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程相斌 张洪尘 崔信基 梁丹丹 唐绮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度劳动对劳动者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随着“996”等现象的出现,并且逐渐成为工作常态,有关劳动者健康权益保护与价值损耗等问题尚处于空白亟待深入研究。文章立足博弈论与享乐主义工资理论,从国内外统计生命价值相关研究方法出发,在劳动者与企业相互作用过程中分析统计生命价值理论。研究发现,在加班能获得加班报酬的前提下,风险厌恶者倾向于不会加班,并且十分在意自身的健康风险,而风险偏好者为了提高经济利益,会采取加班的方式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因此,应健全安全健康监测体系及劳动保障机制,增强对企业劳动保障的监督,推动企业进行健康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关键词:健康中国;健康风险;统计生命价值理论;劳资博弈;劳动保障
一、引言
近年来,因企业加班导致职工健康权益受到损害的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过度劳动”和“996”等话题的日益发酵,劳动者身体健康和过度劳动的冲突亟待解决,有关统计生命价值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国际上关于劳动者健康统计生命价值核算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核算体系,与健康相关的统计生命价值数据也十分充分。相较之下,我国关于不同职业劳动者健康统计生命价值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细化研究。
鉴于此,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统计生命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经济学博弈论与享乐主义工资理论,解释了不同劳动强度下劳动者健康风险偏好,并结合当前国内劳动者工资收入与健康现状,考察了不同加班强度及加班补偿下职业劳动者的统计生命价值情况。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以博弈论中囚徒困境为例,从健康风险偏好视角拓展了已有享乐主义工资理论;从协调劳动者健康与收入均衡视角,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统计生命价值现状
国外研究方面,Viscusi(2013)在过去的30年里对生命价值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超过30名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劳动力市场数据,通过工资风险法统计生命价值,近一半的研究人员估计的美国劳动者生命价值为500万美元~1200万美元;Shanmugam(2000)调查了印度南部制造业中的男性工人,估计的生命价值为7600万美元~1.2亿美元。
Viscusi(2018)在整合了国际1025篇有关VSL研究基础上发现,美国研究的估计值略高于其他国家,VSL平均数值较其他研究估计高出200万美元~400万美元,但由于选取方法与调查时间不一,各国VSL大小无法进行客观的纵向对比。Viscusi(2020)以美国VSL(1100万美元)为基准推算了世界176个国家及地区的统计生命价值发现,三成以上国家的人均VSL小于100万美元,仅有46个国家的VSL超过500万美元,绝大多数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VSL值不足美国的1/10。其中,我国人均VSL以275万美元位列80位,绝对量上仅为美国的25%。这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差距。Hoffmannd(2017)通过同期八个国家VSL的调查研究,发现这同期八个国家的VSL存在巨大差异,从中国的614.80美元($US 2016)到法国的509万美元($US 2016)。但大多数同期的VSL估计范围大致在61万美元~255万美元($US 2016)之间。
(二)国内统计生命价值研究
我国已有的研究仅从概念及方法上对其进行了定性分类,仅有较少的文献进行了理论分析。梅强(2007)等對国内外统计生命价值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比较了人力资本法、支付意愿法和消费市场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提出的工资风险法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流方法。叶星(2017)对工资风险法、消费市场法等四种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表明四种研究生命价值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要灵活运用。
我国对于统计生命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正处于逐步探索阶段,但日益受到关注。郝枫和张圆(2019)运用工资风险法,利用2014 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naHousehold Income Project,CHIP)的城镇、农村及外来务工住户的所有个体成员数据,得到我国15~64岁人口的人均加权平均的健康资本价值量为258.48万元。彭菲(2021)运用条件价值方法,对成渝地区降低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生命价值进行了计算,最后估计出四川部分地区的统计生命价值约为402万元。尽管国内对生命价值评估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研究,但与国外研究相比,无论在研究对象还是测度方法均有待进一步拓展。
有关不同行业角度分析劳动者健康和工资风险的关系的范例。钱永坤(2012)等根据享乐工资理论,把四个矿井的5875名工人作为样本,确定了降低死亡风险与支付工资意愿之间的定量比例,估计矿工的生命价值约为212.13万元。彭小辉(2014)等基于改进模型得到的城镇农民工平均生命价值为936.56万元。虽然我国许多学者已经将统计生命价值的方法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但对过度劳动的补偿机制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三、理论分析
基于享乐主义工资理论,结合当前国内劳动者工资补偿现状,对劳动者的统计生命价值进行考察。理性人假设下,劳动者会自觉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假设收益指的是劳动者加班获得的额外工资,损失指的是劳动者加班导致的身体健康的损耗。若加班给劳动者带来的收益大于损失,则劳动者选择加班,反之亦然。故为了探究当下加班对劳动者带来的损益问题,引入冯诺依曼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在加班能获得加班报酬的前提下,风险厌恶者倾向于不会加班,并且十分在意自身的健康风险。而风险偏好者为了提高经济利益,会采取加班的方式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与劳动者的真实需求信息获取存在差异,为了显示出劳动者的真实偏好,参考张衔(2015)的研究,引入博弈模型探究其均衡。
(一)劳动供给方面
工人对于自己工资的满意度可以由效用ω与R风险来衡量,当工人过度劳动使得健康风险增加时,为了使劳动者的效用保持不变,必须增加劳动者工资来“抵消”健康风险增加所带来的效用的降低。
如图1,ω是劳动者不同工资的效用程度,R是健康风险。图1即为无差异曲线,U0、U1、U2是不同工资下劳动者的效用,效用越高,曲线越高,即U2>U1>U0,且同一曲线上不同的点的效用相同。
由图1可以看出,在边际替代率递减的规律下,无差异曲线凸向右下方。具体表现在同一个效用水平U1下,从A点移动到B点,风险减少的同时工资减少,即劳动者为了减少健康风险放弃一定的工资。
然而,不同劳动者的无差异曲线不同,对于相同风险的变动而导致的工资变动程度不同,能较好地体现出劳动者对风险偏好的敏感程度。图1中的U0和u0表示不同弹性的无差异曲线,当风险R提高,曲线U0为了维持原有的满意度而需要增加的ω大于曲线u0。即在曲线弹性方面U0>u0,所以U0为风险厌恶者;u0为风险偏好者,其在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偏好上存在异质性。
U0为风险厌恶者的无差异曲线,u0为风险偏好者的无差异曲线。显然,风险偏好者的无差异曲线u0比风险厌恶者的无差异曲线U0更平坦。对于风险偏好者来说,增加一定的风险要求提高的工资,相比于风险厌恶者更少,二者的效用水平才能不变。表明在同一个工资水平R下,风险厌恶者的最大效用工資比风险偏好者的最大效用工资更多。
(二)劳动需求方面
等利润曲线表示在一定利润水平下企业工资水平和劳动者工作风险的所有最优组合。所以从企业角度,将工资和风险之间的关系用等利润曲线表示。如图2为企业的一组等利润曲线,右下方曲线表示较低的工资水平和较高的利润水平。给定一个风险水平R0,即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下,等利润曲线OC1对应的工资水平为ω1,低于等利润曲线OC2和OC3的ω2和ω3。因此等利润曲线OC1代表的企业利润水平最高,OC2次之,OC3的利润水平最低。
如图2所示,在假设边际收益递减的作用下,等利润曲线凸向左上方,这具体表现为:在同一个利润水平OC2下若从点N移动到点M,随着劳动者工作风险的提高,工资也会增长,但工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这是由于当风险提高时,企业为保证劳动者健康,必须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所花费的成本也将随之提高,为保持利润不变,企业将对劳动者采取降薪措施。
然而,不同企业的等利润曲线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确保一定程度的风险控制方面花费了不同的成本。如果成本低,在同一利润水平下只要降低少量工资,利润曲线将是平坦的;如果成本高,在同一利润水平下则要降低更多工资,利润曲线是陡峭的。如图2所示,OC1和OCa分别表示企业1和企业a的等利润曲线,给定一个风险R0,企业1在与等利润曲线的交点处较平坦,说明企业1为了控制风险在R0附近,需要花费的成本较低;企业a在与等利润曲线的交点较陡峭,说明企业2为了控制风险在R0附近,需要花费的成本较高。
(三)劳动供需相互作用方面
结合劳动者的期望效用曲线与企业的等利润曲线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工人和企业相互选择的结果。对于风险厌恶者1来说,他的期望效用曲线EU1′与两个企业的等利润曲线都相交,也就是风险厌恶者1可以在企业1或企业2工作而获得期望效用,但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时劳动者的期望效用较低,倾向于选择期望效用曲线EU1与企业1等利润曲线相切的点工作,这时风险厌恶者1的期望效用曲线与两个企业的等利润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切点),劳动者1获得最大的期望效用。
同样的分析过程可以应用到风险偏好者2的工作选择上,风险偏好者 2会选择期望效用曲线EU1″与企业2的等利润曲线相切的B点工作,获得最大的期望效用。
如图4所示,点A和点B反映了工人实现期望效用最大化工作风险水平与工资水平的组合。如果把无数个像A、B这样的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上方的曲线ω(π),称为统计生命价值曲线。反映了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作用下,工作风险和企业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
图4中劳动者1的效用曲线EU1与企业1的等利润曲线OC1交于均衡点A;劳动者2的效用曲线EU2与企业2的等利润曲线OC2交于均衡点B。令Δω=ωB-ωA、ΔR=RB-RA,则ΔR为劳动者过度劳动增加的健康风险,Δω为相应的风险补偿,所以VSL=■就是统计生命价值。
(四)劳动和企业的博弈
假设市场存在两种企业:工作强度高的企业,即经常加班的企业;工作强度低的企业,即不经常加班的企业。
假设存在两种劳动者:愿意加班的风险偏好型劳动者;不愿意加班的风险厌恶型劳动者。
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存在博弈。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工资来保证劳动者保持足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工作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尽量降低员工工资来保证成本最小化。对于劳动者来说,一方面,要努力工作来保证足够多的工资,减少更多娱乐的休闲时间;另一方面,期望不努力工作而将更多时间用来娱乐和休闲,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对于一个愿意加班的风险偏好型劳动者,他在一个经常加班的企业获得的工资是3,该企业获得的收益也是3;他在一个不经常加班的企业获得的工资是1,企业获得的收益是2。对于一个不愿意加班的风险厌恶型劳动者,他在经常加班的企业获得的工资是2,企业获得的收益是1;他在一个不经常加班的企业获得的工资是2,企业获得的收益是2。所以理性的劳动者会加班,理性的企业也会加班。
这样,综合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会形成加班企业和愿意加班的风险偏好型劳动者的纳什均衡,各自获得3的利益。实际上,经常加班和愿意加班是一种最优组合。也就是说,倘若一位风险偏好型劳动者进入一家经常加班的企业,那么对于双方来说,这是一个短期共赢的局面。然而,对于风险偏好型劳动者,加班换来的高效益是以损耗生命健康价值为代价的,增加了劳动者的健康风险。长此以往,生命健康价值损耗带来的工作效率降低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转嫁到企业生产上。
对于不愿意加班的风险厌恶型劳动者和不要求加班的企业的组合,他们各自获得2的利益,看起来这个利益不及上述的组合,但这种组合不会对劳动者的健康价值造成损耗,降低了劳动者的健康风险,增加了劳动者闲暇和娱乐的时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制定一个劳动补偿机制则至关重要,这决定了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形成长期共赢的局面。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从国内外统计生命价值相关研究方法出发,以享乐主义工资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为基础,在劳动者与企业博弈过程中分析我国统计生命价值理论。
在对国内外统计生命价值相关文献回顾后发现,我国相关理论分析略有不足,对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统计生命价值分析少之又少,极大限制了我国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虽然国家对此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但终究起步过晚,不论是相关测度方法,还是相关文献研究都有待提高。
在对劳动者与企业博弈分析中发现,虽然风险偏好型劳动者与经常加班的企业是一个纳什均衡。但是由于风险偏好型劳动者相对较少,且企业考虑到利润率问题而不愿支付更多健康损失补贴,这种纳什均衡很难形成。现实生活,更多的是风险厌恶型劳动者与经常加班的企业这一组合,迫于生活压力,劳动者只能被企业压榨却难以得到同等价值的健康风险补贴,极大地增加了劳动者健康風险。
统计生命价值不同于GDP这种直观价值,而是国民经济的内在价值,统计生命价值的提高有助于国民经济增长。为了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将统计生命价值研究提上日程,加大对统计生命价值相关研究的投入,完善相关研究测算方法,改善研究环境。
二是健全健康风险补偿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工作强度及加班强度评定标准,从根源上规范加班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强化对工伤的判定标准,防止企业钻漏洞致使劳动者无法得到合适补偿。
三是在思想教育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居民对健康建设认识,推行健康工作的思想建设。让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认识到健康风险补偿的重要意义,转变人民思想观念。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力量,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全社会一起监督监控,加强劳动风险与补偿之间的均衡。
参考文献:
[1]Viscusi W K,Aldy J E.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A critical review of market estimates throughout the world[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2013,27(01):5-76.
[2]Shanmugam K R.Valuation of life and injury risk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India[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0,16(04):379-389.
[3]Viscusi W K.Pricing the Global Health Risk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2020,61(02):101-128.
[4]Viscusi W K.Best Estimate Selection Bias in the Value of a Statistical Life[J].Journal of Benefit-Cost Analysis,2018,9(02):205-246.
[5]Hoffmann S,Krupnick A,Qin P.Building a Set of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Studies:Estimates of Chinese Willingness to Pay to Reduce Mortality Risk[J].Journal of Benefit-Cost Analysis,2017,8(02):1-39.
[6]梅强,陆玉梅.人的生命价值评估方法述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3):56-61.
[7]叶星,杜乐佳.略论统计生命价值方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0(05):117-122.
[8]郝枫,张圆.“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居民健康资本测度[J].人口与经济,2019(01):14-30.
[9]彭菲,李雪,马国霞,周颖,於方,张衍燊,杨威杉.成渝地区大气污染生命统计价值评价研究——基于单边界二分式的条件价值法[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01):136-141+111.
[10]钱永坤.煤矿工人“统计”的生命价值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04):89-93.
[11]彭小辉,王常伟,史清华.城市农民工生命统计价值研究:基于改进的特征工资模型——来自上海的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1):52-61.
[12]张衔,许清清.基于非对称博弈模型的劳资关系研究——兼论“囚徒困境”的局限性[J].财经问题研究,2015(05):124-128.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