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突飞猛进,伴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传统燃油车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新型能源汽车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再加上我国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推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的压力,还能够大幅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国家近年来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大力推广,并在政策方面予以巨大的倾斜,在这种有利的外部环境直接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有义务紧密围绕国家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20条”)中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能源驱动的汽车,利用新型能源提供动力,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油电(油气)混合动力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最早应用于车间内的运输车、城市公交车、旅游观光车等领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近几年迅速打开了乘用车市场。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产销量将达到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广阔市场的背后,带来了大量人才需求。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张维戈表示,目前,无论是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还是服务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都是人才缺乏,特别是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稀缺。由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将达85万人,缺口68万人。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广泛采用新技术,必然对相关从业人员在技术上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服务的专业人才需求剧增,作为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高职院校,积极建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
为了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国家、行业、企业的需要,我们在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时,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行业特点、产业需求及技术发展路线,紧密把握国内外新能源发展方向,优化改进专业教学内容、方式,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新能源汽车研发测试、生产、销售、售后维护保养服务等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全方位实现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适应社会、行业、企业能力的同时,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相应工作岗位,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不仅能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更肩负完成国家赋予高职院校职责的使命。所以,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及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各类型企业百花齐放,但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是落后于产业行业发展的;而且,新能源汽车专业涉及到的技术门类相对广泛,我们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与产业的无缝对接,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标准体系还未健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国家已推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版,但新能源汽车产业本身发展的侧重点与方向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不同职业院校不同的教学团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技术、发展方向有不同的见解和侧重,导致人才培养只能满足行业某一部分或某一类型企业的需求,难以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与标准。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技术多样,加上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的差异,课程体系也各有特色,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尚需进一步完善。在教学资源方面,专业教材、实训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材受技术解密程度的限制严重;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种类繁多,价格昂贵,院校受限于办学规模,学生数量,资金等问题,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且专业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远不及产业技术更迭速度,导致教学跟不上产业的发展步伐。
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是最核心的一环,高素质对口型专业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但现阶段,现有汽车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从传统燃油汽车转型过来,对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够充分,即便高职院校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因企业技能型人才不能很好把握职业教育规律与特点,也很难短期内提升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因此,需注重教师队伍的再培训,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并相互融合、促进,才可以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落地与实施。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规模高速发展,带来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高职院校做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能够有效提升院校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但就目前而言,新能源汽车还是新兴力量,相关基础设施如充电桩体系的建设、构建与完善还刚刚起步;技术的突破方向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必然导致就业方向和工作内容的巨大差异,我们若想优化、提升专业人才就业质量,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寻求企业支持与配合,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与产业共同成长。
为贯彻执行“职教20条”中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教育部主导推行了“1+X”证书制度,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融合,以标准化建设统领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的改革。其目标是在一个专业领域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职业技能培育与考核认证紧密结合,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认证有机衔接,系统优化职业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落实“1+X”证书制度,主要任务是推进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教学模式、从实训室建设到实训项目设计等方面建设一套完整的可操作、可量化的实施标准,按能力本位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实训项目中去,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规范教学过程的全面提升,并通过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标准的建设,规范引领“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落地实施。“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的落地实施主要是完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个对接。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2016年申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2020年首届学生毕业,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的探索过程中,深刻感受到需要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教学效果的检验等方面需要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并形成一个螺旋式无限循环的改进模式,才能够真正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而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总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整车设计为主的高端科技人才;以产品测试、性能实验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以营销、售后维修保养为主的技能型人才;以新能源汽车衍生产业(如充电桩生产、测试、安装运营)为主的技术型服务类人才。高职院校的教育属性及其办学特色,决定了其以应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因此,在落实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培养目标方面,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全面梳理优化,以具体适应的岗位群为目标,明确人才定位,与本地优质企业深度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在国家层面,也开启了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引领,在国家政策及教育部指导下,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了“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该公司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全面梳理了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提炼各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将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技能要求深度融合,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最终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对应为“X”证书的五大模块,每个模块提出了具体的技能点及考核内容,使我们在人才定位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或组合,根据自身特点与不足,予以侧重、补充,以实现我们培养的人才与国家标准、行业产业需求对接。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中,我们常常是结合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培养总体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为载体,借助“1+X”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要求,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具体实施方案、考核过程及评分细则,使整个课程体系前后衔接,完善实训室建设方案,规范实训项目,将行业标准、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岗位工作任务融入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方案中,衔接院校与企业需求,强化教、学、评的可操作性,将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落到实处。
从“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系统模块-课程教材-实训单元;等级标准-等级证书-证书模块-职业功能-实训项目;国家审定-评价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学生实训”多个维度审核、验证、完善课程体系与结构;并在教学方法上做出合理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具有一定感情色彩且生动具体的场景,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实际工作情景模拟等。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保证课程体系高质量运转,实现教学、考证、就业的高度统一。
为保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实现总体目标,需具备扎实有效的办学条件,并结合教学循环不断更新、完善和补充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技能“X”证书中明确提出了师资能力水平要求、教学资源标准、技能培训与考核标准。因此,我们结合证书考核要求,加快现有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的提升速度,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证要求;同时积极主动与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推进企业员工与高职院校教师互相顶岗锻炼,并积极寻求企业员工培训任务,培养一支高水平“双师型”老师队伍;在教学资源方面,与企业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对接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和考证需求,开展实训室建设,使教学的教材教具、仪器设备、工具配备对标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需求及企业实际生产需要。
“1+X”制度中,“1”是学历教育、“X”是技能培训,在我们实施“1+X”制度培养模式过程中,“X”不能代替“1”,“X”是对“1”进行强化、补充和拓展,通过“X”强化学生对技能点的学习和掌握,以达到满足企业对人才技能需求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实施“1+X”制度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有企业的深度参入,学校与企业一道制定培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有了企业的深度参与,才能使得我们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无缝衔接,培养的人才就是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学校也可以实时掌握企业实际生产的动向及发展方向,实施动态调整,通过不断改进教学内容等方法达到与企业同步发展,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总之,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蓬勃发展,我们应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国家需求,深入领会并融合“1+X”证书制度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符合现在职教特点及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出一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