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镇化背景下瑶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黎平县雷洞水口镇金城瑶族武术为例

时间:2024-06-19

冯 霞,吴 燕

( 1.铜仁学院 大健康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城镇化背景下瑶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以黎平县雷洞水口镇金城瑶族武术为例

冯 霞1,吴 燕2

( 1.铜仁学院 大健康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从城镇化视角,以黎平县雷洞水口镇金城瑶族为田野调查点,搜集整理了瑶族传统武术中两套拳术,两套棍术的动作要领,研究城镇化与瑶族武术的生存困境,发现面临城镇化的冲击,瑶族武术也进行着主动的文化调适,包括民间自组织的延续和发展,传统武术的功能演变。

城镇化;瑶族武术;文化调适

一、历史起源

据历史记载,黎平县雷洞水口镇金城村是三百年前从云南四川等地搬迁过来的瑶族后裔,这里交通闭塞,山高林密,有条老路连通广西。建村以来,常有广西人入村偷窃抢劫,给瑶族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村民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出入便三五成群结伴而行,但依然无法有效遏制偷窃抢劫现象的发生。于是,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自身智慧,结合狩猎、劳作和动物动作,在自创武术套路和外出学武的基础上,创编了多种武术套路。瑶族传统武术主要分为拳术、棍术和刀术,金城村村寨流传的拳术、棍术和刀术共有17套。其中拳术为6套,棍术8套,刀术3套。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以防为主、攻防并用,动作幅度小、简洁、干脆、刚劲、有力、实用,每套只有几个基本动作,可灵活变化[1]。

二、瑶族武术中拳术和棍术的简要介绍

金城村瑶族拳术和棍术共有17套,本次走访主要考察了2套拳术、2套棍术。

(一)两套拳术的动作要领

第一套:左上两步同时击掌,双手依次经内往外抡臂,左膝跪地,右手以肘关节为轴经内右上往外掰,左手放于胯侧。上右步同时击掌,上左步右膝跪地,双手依次经内往外抡臂,左手以肘关节为轴经内由上往外掰,右手放于胯侧,起身提左腿上步砍掌;提左腿上步同时击掌,上右步,跪左膝扳右拳;起身退右步,再上右步,跪左膝抡臂砸右拳,左拳收于右胸前。起身左跨一步击掌抡臂,跪左膝扳右拳,起左膝砸左拳;击掌右跨一步抡臂,击掌左跨一步抡臂,收势。

第二套:击掌右转先上左步,再上右步,左掌放于右胸前,右掌放于右胯侧;转身右脚开始上步,再上左步,右掌放于左胸前,左掌放于左胯侧;击掌右转先上左步,再上右步,跪左膝扳右拳;提右腿,放右腿砸右拳;击掌左转先上右步,再上左步,跪右膝扳左拳;提左腿,放左腿砸左拳;击掌右转先上左步,再上右步,跪左膝扳右拳,起左膝再扳左拳;击掌上左腿转身跪右膝扳左拳,起右膝再扳右拳;右转上左步,上右步,跪左膝扳右拳;起身提右膝砸右拳;击掌起身左转,上右步,上左步,跪右膝扳左拳;起身提左膝砸左拳;重心后移同时击掌,提左腿,左拳放于右胸前,右拳放于右胯侧,上左腿,重心前移,提右腿,出下勾拳;右腿后放同时击掌,虚步左脚点地,右手劈掌,上左脚,上右脚转身,下蹲砸右拳,砸左拳;收势。

(二)两套棍术的动作要领

第一套:预备姿势:立正姿势,右手反握立棍。

起势:抬右腿踢棍,先右上两步,转身左上两步,主要为守;再右上两步接小跳步劈棍,左上两步接小跳步劈棍,再右上两步接小跳步劈棍,左上两步,小跳步劈棍接撩棍,左侧双脚跳点棍,右侧双脚跳点棍,主要为攻;收势。

第二套:预备姿势:立正姿势,右手反握立棍。

起势:抬腿踢棍,重心右移,踢左腿上左步,再上右步转身,跪左膝提撩棍,起身提右脚上右脚劈棍;左转上右步,上左步转身,跪右膝提撩棍,起身提左脚,上左步劈棍;右转上左步,再上右步转身,跪左膝提撩棍,起身提右脚上右脚劈棍;左转上右步,上左步转身,跪右膝提撩棍,起身提左脚,上左步劈棍;收左腿,换重心,右脚向左侧上步转身劈棍;收右腿,换重心,左脚向右侧上步转身劈棍;提左腿,放左腿同时挑棍;收左腿,上左步,再上右步转身马步右点棍、左点棍;收势。

金城村瑶族的拳术和棍术动作开始时均有鞠躬动作,双手胸前击掌,十指交叉相扣上举至头顶后行鞠躬礼。套路中的步法多为弧形上步。主要是拜天地,而有对手时就是拜对手,表示尊敬。打拳或舞棍时均会发出嘶吼,表示自己很强大,不惧怕对手。所需场地小,灵活性大。

三、城镇化与传统武术的调适

(一)城镇化与瑶族武术的生存困境

城镇化是一项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活动,对发展国家经济、缩小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镇化所倡导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作为现代科技、文化的集中地成为了“现代化的先导和主体,农村被动地跟随其后”[2],“西部广大民族地区在城镇化进程赋予经济繁荣的同时,带来了诸多发展现实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现代与传统的双重张力不仅‘涵化’了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态结构,对于赖以生存的传统体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3]。黎平县雷洞水口镇金城村虽然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和交通的相对落后而处于现代文化的边缘,发展滞后,经济生活方式单一,但随着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伴随而来的文化传播活动,瑶族也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与城市的接轨,该地区发生着数千年来生活方式的巨变。首先,治安服务实现了公共化,治安条件大为改善,入村抢劫事件几近绝迹,传统武术的生存土壤发生了极大的嬗变。其次,绝大多数青壮年男子步入了走出大山踏入迥异文化体的路途,开始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开始主动、被动地接受着全新的文化,“师徒传承、身传心授”的武术传承模式丧失了传统的人力密集的基础。另外,该村基础教育薄弱,整体教育水平严重滞后,中年以上男子绝大多数为文盲,全村仅有初中生10多人、高中生4人,大学生至今未有,这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传统武术不至于被现代化大洪流冲刷。但另一方面,瑶族武术在现代社会的调适也缺少了文化自觉和多途径的能力。

(二)瑶族武术的文化调适

1.民族自组织的延续和发展

组织化是瑶族武术得以存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金城村瑶族武术传人极少,现村里只有一位73岁的名叫沈银求的老师傅,能较为完整地打整套拳术和棍术,村民武术均由他教授。该村村民克服种种困难,采取每年正月或二月农闲和务工人员大量返家期间,随机选取在某户村民家举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体训练,农忙时也偷闲在田间地里演练自娱,才得以使拳术和棍术较为完整地传承下来。成年男子每年集训期间,15天练基本功,15天对练比赛。集训须经考核合格后方能结束,如合格就一月的时间,如不合格,则会一直练直至合格为止。而刀法不进行具体练习,仅由老师傅作简单介绍。未成年男子的操练采用每年学一招的方式进行。瑶族武术主要在本村流传,有时也收一些外来弟子,但有些套路不外传。金城村瑶族村民参加武术集训的动力来自于潜移默化的文化认同,另外,民间组织和政府组织的主动联姻对于瑶族民族传统文化来说取得了一种外部认同,更明确一点说是取得了主流文化和政府的认同。通过在公开场合的各种展示,瑶族村民在与外界社会的接触和民族文化的展示过程中逐渐获得了文化自信和自尊,进而强化了民族文化认同。瑶族武术文化在文化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合力推动下,具有了一定的文化调试动机和能力。

2.武术在本土文化中功能的演变

金城村瑶族由于远离现代城市中心,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并未过度侵入,村民们依然保持着比较质朴的公共生活方式和娱乐生活方式。治安服务公共化后,瑶族武术失去了其防身自卫的存在价值,但易于操练,易于集体练习,村里老幼皆会等特点,使瑶族武术逐渐演变为集延续民族传统、公共娱乐生活方式、强身健体等多元目标与一体的文化载体。候鸟迁徙式的农村劳动力回乡之后,这些平时散落各个地域的村民们籍此少有的集体练习时机互通时事,聊天话家常,交换、获取务工信息,共同谈论务工经历,用这些文化主体的话说“好玩”、“热闹”。这成为增进村民交流、凝聚金城村瑶族各个文化主体的活动,也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调适的舞台,这种调适赋予了瑶族武术新的生命活力。

目前,金城村瑶族作为瑶族支系,是瑶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金城村瑶族武术也是瑶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走访和考察,发现该村武术面临着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共同问题,失去了传统的生存土壤和传承方式,但其又表现出了积极的文化嬗变,在村民们的新生活方式中寻求到了立足之地。

[1] 杨盛中.黎平县民族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和出路:城市取向的乡村教育何以超越[C]//乡土的逃离和回归.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 陈振勇.传统与变迁: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

Study on the 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Yao People’s Martial Arts o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Jinchen Yao People’s martial art in Leidong and Shuikou Town,Liping County,Guizhou Province

FENG Xia1,WU Yan2
( 1. 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 Sciences,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 ,Guizhou 55430,China;2.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

This paper,taking Jinchen Yao People’s martial art in Leidong and Shuikou Town,Liping County as a research object,has a probe on exercise essentials of this traditional martial art as well as its survival predicament o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It is found that Yao People are having an active adjustment culturally to their martial art in face of the shock caused by urbanization,including the reservation of this traditional martial art,the development of self-organizing martial art groups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function.

urbanization,Yao People’s martial art,cultural adjustment

G852.9

A

1673-9639 (2016) 05-0156-03

(责任编辑 鲁娜娜)(责任校对 王小聪)(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04-25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13]11号)。

冯 霞(1981-),女,贵州沿河人,土家族,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传统体育文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