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4-06-19

李 华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产业链不断向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迈进,很多新的职业和岗位涌现出来,常规的学历或学位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教育领域致力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1],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思路与终身学习的理念若能有机融合,将会大幅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度。本文立足职业教育,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路径展开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实施性策略。

1 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基本涵义

20世纪60年代,法国保罗·朗格朗在其著作中第一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是指个人应当抓住教育系统为社会提供的终身学习的机会,使个人能够不间断的、持续学习,从而提高个人素质,从而紧密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是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目标的综合教育体系,它认为人们应在学校教育基础上按各自责任自由学习,终身进行。它科学地、系统地衔接了受教人在各个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使其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2]。我国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则旨在鼓励人们灵活选择学习方向,并持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社会、学校等要求是在对不同人生阶段的人们持续地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和行之有效的教师指导。

2 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2.1 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已经从廉价普通劳动力转化为有着良好教育劳动力。2019年全国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高中学历6.01亿人,专科学历1.89 亿人,全国本科学历5572 万人,硕士研究生学历878 万人,博士研究生学历80 万人,其构成如下图1所示。

图1 全国人口学历结构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学历结构高等学历的占比过少,占全国人口近80%的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人才仅占6%,不足五千万。而较低的教育水平导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与我国全方位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在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将面临近3000 万人才缺口带来的挑战,具体数据见表1 所示,这无疑对我国在军事、基础建设等重工业和高精尖电子产品的轻工业等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表1 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单位:万人)

同样面临考验的还有服务业,仅家政、养老两个领域就将面对近4000万人才缺口的挑战。这些挑战共同推动着终身学习的发展将迈入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级政府纷纷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发展终身教育体系计划,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3]。一些科教发达城市已逐步建立三级社区教育体系和培训平台,按照街道、乡镇的社区学校→居委会、村的学校教学点→村民学校,实现教育与社区互动,以期创建学习型社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2.2 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教育重视度日益提高,教育参与度与投入度大幅提升。同时,在社会竞争持续加剧的环境背景下,人们对学习多样化的需求渐趋强烈。《2022年中国终身教育行业研究报告》表明,绝大多数年龄在20至35岁的人群有意愿或已经选择通过进一步学习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以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为例,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考研人数再次突破2021年的增幅,创下457万考生的新高。有关数据表明,如图2所示,近二十年来,考研人数与高考人数的比值从0.12提升至0.38,爆发式的增长明显反映出在快速变化、新岗位频出的就业挑战中,参与更高等级的学习、保持知识与能力的持续进步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图2 考研人数与高考人数比值的变化曲线

根据上述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随着高考人数的增长,将本科作为学业新起点的人数占比将迅速增加。课题组在针对在校学生,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年龄段在18-65 岁的人群发放了调查问卷800份,有效填写692 份,86.85%的人群均有继续学习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愿还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3 职业教育与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密切关系

3.1 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大众就业创业能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大使命。职业教育的普职融通,前后贯通的基本特点使其在开发劳动者终身职业能力上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进入21 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法规来指导如何构建更合理的终身教育体系,从而培养更有效的终身职业能力。从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政策层面提供的强力支持使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成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重要力量。

3.2 终生学习教育理念推动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黄炎培先生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其后者“使有业者乐业”,实指有业者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水平,从而激发出创造力,为所从事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从中体现出的理念就是继续教育的内涵,也是终身教育的实质所在[4]。近年来,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从过去的一次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持续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4 如何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路径

4.1 改革职业教育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

目前国家教育政策都在鼓励劳动者在学习和就业的不同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素养,完善自己的技能储备,更好的为建设社会贡献力量。为达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首先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应以授业解惑,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第一要务。在“职前阶段”的培养重点上,要与与企业明确分工,制定适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目标,以软技能和通用性硬技能为教育重点,辅以专业导论和思政教育内容。其次,教学实施的中心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院校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式”教学,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不能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渗透新理念,新科技,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在保持原有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着重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统一,全力帮助学生实现建构式成长。比如我们在讲授“统计初步”时,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的工作,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现存的行业、岗位已经消失,新型行业的兴起使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这样的学习任务既让学生理解了统计调查的意义,又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学校的阶段性学习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启蒙,更多的时候我们要从职业中受到教育,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从而坚定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才能增强学生学习本领,让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还能有学习的动力,才能奔向“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的光明未来。

4.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终身教育体系一体化发展

终身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贯穿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任教的方式,将企业最新的前沿知识、技术、标准和规范融入课堂教学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同时,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为即将面对的复杂工作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能更快的在实际工作中做出贡献。为企业解决了用人需求,支撑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互利共赢。这种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方式,不仅会大大改变过去职业教育单一的办学形式,更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对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与5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推进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等,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走出了一条水利人才乃至工科人才培养的新型之路[5]。

4.3 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

在继续教育领域,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已经于2015年建成。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2012年起,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推进“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的开创性课题研究[6]。诸多的研究为实现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系统,制定了一种可操作的道路与模式。此举措将职业教育打造成联通工作、进修、转岗的“中心枢纽”。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形式的不断创新,湖北“学分银行”的建设,职业院校通过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使学员取得的学习成果均能获得认定。比如“荆楚工匠学分银行”试点,通过创新学历学位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学习成果认定,并设计积分积累和转换办法,建立终身学习的电子档案和应用机制,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内部融通、与社区教育外部沟通,与普通教育内外共通。学校在此基础上对照校内课程标准,转换不同属性课程的学分,统一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认定。使学生既能完成学业及工作要求,又能够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求。通过插班学习的方式,也为社会人员继续接受教育提供了时间、空间上可能性与知识更新、理论加强的时效性,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需求,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广普及、大发展,塑造了继续教育的长时效、伴终身,建立了稳固通达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4.4 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

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必须要强化教育资源的立体化、多元化、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扩大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覆盖面,推动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目前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方面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1)以灵活运用新技术为推动力,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结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互联网+”的信息化环境,按照“能学、辅教”功能定位积极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微课、MOOC、线上教学资源库等多种形式的优质数字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资源供给量大、来源范围广等显著优势,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资源基础。同时职业教育还应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学习者创造个性化、立体化的网络教育空间,通过MOOC等成熟的线上教育形式补充企业难以满足的学术型职后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路径构建。

(2)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造传统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建设网络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完成在学校内受制于时间、空间、硬件、人员等限制而难以开展的协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建设优秀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开发一批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最终将各类社会资源充分运用到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中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打造新时代教育体系。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8年,学校与超星公司战略合作,数学课程组进入信息化时代。2019年,立项学校精品在线课程并完成微课录制等教学资源建设。2020年,课程正式上线运行,实现全校数学课程资源整合共享,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成功入选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课程的辐射面广,每期都有校外学习者主动选课,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开的第二期中,有四十多所学校学生选修了本门课程学习,帮助校外近千名学习者顺利完成了学业。

5 结语

职业教育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和终身发展潜能的培养,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积极打造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才能更好的助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