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云浮市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与障碍度分析

时间:2024-04-24

刘蔼霞 陈漫漫 凌凯诺 温珈迎 谭晓彤 张秋

摘要:正确协调统筹人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是新时代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战略思维。以粤北地区典型区域云浮市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阻碍度模型对云浮市2010-2020年人口、经济、环境三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为推进云浮市抓住融湾协同发展机遇,推动广东省高质量均衡全面发展和加快协调“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的构建提供建议,同时为全国其他发展不均衡区域提供经验模式参考。

关键词: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发展阻碍因素;云浮市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广东省粤北地区的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水平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其进一步协调发展却面临着人口基数和素质亟待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环境资源容量不足等问题。对此,广东省“十四五”明确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引领全省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见,正确协调统筹人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已成为新时代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战略思维。

作为连接广东省珠三角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粤北地区云浮市的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不仅对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广东省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也有重要价值。鉴于既有文献的研究单元极少涉及广东省内单个地级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本文選取云浮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浮市2010-2020年人口、经济与环境三系统进行耦合协调研究,运用阻碍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状况进行阻碍因素分析,充分挖掘该市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和困难。

二、研究区域概况

粤北地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五个地级市。粤北区域面积占全省的42.9%,2021年粤北地区DGP仅占全省的5.855%。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推动粤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云浮市依傍西江,东接珠江三角洲,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肇庆、江门三市,地理环境较为优越,是连接广东省珠三角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饮用水源涵养地之一。

云浮市“十四五”规划指出,云浮市要努力实现省委赋予云浮“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定位。但云浮市作为省内GDP排名靠后的城市,其在社会整体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口方面,云浮市人口规模尚小,人口流失较为严重,但人口城镇化率逐年优化。经济方面,云浮市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主,但其 GDP一直徘徊于全省下游,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升级。环境方面, 2020年云浮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8.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三、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以云浮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年限为2010-2020年,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云浮市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公报。对于个别缺失数据,已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全。本文拟用31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详见表1。

(一)极差标准化法

鉴于本文评价指标众多且存在计量单位差异,因此需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异。

(二)熵权法及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明在综合评价中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Xij的比重pij:

第二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第三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第四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第五步,各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

式中,令f(x)、g(y)、h(z)分别为云浮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越大,说明该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越高。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是一种动态关联关系的数值体现,可反映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程度,取值范围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系统间的关联度越强: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为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γ均为待定系数。根据人口、经济和环境三系统间的发展关系,以及前文学者的研究,本研究将f(x)、g(y)、h(z)3个待定系数拟定为0.2、0.4、0.4。

(四)障碍度模型

本文运用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析影响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阻碍因子,阻碍度公式如下:

其中,Fi为因子贡献度,Fi=Wi×ωij, Wi为第i个准则层指标权重,ωij为第i个准则层指标所属的第j个单项指标的权重;Ii为指标偏离度,Ii=1-Xij,Yij为标准化值。

四、结果

(一)云浮市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见图 1,云浮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D)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0.1290上升到2020年的0.2931,耦合协调类别从严重耦合失调类到中度耦合失调类,系统状态由无序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浮市人口、经济和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越来越高,但耦合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与实现系统优质协调耦合还有较大的差距。发展初期,由于云浮市处于广东省的西北部,距离珠三角中心区域较远,再加上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具有较强的虹吸效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且本地没有强势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较慢,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低。2012年云浮“双转移”战略成效显著,四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迅猛发展,对人口素质、生态环境等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也让云浮市三系统耦合协调类型迈向中度失调类别。虽然云浮市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但工业化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威胁,这也是2016年云浮市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二)障碍度诊断结果

通过障碍度模型计算,分析阻碍云浮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本研究发现2010-2020年,云浮市在人口、经济与环境均存在影响系统耦合协调状况的阻碍因素,其中主要集中在经济与人口方面。从障碍度排序的总体情况来看,经济方面的障碍因素指标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层面;人口方面的障碍因素指标则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和人口結构层面。其中,2010-2013年,障碍度排序前三的依次为年末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数、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口方面,2010-2014年期间云浮市常住人口数呈缓慢增长态势,但人口数量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2014年至2016年期间,随着云浮“十二五”的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开展,云浮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提速增效,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云浮的城市吸引力得到了提高。随着人口规模的逐渐增大,人口密度成为2016-2019年排序第一的障碍度因素。

环境方面,云浮市的平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12.82m2,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15.52m2)。随着2016年云浮市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云浮市政府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城乡环境逐渐优化,规划建设的西江新城初见成效,2016年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为19.22m2,城市绿化率的持续提高,为建设现代生态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居于2020年障碍度排序的第一。

经济方面,2016-2019年,障碍度排序第二由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数变化为第一产业产值占比。除此之外,排序前五的环境指标主要为单位GDP电耗增长速度、工业废气排放量;经济指标主要为GDP增长率、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从累积障碍度来看,2010-2020年障碍因子的累积障碍度不断上升,意味着阻碍云浮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因素越来越集中。截至2020年,已有14个指标的障碍度清零。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人口、经济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粤北地区云浮市2010-2020年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的研究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人口发展优于经济发展,环境效益相对滞后。十年间云浮市城镇常住人口数逐年增加,表明云浮市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二是云浮市人口、经济和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类别从严重耦合失调类到中度耦合失调类,系统状态由无序向有序的方向发展。云浮市三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越来越高,但与实现系统优质协调耦合还有较大的差距。三是截至2020年,云浮市已有14个指标的障碍度清零。制约云浮市人口-经济-环境三系统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集中在人口与经济方面。

(二)建议

1.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和形态

十年间,云浮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年末常住人口数不断增长,人口密度增加,人口结构持续优化。十年来,云浮市政府着力打造“三轴联三片”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中心城区(县城)首位度持续提升,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美丽圩镇建设加快推进,加速了云浮的城镇化进程。云浮市要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和形态,加快交通、卫生、安全、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多城市就业岗位,促进进城群众稳就业,提高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引导人口有序向市区、县城、中心镇集聚发展。

2. 持续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级化进程,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云浮市以石材特色产业为主的大部分工业企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力较弱。同时高耗能、低效益的传统粗放发展方式是以损耗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良经济发展模式,直接制约总体的耦合协调水平。虽然近些年云浮市已逐步开展绿色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但目前粗放式发展的传统工业体量仍较大。

因此,未来云浮市要不断深化对产业结构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优化升级。在第一产业方面,云浮市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在第二产业方面,助推产业从“制造”到“智造”,从“粗放式发展”到“低碳循环发展”;政府要给予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绿色科技赋能特色石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南药产业。第三产业方面,云浮市要做好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产业链,助力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发布及落实,云浮市逐步重视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互相作用关系、纠正以牺牲生态环境的恶性发展方式。云浮市经济转型与环境治理初显成效,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各指标发展不断改善。云浮市要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协同发展之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产业生态化方面,云浮市要加强“双碳”循环新格局认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推动产业和消费升级,切实提升在省内“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产业化方面,云浮市要继续坚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进行深入互动,把握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的建设,关注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厚植绿色生态优势,显著提高云浮市综合发展水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道路云浮市要继续走深走实,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的核心竞争力,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美丽经济”,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

4.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建立健全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

目前云浮市仍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诉求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加剧,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总量性、结构性不匹配的问题。云浮市“十四五”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化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生态共济、民生共建的融湾协同发展,建设绿色共赢新云浮。因此应加快推进“多项融合”的规划联系。人口方面,政府要继续强化人才引育的政策,目前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作为云浮市唯一的本科院校,其承担着推动云浮市经济发展、人才储备的职责,云浮市要继续强化高校科研机构入驻优惠政策,有效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优秀人才。经济方面,云浮市要持续深化科技赋能经济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环境方面,云浮市要继续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参与融湾建设,建立健全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辐射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云浮市是连接广东省珠三角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作为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机遇。2019年以来,云浮市发布了《云浮市关于加快融湾发展推进“六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持续参与融湾建设的政策规划。“十四五”时期云浮市将加快融湾发展,推进“六地”建设发展重点。云浮市要强化与珠三角城市的区域联动,建立健全人口、经济、环境系统新的协调发展形态。人口方面,不断加强湾区城市人才的合作及引进,继续深化“湾区研发,云浮转化”的合作模式。经济方面,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链外溢转移,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集群布局。环境方面,持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造湾区生态涵养地。因此,云浮市应在战略层面上把控、统筹发展全局,不断健全融湾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能合作发展新途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付娇,黄银洲,唐菊.甘肃省经济与人口发展耦合研究[J].中國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S1):49-53.

[2]卢俊宇,黄贤金,陈逸,等.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省级区域碳足迹时空演变分析[J].地理研究,2013,32(02):326-336.

[3]Gregory C Unruh. Understand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00,28(12).

[4]赵立新,吴迪.生态压力人口研究——兼析中国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地区差异[J].人口学刊,2015,37(06):25-36.

[5]宋洁.黄河流域人口-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1,37(04):185-188.

[6]姜磊,柏玲,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788-799.

[7]王宏卫,刘勤,柴春梅,等.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03):78-83.

[8]贺三维,邵玺.京津冀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8,38(01):95-102.

[9]王雯雯,何刚,朱艳娜,等.安徽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动态演变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2):57-62.

[10]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02):76-82.

[11]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67(10):1299-1307.

[12]孙才志,董璐,郑德凤.中国农村水贫困风险评价、障碍因子及阻力类型分析[J].资源科学,2014,36(05):895-905.

*基金项目:云浮市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绿富双赢战略背景下云浮市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驱动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22云研社【13】号);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项目“全域融湾战略背景下广东省云浮市人口-经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及阻碍因素分析研究”(项目编号:pdjh2022b0272)。

(作者单位:刘蔼霞,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陈漫漫、凌凯诺、温珈迎、谭晓彤、张秋,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张秋为通信作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