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0)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汉船院)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目前学院全力推进“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包括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航海技术专业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在内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群”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学校多年发展所积聚的各种特色资源融入到船海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船海类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分析了学院多年积淀的船海文化特色与内涵,探讨了多维度开展船海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现在的武汉船院虽然是从1950年建校伊始的中南兵工职业学校逐渐发展并于1998 年更名而来,但其自1970年学校撤销,改为代号“463”的“武汉长江船用机械厂”并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管理,到1984年恢复为武汉船舶工业学校,又于1998年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可见船院的大部分发展时期都是以“船舶”著称, 继而向航海类专业拓展。
学院长期突出船舶教育,具有浓厚的船舶文化氛围。船舶类专业长期是学院的优势和主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基础扎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已成为我国船舶制造业中坚力量的优秀专业人才,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严格的人才培养标准,已为我校赢得了船舶业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2009年起学院陆续新增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三个航海类专业。这三个航海类专业作为后起之秀,所取得的成果也深得辖区海事局的肯定和各航运企业的认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文化传承,在船海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渗透,深刻影响学生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专业素养。
在“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质量立院、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下,海类专业始终是学院重点发展的骨干专业和优势专业。近年来,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武汉船院又提出了“三海一工”(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在此背景下,学院大力弘扬船海文化,积极推动船海类专业建设,践行“兴船报国育英才”,“为实现‘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梦想而奋斗的承诺而努力奋斗”。
学院在清末“洋务运动”成果之一的汉阳兵工厂原址建立,赋予了学院“抱冰握火,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实业救国”的思想,体现了奋发图强、卧薪尝胆、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
从建造汉阳兵工厂到服务新四军军工事业,再到“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学院辉煌的军工办学经历、“严谨、奉献、科学、创新”的军工文化,体现了学院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自强不息的核心内涵。
“中国的保尔”——杰出校友吴运铎,以“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船院人,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宝贵财富。
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正如由太阳、海洋和舰船组成的船院校徽表达的那样,船院正乘风破浪,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我院船海类专业属于特色鲜明的“小众”专业。在全国1430 多所高职院校中,开办相关专业的院校不到十分之一。作为承载着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历史使命的高职院校之一,我院船海类专业在坚持打牢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和加强岗位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养成。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加强船海文化教育始终是提升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的职业素质和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的专业素养的重要一环。除了专业本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且案例鲜活的船海类专业文化教育更能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一个学校、一类专业,如果其本身具有悠久、独特的办学历史,又有积淀深厚的文化传承,那么,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而武汉船院及其船海类专业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的船海文化,正好体现了这些优势。厚积薄发,真正体现文化育心、文化育人。
悠久的船舶类专业办学历史,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为我们开展船海文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要高度重视船海文化研究,组织精兵强将,启动对我院涉船历史、涉船专业建设发展、涉船任务目标等的研究,争取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为开展船海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并在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船海文化校本教材和宣传册的编撰。
在相关专业开设船海文化类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相应的校本教材,通过课堂主渠道加大对船海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船舶与海洋环境发展变化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专业素养。船舶与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程等,必须增加相应的专业文化教育模块和校园文化专题。
相关专业的教师应潜心研究课程思政,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中融入船海文化的相关内容,结合专业岗位要求对学生开展船海文化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情操的培养。
在相关专业学院、团委、学生会的组织下,建设船舶和航海类专业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船海知识学习、岗位能力拓展、技术技能竞赛、船海成果展览、船海专业体育活动等相关活动,使学生在课余仍然能够受到船海文化的熏陶。
积极和船海行业企业开展合作,组织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在船海文化的实景中去体会专业的魅力。
利用船海专业相关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冠名。如实习实训场所以有专业成就的历史人物或专业成就命名,如“魏瀚”XX实训室, “蛟龙号”船舶XX中心等,师生奖励、荣誉称号亦可以专业、历史人物命名,如“葆桢”奖、“抱冰”奖等,让师生体会学院船海类专业发展的光荣与辉煌。
学院已经有张之洞塑像、仿568军舰、操舵台等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专业性、历史性标志,还可以通过兴建航海文化园、舰船文化长廊、校训碑和杰出校友签名墙等具有浓厚船海特色和学院历史特色的标志物,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专业和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借势专家讲堂,不断拓展船海文化的宣传空间,加大宣传力度。如在学校及相关专业学院的网站,开设船海文化相关专题,包括“网上舰船博物馆”、“深蓝的召唤”海洋文化专题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武汉船院报》等传统媒体向学生征集稿件,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qq空间等网络媒体加大和学生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力度。利用学院“琴台讲坛”等平台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船海文化相关专题讲座。多维度加强船海文化宣传,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
我院船海类专业发展和航海文化建设犹如(武汉船院这艘大船的桨和舵)在“海洋强国”战略下承载着船海类人才培养使命,船海类专业发展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推力,航海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带学风、促校风,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保障船院的科学发展,合力实现着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