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于甘肃省五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4-06-19

张娅琼,邵 华,詹雯丽,许兴宇

(甘肃政法大学 a.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b.民商经济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加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是“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内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学习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发展和创造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互联网+教育”新思维,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注重优质学习资源共享、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开放教育与终身学习新思想,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跨界融合,共同打造教育的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网络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包括优质资源数字覆盖、打造智慧丰富的教育平台、智能教学普遍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二是深化教育治理模式的变革,包括教育治理向数据驱动、各方主体多元协同、优化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评价多元化[2];三是教育理念向现代性和开放性转变,包括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信息化教育规律、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最终实现终身教育。“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形成了一个集丰富的数字内容、智能化学习模式、数字化教育资源升级、混合式教学设计为一体的互联网教育新生态,通过教育数字化建设赋能高校培养综合化人才与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目标。

2 调查过程

为进一步了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课题组成员选取了甘肃省五所高校作为调查样点,主要以兰州市高校为主,以及部分市属高校。问卷内容包括“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课程设置、政策机制、多元化教学模式等方面,涵盖了法学、文学、工程、教育学、生物科学、数学、自动化、经济管理、网络安全与大数据等专业类型。本次调研共发放电子问卷1283份,回收1283份,有效率为100%。

通过调查问卷法、小组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针对高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进行小组访谈、对已经创业的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与访谈,对创新创业教育主管部门及部分教师进行访谈,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综合分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教育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师资队伍、“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对“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了解情况

为了解大学生对“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认知的总体情况,采用了描述性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如表1所示)。在教育理念方面,74.2%的学生认为“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72.49%的学生认为在学习思维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线上学习的模式,70.23%的学生认为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50.74%的学生认为可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在教育实践方面,60.41%的学生认为主要是以创新创业类的线上课程教学,选择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占比59%,53.4%的学生认为学校与行业、企业和社会之间开展合作与53.16%的学生认为开设的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确“互联网+教育”是一种集教育资源共享、网络获取知识、教学模式多样为一体的新型教育理念,同时推动产教融合、打造实践教学体系、跨专业融合、创新教学方式与质量评价,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构建动态可持续更新的信息网络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3],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表1 对“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了解情况

3.2 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的认知情况

政府和学校一直以来是教育资源供给的两大主体,而社会上蕴藏的丰富资源难以为教育提供有效服务[4]。在对“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和互联网平台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分别占比80.67%、66.1%、64.93%,选择个体和其他主体的分别占比27.44%和1.17%。从以上数据得知,如何分配丰富的社会资源,进一步培育社会其他的供给主体,就需要政府部门创新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在政策上扶持高校购买标准化的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数字教学平台服务效率、联合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体共同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服务,形成协同教育和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高校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频率调查中,45.21%的学生认为较为频繁,39.20%的学生认为培训的频率一般,9.43%的学生认为非常频繁,6.16%的学生认为不频繁。项目实践与跨专业结合的教学设计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利用各类教育平台实现网络空间的常态化应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转变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中的实际需求和问题。

3.3 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认知情况

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是推动“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高校精准教学,企业提供实践平台、研究所进行研发的良性循环系统,形成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认知情况调查中,74.90%的学生认为教师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协同育人的合作教学模式;76.70%的学生认为学校要积极和企业、研究院形成长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70.93%的学生认为要依据高校的科技创新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相结合;63.52%的学生认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57.13%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53.86%的学生认为教师要通过多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50.97%的学生认为高校要以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助推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向纵深化发展,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企业的教育实践基地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个体与外界的互联互通,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源紧密连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

3.4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认知情况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赛事能够直接检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在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认知情况调查中(表2所示),70.46%学生认为大多数学生对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62.67%的学生认为很多活动的时效性不高,主要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缺乏实践方面的训练;64.85%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氛围不够浓厚;64.93%的学生认为很多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49.88%的学生认为媒介素养能力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部分高校虽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是与校团委、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研究生院等服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意识不强,媒介素养较低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欠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科技园和创客空间平台利用率不高,未形成有机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统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表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认知情况

4 结论

4.1 以价值性目标为导向,增强学生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价值性引导。在全面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建设部署下,“制定和实施未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时必须转变短期功利性的培养目标”[5]。高校应以全面培育和扶持创新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满足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的短期目标与培养互联网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长期目标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教育创新活力。拓展学生的“互联网+教育”思维,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互联网+教育”对现代教育体系和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驱动个性化学习。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观,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新环境。

4.2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多方协同的教育新生态

“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数字资源需求多、多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在互联网的支撑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加紧密,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等多方协同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教育信息化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高校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打造“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其中包括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线下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纳入培养方案之外,开设互联网创新创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还要加大慕课(MOOC)、智慧树、学习通等互联网平台资源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和规律。构建新时代双导师队伍,强化教师信息素养,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适配的学习指导与服务。与此同时,高校要与企业合作搭建能够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积累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府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通过制定政策推动“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强化信息技术整合,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结合不同高校实际情况打造大学生网络教育生态链,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推进校内外数字校园建设,将学校、家庭、社区等学生活动场景有机连接在一起,通过机制创新以鼓励其提供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和服务,形成家校协同共育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因此,推进“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等多个主体之间协同联动,才能有效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力量。

4.3 建设“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动能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够在信息化、规模化的教育环境中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新兴技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乃至学生的终身学习影响巨大,高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人问题上,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并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重点,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意识,建立数字学习档案,其中包括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参与项目情况、线上线下课业完成和社会实践情况等的记录,同时引导学生选修校外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将在校教育与校外的非正式学习相结合,所获得的成果和各类业绩纳入到学分考核中,激励学生终身学习,实现“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