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赵洪硕 常凯
摘要: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有助于掌握信阳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为研究区,构建包括环境资源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3个因素,9个参评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客观评价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对各指标评价结果展开分析。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2018达到相对最高值;2016-2019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环境资源可持续性及社会可接受性持续提高;经济可行性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有待提升。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虽然整体水平居高不下,但仍有发展空间,针对层次分析法(AHP)的量化结果分析,今后信阳市政府应加强土地资源生态利用,加大专项资金和科技投入,完善土地制度管理和监督机制,从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信阳市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强调:“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凸显了土地可持续利用在土地资源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信阳市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确定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自“1335”工作布局實施以来,该市依托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 12 位,较上年前移3个位次,全市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但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需求处于高位运行状况,土地产出效益低、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渐凸显,如何实现信阳市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互协调,是该市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能够充分掌握信阳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分析工具,从而实现信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其目标具有多维性。从目前研究来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已经逐步简化为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及资源环境可持续三个方面;具体包括人均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林地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评价方法已经转为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如熵权法、生态足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较先进,但较多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难以保证,且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复杂,类型多样。因此,评价方法应考虑目标多维性、指标独立性。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对方案进行协调性分析,使得方案之间互不影响,通过一致性检验即满足指标间相互独立性,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信阳市作为重要的农业区,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本文借鉴既往研究成果,以信阳市为基本评价单元,构建包括环境资源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3个因素、9个参评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以期完善信阳市土地利用规划。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信阳市位于淮河上游,地处东经113°45″至115°55″、北纬30°23″至32°27″之间,东接安徽,南临湖北,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粮食核心产区。截至2022年年末,信阳市下辖8县2区,行政区划总面积为18916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为618.6万人,城镇化率达51.76%。全市生产总值为3196.2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河南省前列。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土地质量退化、耕地减少、用地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逐步凸显,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粮食安全成为潜在风险隐患。为深入了解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详细量化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自《信阳统计年鉴(2017-2021)》、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2020)、信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等资料。
二、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结合信阳市实际发展现状,参考孙茜、韩锦辉等人构建的评价体系,构建了以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层(X),环境资源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为准则层(Y),9个参评因子为指标层(Z)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涵如下:
1. 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反映了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基于此,本文共选取森林覆盖率Z1(%)、人均耕地面积Z2(hm2/人)、土地垦殖率Z3(%)等方面的指标。
2. 经济可行性(Y2)主要反映土地投入产出的产品及服务价值,基于经济效益衡量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本文选取人均GDPZ4(万元)、GDP增长率Z5(%)、第三产业比重Z6(%)等指标反映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经济效益方面的合理性。
3. 社会可接受性(Y3)反映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下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文明程度。基于此,本文从人地关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选取人口密度Z7(人/km2)、城镇化率Z8(%)、城乡居民收入比Z9(%)3个指标。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值。通过调查问卷邀请与本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准则层(Y)、指标层(Z)的影响因子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如下:
1. 采用方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权重值。通过计算得到:Y1 Y2 Y3的特征向量为(1.494,0.928,0.721)T;Z1 Z2 Z3的特征向量为(1.339,0.874,0.855)T;Z4 Z5 Z6的特征向量为(1.357,0.737,1.000)T;Z7 Z8 Z9的特征向量为(1.710,0.721,0.811)T。准则层(Y)、指标层(Z)的权重值如表1所示。
2. 通过SPSSAU软件对单层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判断矩阵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得到:CR(X)=0.001<0.1,CR(Y1)=0.058<0.1,CR(Y2)=0.010<0.1,CR(Y3)=0.028<0.1,说明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具有合理性;其准则层(Y)、指标层(Z)的权重系数(表1)可以作为参考标准。
(三)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由于原始数据量纲有差异,指标之间欠缺可比性,本文通过百分比标准化法对信阳市原始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若原始数据为正向指标:
若原始数据为负向指标:
式(1)、式(2):rj代表量化值,aj,bj分别代表实际值、目标值。通过计算得到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量化值,如表2所示。
(四)可持續利用综合评价
本文通过加权法对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如下:
式(3)中F代表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值,rj代表量化值,Wi代表权重值。根据表3判断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高低。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将表2数据代入前文式(3),得出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准则层(Y)、目标层(X)评价结果,详情见表4和图1。
由表4评价结果可知,2018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值相对较高,2020年处于较低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整体水平变化不大,波动较为平缓。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层(X)、准则层(Y)的评价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目标层(X)评价结果分析
从图1及表4综合评价结果可知,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波动较为平缓;由2016年的0.7947上升到 2018年的0.8378,增幅约为5.4%;2018-2020年则持续下降。参考表3评价标准,发现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经历两个阶段变化,2016-2018年由初级可持续利用阶段过渡到可持续利用阶段,2019-2020年又回归至初级可持续利用阶段。可见,信阳市土地利用方式仍需完善,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仍是信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二)准则层(Y)评价结果分析
1. 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
从表4和图1的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评价结果来看,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方面评价分值最高,呈现先稳定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具体分为三个阶段。2016-2017年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处于平缓阶段;2017-2019年则逐步上升,从2017年的0.9262上升到2019年的0.9861,增幅约为6.1%,表明2017-2019年信阳市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而2019-2020年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开始下降,下降幅度约为12.1%,表明这一时期信阳市在环境资源治理及保护方面有所忽略。总体来看,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近五年来变化较小,评价分值居高不下,但在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下,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2. 经济可行性(Y2)
从图表评价结果可知,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经济可行性(Y2)方面最低,但有缓慢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0.6200上升到2018年的0.6653,增幅约为7.3%,呈上升趋势;而在2018年开始下降,随后又呈缓慢上升趋势。参考表3评价标准,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可行性(Y2)在2017年处于可持续利用起始阶段,其余年份虽然处于初级可持续利用阶段,但与此阶段最低基础分值0.60较为接近,仅是刚进入初级可持续利用阶段。因此,信阳市土地利用下的经济效益仍有提升空间。
3. 社会可接受性(Y3)
由图表可知,社会可接受性(Y3)评价分值由2016年的0.7500上升到2019 年的0.7774,增加了0.0274,增幅约为3.7%,呈缓慢上升趋势;2019-2020年开始下降,降低幅度约为12.4%。总体来看,社会可接受性(Y3)评价分值在图表中位列第三,其波动趋势与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较为接近。可见,信阳市土地利用在社会可接受性(Y3)方面有拓展空间,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借鉴既往研究成果,结合土地利用复杂特性,构建包括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经济可行性(Y2)、社会可接受性(Y3)3个因素,9个参评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做出评价,结果显示:
从目标层(X)评价结果来看,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波动较为平缓;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经历了初级可持续利用到可持续利用再到初级可持续利用的两个阶段。信阳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保护整治的有效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从准则层(Y)评价结果来看,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环境资源可持续性(Y1)方面评价分值最高,呈先稳定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整体评价分值居高不下;经济可行性(Y2)方面最低,但有缓慢上升趋势;社会可接受性(Y3)方面,评价分值位列第三,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表明该市土地利用的社会可接受性(Y3)仍有上升空间,区域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二)建议
土地可持续利用关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根据本研究结果,2016-2020年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也面临着较大压力。随着信阳市“1335”工作布局的加快实施,土地资源的“负荷量”将会增大,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对此,结合信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土地资源生态利用。信阳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确定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应当倡导绿色工业,防止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入土壤及河流中。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加强土地资源生态利用,推进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生态城市”的形成。
加大专项资金和科技投入。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源,信阳市目前土地产出效益一般,应加大专项资金和科技的投入,以期促进土地产出效益的提高。第一,以专项资金大力推进信阳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公共领域的建设,与其他城市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第二,在信阳市建设用地利用等方面投入高新技术,深层次挖掘区域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土地制度管理和监督机制。信阳市作为农业大市,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应当完善土地制度管理和监督机制。第一,科学编制信阳市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规划修编保障信阳市可持续发展。第二,坚持“科学、有序、合理”原则,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做好信阳市土地收储、出让等工作,全力保障土地供应。第三,通过ArcGIS等科技管理手段,对收集的土地资源信息录入、整理、建立数据库,若发现违法用地,严格按照信阳市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给予严厉处罚,切实维护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S].2021.
[2]李修峰,周丁扬.城市近郊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04):122-127.
[3]张正峰.面向SDGs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10):48-55.
[4]高顺前,杨柳.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3(02):13-18.
[5]员开奇,董捷.低碳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01):226-231+236.
[6]苏晨晨,周奥,潘玉翠,王瑷玲.基于PCA的龙口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2):96-103.
[7]张静.汉中市土地利用綜合效益评价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02):115-120.
[8]王越,黄义忠,关玉龙.生态脆弱的民族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云南省泸水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08):226-233.
[9]苗红萍,王晓伟.基于生态足迹的哈萨克斯坦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世界农业,2014(07):55-59.
[10]杨皓,张贵军,葛智超,徐大海,朱永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涞水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4):6199-6203.
[11]杨子生,杨诗琴,杨人懿,王佳,吴秋菊.基于利用视角的土地资源分类方法探讨[J].资源科学,2021,43(11):2173-2191.
[12]黄硕磊,何奕忻,杨早,鞠佩君,阳小成,王凯伦,冯毅,陈槐,吴宁.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28(06):1635-1645.
[13]孙茜,张小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04):224-226+230.
[14]韩锦辉,赵文晋,杨天通,王斯勃.基于改进TOPSIS法的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3):279-284+291.
[15]刘志涛,苏根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评价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6):41-47.
(作者单位:赵洪硕,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常凯,固始县发改委节能监察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