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曹秋萍 张茜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人、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早在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南和思想支撑。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年7月,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素质教育更加成为***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多次强调的重要问题。2014年6月,***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第32个教师节前夕,***总书记视察北京八一学校时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历代党的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足以见素质教育在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大意义、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及国计民生中的重大作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责任。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树牢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自主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由传统的教师中心、活动中心、形式中心向学生中心、课程中心和实践中心转变,但是,在实践中,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有些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没有进行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实施过程中没有形成体系,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存在着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与专业教学“不相干”的情形。
有些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内容认识不清,认为“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素质教育没有统一标准和要求,其结果也得不到认同。
部分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素质教育只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是学管部门的事,全校没有形成统一合力,人财物投入明显不足。
系统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只有紧扣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立科学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才能使素质教育“环环相扣”、“整体推进”。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应当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全面发展”总体要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横向上,实行“五育并举”,结合《学生全面发展标准》,针对“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素质,制定素质教育标准,分类设计教育内容,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在纵向上,要遵循高职学生三年三阶段成长规律,实行“三阶递进”教育,分层开展,做到全过程实施。针对一年级新生认识性学习特点,实施“蓝图计划”,通过生涯规划、行为规范、专业认识教育等,突出培养劳动精神,引导学生认知社会、规范自我、描绘人生蓝图。针对二年级学生专业性学习特点,实施“卓越计划”,通过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技能大赛等,突出培养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丰富知识、提升技能、追求卓越。针对三年级学生职业性学习特点,实施“启航计划”,通过职业指导、顶岗实习、毕业教育等,突出培养劳模精神,引导学生爱岗敬业、规范服务、乐于奉献,以一名“准职业人”扬帆启航。
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只有强化“三全育人”,把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行教育课程化、课程教育化,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提升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一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学校要成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审定素质教育工作计划,协调部署全校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负责指导落实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务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处负责落实素质教育的诊断与改进。各二级学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各班主任是责任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将素质教育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全面疏通素质教育工作量核算、工作成果认定、工作队伍建设等政策堵点,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二是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实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素质教育纳入必修课教学,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教育课进行一体化统筹设计,各专业建立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搭建“共性+特性”的专业基础共享平台以及素质教育课程平台,统筹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素质教育课课程体系。设计并实施学分置换与抵换制度,释放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实现素质教育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三是建立素质教育信息化平台。为适应“互联网+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克服素质教育活动管理、成效评价、学分转化等难点问题,学校要建设素质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网上申报项目、在线查询信息,打造实用、快捷、全面的网上事务流程。教师通过实时大数据采集,对学生素质教育情况进行过程记录,精准把握学生素质状况,实现素质教育管理一键化运行、素质教育成绩可视化解读、素质学分反馈前瞻化预警和素质教育成效常态化评价。
四是建立四方联动协同机制。学校要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方联动的素质教育实施共同体。与行业企业实施双主体育人,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定教材,共同组织教学管理,共同开展考核评价;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组建家长联系群,遴选学生家长参与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和成效评价;通过“校内自建,校际共建,业内联建,社会飨建”等四种途径,建立校风校外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实践育人活动。
丰富多样的素质教育形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根据素质教育内容及教育教学活动类型的不同特点,丰富素质教育平台,特别是做到“理实一体”,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增强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为了促进传统的学科教学走向课程与活动协同育人、孤立的德育走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素质教育要与专业教育、学生管理有机结合,搭建素质课堂、专题教育、精品活动等教育平台,形成以素质课堂为主体,专题教育、精品活动为两冀的“一体两冀”实施平台。素质课堂凸显理论性,通过课堂教育,提高素质理论知识,促进知行合一;专题教育凸显教育的时代性,重点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精品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寓教于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技能。素质课堂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专题教育提供内在动力,精品活动提供实践途径,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既各有侧重,又共构体系,协同育人。
创新素质教育课程化实施,开发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习课堂”;以深化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创课堂”;以强化体质、净化心灵、快乐成长的“悦课堂”;以美化形象、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雅课堂”;以培育劳动精神、强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主的“勤课堂”等素质课堂。素质课堂突出“习课堂铸魂、创课堂求新、悦课堂兼爱、雅课堂崇美、勤课堂尚行”的综合育人功能,严格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要成立素质教育教研室,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制定素质教育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明确课程定位与性质、课程目标与任务、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方式。开设素质教育课程,编写课程教材,制作课程课件。做到“每课必有课程标准,每课必有教材,每课必有教案,每课必有教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联合、虚拟实景契合”的“四有四合”立体素质课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