柏京鲁教学基地实施相应课程教学、顶岗实习。企业提供生产项目、场地和技术师傅,以师带徒,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实践,对学生进行船舶生产设计、焊接、船舶建造等岗位技能训练和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灌输。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所搭建的“校企合一”育人平台,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培养适应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的人才,专业建设是关键,课程建设又是重点。以我院的船舶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为案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烟台的四大骨干支柱产业,按照“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流程,构建了符合人才职业成长规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和企业工程实践案例,开发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制定课程标准,以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重构课程内容,配套教学资源,促进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了“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焊接”等8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了《船体识图与制图》、《船舶焊接》两本校本教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成了“建筑工程计价与控制|、“建筑制图与识图”等5门省级精品课程。
深入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经过整理加工,依据企业工作任务规范和工作任务流程,按照应用技术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在教学实施中,依据工作任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为加强学生职业情感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船舶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多个专业每学期均安排学生赴企业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把课堂搬到企业一线,开展校内外“双课堂”教学,缩小了教学与生产一线的距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学院实施了系、院、省、国家四级结合的技能竞赛模式,覆盖了所有教师和学生。每年都组织专业竞赛活动。以大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潜能,也为参加院、省、国家级比赛储备了人才。
为了进一步打造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建设完成了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建了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能够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了校企联合教学。
学院在船舶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中高职人才系统培养做了大量有益尝试。在船舶行业和建筑行业开展了中高职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调研,并根据产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了行业情况分析和工作分析,准确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新修订了五年制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2012年10月,学院组织申报了山东省五年制船舶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点设置,获得山东省教育厅批准。2013年5月,学院申报了4个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开发项目,船舶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均在其中,省政府支持建设经费100万元。同年6月,学院的船舶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开始五年制招生改革试点,开始中高职衔接办学实际运行,贯通了人才培养通道。
充分利用学院建成的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学校为主体、社会各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活动。
每年召开专业建设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年审制;充分利用学院开发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实施常规教学检查督导制度;通过每年一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分析,建立自我适应机制,运用状态数据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预警与纠偏;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和专业校友会,定期了解各方面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与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公司合作,进行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培养状况。
图1 烟台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示意图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1-10.
[2]韩英等.蓝潮涌起展风采[N].中国教育报,2012-05-30.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A].教高[2006]16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