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正光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2]
□ 高校辅导员博士创新论坛
高校辅导员博士培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张正光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2]
我国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招生规模、招生专业不断扩大,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考核、学位授予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但在发展过程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把高校辅导员博士学位计划纳入专业学位序列、制定辅导员博士培养指导性方案、创新辅导员博士培养模式等。
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培养模式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部从2006年起开始定期举办辅导员示范培训班,并于当年选送1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首批建设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养和研修基地,承担全国高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开展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2008年设立“高校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是教育部推进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辅导员的成长发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辅导员博士研究生专业背景复杂、尚没有统一的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方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培养遭遇瓶颈。当前研究辅导员博士培养的现状与困境,探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对于有效提升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高校辅导员博士培养的现状
自2008年开展试点以来,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计划已经连续执行了8年。从最初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每年培养18人,扩展到现在30所高校,每年培养150人;从最初仅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新增管理学和心理学专业等。辅导员博士培养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
(一)招生规模呈逐渐扩大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培养单位的增加、招生专业的扩容和招生人数增长上。2008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试点工作,当时只是遴选了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共招生18人。2009年扩大到10所高校,每年招生30人。2010年在扩大到21所高校,每年招生100人。2011年至2013年,招生学校和招生规模都控制在21所高校和100人,差别只是在于校别招生数上有调整。2014年参与招生学校增加到23所,招生人数也扩大到150人。2015年增加湘潭大学,使招生学校增加到24所,但招生总数没有增加。2016年继续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参与培养辅导员博士,招生学校增加到30所,招生数仍然维持在150人。
表1 辅导员博士招生情况
※数据来源于教育部2008年至2016年公布的招生计划
2016年,教育部在辅导员博士培养上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招生专业的扩容,即在原来单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的基础上,增设了管理学、心理学培养专业。“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自2016年起也更名为“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二)辅导员博士培养的基础性共识正在形成
从考察辅导员博士招生发文单位来看,其间经过了3次调整,最后归于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08年由教育部办公厅发文。2009年至2011年由教育部学生司发文。2012年又调整至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直至现在。由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司局直接负责辅导员博士专项计划可以说是理顺了辅导员队伍管理和辅导员博士培养的归属。为总结8年来辅导员博士培养的经验,2015年12月,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西南大学承办,专门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士培养工作专题研讨会”。全国21家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负责人、辅导员博士点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东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五所学校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会议围绕辅导员博士招生、培养、考核和毕业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教育部应该尽快出台高校辅导员博士指导性培养方案和辅导员博士生培养标准,成立专门教学指导委员会等。
(三)辅导员博士越来越得到高校辅导员及所在单位的认同和重视
虽然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计划起步较迟,但是由于它是直接面向超过13万专职辅导员的庞大群体,能够为广大辅导员学习和学历提升开辟了一个新途径新空间,因而受到辅导员的热烈欢迎。同时,由于辅导员博士培养不但注重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提升,而且注重辅导员工作的实践锻炼,不论辅导员在攻读博士学位前所学的什么专业,但是在经过博士阶段的系统训练后,他们的理论素养、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等都会得到很大提升,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大地推动了辅导员博士所在高校的学生工作。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实施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并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广大辅导员的报考积极性也很高。
(四)辅导员博士培养方式呈多样化态势
就各个具有辅导员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培养方案来看,各高校都依据本校优势,积极开展辅导员博士培养方式方法的探索,使辅导员博士培养各具特色。如东北师范大学强调“问题导向”,针对辅导员博士生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投入不足和工作与理论研究“两张皮”等问题,实施开放式办学和科研拉动政策,力争实现辅导员博士生理论视野和研究能力的双突破。安徽师范大学从导师队伍建设、辅导员博士生遴选、个性化培养、强化管理监督和提供科研支撑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为辅导员博士生实现专业化、专家化奠定坚实基础。西南大学立足“专业化”定位、“高层次”要求和“应用性”导向,围绕跨学科联合培养、规范学位授予要求和探索学科专业+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中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则侧重打造多学科协同培养平台,整合全校资源,为辅导员博士培养增色。
(五)辅导员博士毕业率过低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数,至2015年应毕业的辅导员博士生348人(2012年前入学),但实际毕业107人,占应毕业人数的30.75%。有些学校的辅导员毕业率不足10%。这明显低于其它专业博士生的同期毕业率。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博士培养的困境
据前表统计,2008年至2015年,全国累计计划招收辅导员博士748人,已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辅导员博士研究生队伍。招生单位由最初的6所高校扩大至30所高校。辅导员博士生导师队伍逾150人。辅导员博士培养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辅导员博士培养起步较晚,又缺少统一的培养方案、培养标准等,致使辅导员博士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辅导员博士培养缺少明确的学科支撑
根据2008年至2015年教育部下达的“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规定,高校辅导员不论专业出身,只能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扩展到管理学和心理学专业),但是由于培养目标、生源的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对辅导员博士的培养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的培养。那么,两者之间应不应该有边界?如果有,这个边界是什么?2016年辅导员博士培养专业扩展到管理学和心理学专业,或许是考虑到辅导员的职业要求除了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外,还兼具管理和育人功能。这一方面固然可以增加辅导员博士培养的专业口径,但另一方面却是更加弱化了辅导员博士的学科支撑。与其它专业博士培养不同的是,辅导员博士培养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既要强调博士研究的学术性,又要兼备辅导员的职业性,但是辅导员博士又不属于专业学位序列。以上种种必然导致辅导员博士学科归属不明。学科归属不明也必然会成为辅导员博士培养的最大瓶颈。
(二)辅导员博士生学科背景复杂
根据教育部规定,辅导员博士招生对象为是“在院(系)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包括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等副处级(含)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而高校专职辅导员的选拔是没有学科、专业限制的,学工系统的干部选拔也是一样。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及学工系统干部的学科背景涉及所有学科门类,所以,当这些不同学科门类的辅导员和学工干部都来报考辅导员博士,必然导致辅导员博士生的学科背景的芜杂。据西南大学对15个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辅导员博士生学科背景的调查统计,在已经招收的474名辅导员博士生中,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96人,仅占总人数的20.2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其它二级学科的24人,占总数的5.06%;其它学科的354人,占总人数的74.68%。也就是说,在读的辅导员博士生中,有近75%的人都不是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甚至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都不是。这些博士生基本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背景。熟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让这些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甚至是理工科背景的辅导员在短时间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的毕业水平,非常难。这大概也是这几年辅导员博士生毕业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统一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员博士生培养方案尚未形成
在已经招生的24个辅导员博士生培养单位中,主要是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究基地或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在这些培养单位中,只有6个单位单独制定并实施了专门培养方案,其它18个单位基本都是采取辅导员博士生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一体化的培养方案。这导致辅导员博士生培养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培养标准等方面的不明晰,针对性也不强。即使是在6个单独为辅导员博士生制定实施的培养方案中,其目标定位也不尽一致。如山东大学基本是沿用了教育部关于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通知里的一段话,即“培养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善于科研创新、愿意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骨干”,作为培养目标;东北师范大学把“培养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中南大学要求辅导员博士“完整准确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追求真理的敬业精神,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学生工作干部”。客观地说,首先应该承认这些学校对辅导员博士培养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但是就其制定的目标而言,并没有体现辅导员博士培养的特点,有些还过于宏观、空泛。不过,值得期待的是,在教育部思政司的具体指导下,以西南大学为主导制定了“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讨论稿)”,并在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士生培养工作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
(四)专业研究方向庞杂、课程设置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缺少统一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指导,目前全国辅导员博士生培养的专业方向显得多且杂。据西南大学辅导员培养和研修基地对全国21个基地辅导员博士生招生方向的统计,辅导员博士培养共有72个研究方向,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类研究方向53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类研究方向15个,而直接以高校辅导员工作类为研究方向的仅4个。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与没有把辅导员博士生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培养区别开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类方向占绝大多数;二是因辅导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的影响。与研究方向一致,辅导员博士生的课程设置也很庞杂。同样是来自西南大学的统计数据,在其统计的19个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中,必修课和选修课一共开设了238门课程,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有180门,占75.6%,而与辅导员工作关系紧密的课程只有3门,仅占1.26%。由此可见,辅导员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多且杂,不规范,也没有形成课程体系,辅导员博士生培养的核心课程群没有形成。
(五)辅导员博士生学习与工作的冲突
由于辅导员博士报考的辅导员(或学工干部)身份限制,导致他们必须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坚守辅导员(或学工干部)工作岗位。而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决定了辅导员(或学工干部)工作的全天候性。他们每天都要面对200个以上的学生群体,负责班级组织、学习、生活等日常管理工作。有些辅导员还要兼任学院(系)其它行政工作,很难有时间集中精力读书和做科研。虽然现在很多辅导员博士培养单位都要求辅导员博士生签订至少一年以上的脱产学习协议,但是这些辅导员在报考时往往也被所在学校要求签订读博但不离岗的协议,两相比较,结果必然是工作岗位职责战胜学习协议。导师对辅导员博士生的管理和要求也只能一再放松。
三、提高辅导员博士培养质量的可行路径
教育部设立“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是根据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和发展实际而作出的一项决策,体现了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的要求。但是,辅导员博士生的培养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如何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博士生培养的针对性及成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建议把高校辅导员博士生培养纳入专业学位序列,通过单设专业代码,给予明确定位
自2008年开始试点招生以来,辅导员博士一直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招生的。根据教育部的安排,2016年起扩展到管理学和心理学等专业。但是,由于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其生源性质、培养过程、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必然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的学位授予要求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很可能又不是在短时期内可以弥补的。这已经通过辅导员博士生毕业率低体现出来了。要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博士培养与所依托专业博士生培养标准以及学位论文授予要求的不一致矛盾,就有必要把辅导员博士培养单列出来,设立“高校辅导员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单设专业代码,单独招生培养。
(二)制定统一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使辅导员博士培养有纲可依
博士生培养方案就是培养大纲。有了这个纲,辅导员博士培养就会有统一的依据。但是,如前所述,在现有的辅导员博士生招生单位中,只有少数学校专门制定了辅导员博士培养方案,且相互间差异性还较大。这也是导致当前辅导员博士培养欠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达到教育部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博士培养工作,保障辅导员博士培养质量,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就必须在注重辅导员博士职业性特点之外,如其它专业博士培养一样,制定统一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就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依托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理论与实践、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等作出明确规定。
(三)辅导员博士生导师应该有研究辅导员工作的自觉
与普通博士生不同,辅导员博士职业应用性很强。辅导员博士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还要能够有效提升职业能力。因此,辅导员博士生导师不仅要是学术研究的专家,而且要是辅导员工作的专家。当前我国辅导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这些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都有自己的独特建树,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在本领域都是一流。但是,并不是所有导师都了解辅导员工作,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特别是自2016年起,辅导员博士招生扩展到管理学和心理学专业后,将出现一批管理学和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辅导员博士生导师,那么,这些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如何让辅导员博士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提升其工作实践能力,将成为新晋辅导员博士生导师的一大考验。辅导员博士生导师应该树立辅导员工作研究自觉,主动转换导师角色,实现专业切换和师生共赢。
(四)创新辅导员博士生培养模式,实现培养和工作两不误
辅导员博士生的独特性,决定了辅导员博士生都是在职生,且很难有脱产学习期。工作对学习和研究时间的挤占几乎是全天候的。那么如何协调两者的矛盾?一方面固然需要辅导员博士生克服困难,以甚至超出双倍的付出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创新辅导员博士生培养模式,为辅导员博士生的工作、学习创造更好的、更合理的平台。比如,在实行弹性学制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辅导员博士的学习年限至4-7年,基本学制为4年,从而给辅导员博士生更加宽裕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充分利用寒暑假,特别是暑假给辅导员博士生开课或者作辅导,以弥补他们不能脱产或者脱产中的学习不足;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增加辅导员博士生研修实训环节,安排与获评省级以上优秀辅导员进行交流互动,以借力他山之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增设学术报告活动,定期安排辅导员博士生主讲,1-2名导师参与指导;科学规划辅导员博士生中期考核、严格学位论文开题环节,聘请外校专家参与;严格学位论文撰写及预答辩环节,导师及导师组在辅导员博士生学位论文写作及预答辩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指导和把关,等等。
总之,高校辅导员博士培养是一个新课题,必须不断加强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才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真正培养出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辅导员。
Doctoral Programs for College Advisors: Current Situation, Predicam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Zhengguang
[NationalTrainingBaseforCollegeAdvisors(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2,China]
In-service Doctoral Programs for college advisors have advanced considerably in China, not only in terms of enrollment scale and major, but also in terms of the training schem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nd degree conferment. Yet, problems still exist. This paper suggests to bring doctoral programs for college advisors into lin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sequence, establish a special guideline and create new training modes.
college advisor; in-service doctoral program; training mode
(责任编辑:陈九如)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3.002
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13JDSZK0022);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Szzgjh1-1-2016-26)
张正光(1971-),男,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G641
A
1674-5337(2016)03-0005-06
编前语:为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提高辅导员博士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加强辅导员博士培养过程中辅导员基地、博士学位点和辅导员博士生的相互协作,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举办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士创新论坛,对辅导员博士培养及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从中选取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