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一久 彭晓星 周美庆 姜 波 戚建祥 吴民忠 任存平
(1.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 316021;2.舟山向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舟山 316021)
我国自从90年代末期将高职船舶通信导航专业合并到航海技术专业,当时主流的观点是通信导航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由驾驶员兼职通信导航工作即可,但是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是:船员无法解决通信导航维护维修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海事局、船检、船公司对通导管理的高要求,缺乏足够的通导后备人才去满足行业需求,缺少一线实践应用等服务的通导工程师。尽管国内有很多大学设置了通信专业,培养的人才并不针对航海电子这类特殊行业,造成通导人才匮乏。
通信导航人才的培养存在专业性极强、无法大量培养,且周期长,对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对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新型船舶来说,通导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已经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学校按照人才方案培养的航海技术专业和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学生无法胜任通导工作,航海技术专业培养的船舶驾驶员以设备操作为主,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培养的电机员重在船舶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等。船舶通信导航设备是两个专业都涉及但没有深入教学的盲点,单凭两个专业的课程培训无法解决通导人才的缺乏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航海类学生适合航海,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航海电子行业发展依然可以成才。
目前船舶主要配备为国外主流产品,依靠航海类电子电气专业院校教学普遍存在设备配置不够,重操作轻能力现象,国内通导生产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产品无法实现创新或超越欧美日同类产品,一味追求价格优势,制造的产品停留在简单模仿,缺乏核心竞争力。通导服务公司企业规模普遍小,工作环境差,对通信专业人员没有吸引力,且核心服务技术出于保密导致行业间沟通不够。完全采用经验培训导致效果差,现有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不具备通导专业的电子和英语的双重要求,缺乏解决船舶通导实际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来说,考证容易实现,但是无法胜任通导工作。航海技术和船舶电子电气都需要学生掌握船舶通信导航的知识,通导人才需要掌握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船舶导航系统、船舶通信系统四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利用校企合作和专门的工作室配备通导培训所需的各项条件,比如师资必须有相关服务能力,实验实训室必须拥有可以拆装的当前典型型号的各种设备,各种检测设备性能的专用仪器,结合当前航运实际的电子电气教材等等。
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在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框架下,学校主导制定学徒制通导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管理办法、教学日常管理、提供企业与场地,引导和吸引通导企业投入实际产品。通导教学团队负责制定课程标准,安排具体教学过程,为企业产品的调试、改进、推广等提出方案,带领团队教师和学生研发通导产品、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后备人才,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团队教师参与企业服务,使得共建工作室不断发展,形成传帮带的学徒制培养模式[1]。学生首先在校内教师指导下学习基本通导理论,设备操作,自己利用空闲时间训练,企业导师指导实践,在高职二年级基础上花6个月左右时间达到初级操作工程度,然后安排到企业参与实际社会服务,在现场指导下学习解决基本问题,时间持续3 个月左右回到工作室,校企老师结合实践进行通导知识总结性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形式展开,3 个月后通过校企合作考核,同时申请取得船检、船级社认可的培训证书,合格后推荐到通导企业上岗,以后大约每次一年左右工作时间,他们再次回到工作室进行短班培训,内容包括针对性的技术探讨、设备疑难杂症、维修改进等培训,如此循环学生不断提升为初级安装调试工程师、检测维修中级工程师、具有研发能力的高级工程师,实现通导人才的良性循环培养模式,培养时间可能需要10-15年,离开企业深度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培养任务,下图1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通导人才培养途径[2]。
图1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通导人才培养途径
航海类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在参加相关海事院校培训后取得通用操作员证书,实践证明,驾驶员不具备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保养、维修能力。另外船舶电子电气专业并非针对通信导航专业而设,船舶通信导航只是其中的一门课程,理论和实践课时明显偏少,根本无法培养满足通导行业的人才规格要求,在航海技术和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的基础上,以学徒制小班化方式来推进通导人才的培养成为必然选择,下图2为通导人才培养流程。
图2 通导人才培养流程设计
航海技术和船舶电子电气的学生,在完成通信导航基本课程学习后,致力于船舶通导专业发展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以师徒关系为核心,通过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传授技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发挥学校通导企业各自资源优势,共同培养德技双馨的通导技术技能人才,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内容开展通信导航课程的教学。一是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即将进入的岗位所属通导行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通过企业师傅的精神传承,提升学生可迁移的职业素养,希望通过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培养实践技能强的通导人才,同时可以拓宽航海类学生就业方向;三是引导学生利用我国北斗通信导航系统的独特优势,积极投入到相关行业[3]。
教学中以实践为主,实训室分为校外企业实训室和校内通导专业实训室,校内以本校教师为主教学基本专业理论和实践,校外以行业标准进行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实践的综合归纳总结,最后将学生推荐到相关通导企业就业,根据用人单位反馈建议和意见,不断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最终培养出合格的通导人才,如下图3为专业团队建立的船舶通信导航人才培养框图。
图3 船舶通信导航人才培养实施框图
课程设置以能力本位为基本理念,行动导向为教学模式、利用活页式教材、达到提质培优的目标。这就需要校外校内双导师的学徒制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按照项目化、案例化、模块化、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现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效果,讲透关键知识点,下表1 是通导人员应该掌握的船舶通信导航典型知识结构。
表1 船舶通信导航典型知识结构
考虑到船舶通信导航设备型号众多,更新换代快,使用真机成本高且容易造成误报警等意外,设计模拟器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没有用于通导人才培训的专业模拟器,通信导航模拟器需要单独开发。
(1)通过对职业的选择与工作过程分析,制定行动领域
首先要建立完整的船舶通信导航资源库,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利用共享实训室的有利条件,以能力为导向,最终达到将那些学有余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船舶通信导航人才。通信导航专业需要电子电气员或通信导航工程师熟悉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能够研究电路图,知道设备各部分的作用,针对故障现象,做出更换备件或维修设备的判断,通信导航厂家工程师则需要根据市场对本公司产品反馈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不断改良设备的性能,提供更加优良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认可。
(2)针对不同专业构建教学项目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针对通导人才的培养,涉及到通信导航的各个分项目,针对通导人才的培养则需要编写活页教材,继续强化专业知识,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使知识、技能、素质有机融和一体。学习领域目标可以通过制定具体教学目标,设置授课关键知识点,理论适当弱化,必要理论结合到实践教学中讲授,充分利用合理安排课时,同时教师将各个项目制作成视频,供网上回放复习,学生最终得以实现在线自学提升能力。
(3)课程改革需求保障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按照人才需求改革教学计划,在行业和企业导师参与的前提下编写配套教材,通过可实现的校企合作,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室开展教学,培养具有社会服务的教师团队,组织团队教师进行课程案例设计,精心准备各种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材料:活页式教材、PPT、视频、微课及案例等,同步进行线上线下教学与辅导,才能实现高质量通信导航人才规格的培养[4],通导人才培养强化的关键内容如下表2。
表2 通导人才培养强化的关键内容
从航海技术和船舶电子电气专业中分化出部分学生,这类学生必须具备通信导航人才需要的特质,可以完全按照以上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培养,在学生的个人兴趣基础上,发挥学习主动性,专门配备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和企业导师,理论-实践-理论三段开展项目教学,考核则以企业进行项目逐个考核通过为主,学校为辅,突出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学生创新研究,改良通导产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逐步改变当前学生不思进取、“机”不离手的现状,引导优秀的学生在能力上有质的提升,当然这种改革对学生、教师、学校都是一种挑战与尝试。对学生的评价重实践轻理论,理论知识够用,通过问题项目化实施考核,设置故障,以解决问题的程度作为主要评标指标,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通导工作的具体分流:设计及生产工程师如产品设计、生产,售后工程师如维修与保养,检验工程师如检验、安装等。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长期性,避免学生半途而废、好高骛远等,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通导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解决当前行业面临的困境,更是填补航运与生产企业之间留下的应用技术空白,只有通过通导人才在航运一线的实际应用,才能真实地反映船舶安全所需要的具体要求,熟悉当前通信导航设备的缺陷,国内生产企业研发人员才能得到这些宝贵的信息,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设备的技术,对设备进行研发和改进,彻底改变以往企业闭门造车、简单模仿,一味追求价格低带来的不利局面,结果是产品质量不过关、使用效果船员不满意、海事检查不达标、航运企业由于航修增加成本不降反升。通导人员是航运与国内通导生产企业之间重要桥梁,也是产品走向世界的中间人,航运船舶的通导设备维修保养、国内通导企业的良性发展都对通导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
虽然我们是航海大国和造船大国,但是目前我们的船舶通信导航配套设备90%以上是欧美日等国产品,设备的价格和服务费用高居不下,通导人才正好在市场的最前线,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进口产品的性能,可以为国内通导相关厂家提供产品改进、研发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我们的企业要不断研发北斗配套的船舶通信导航产品,逐步实现船舶电子设备的自主开发,才是通导人才奋斗的目标。人才培养需要有真正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教师授课,需要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共同培养,同时进行扎实的实际企业锻炼经历,在师傅的针对性培养下将理论转化为能力。对学生而言,应该具备一定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吃苦耐劳等特质,在学校行业企业合力之下才有可能真正培养成为驾驭通导行业的能手。
在当前通导行业严重缺乏人才,学校培养效果不理想大背景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建立符合最新规范的校企共享实训室、实行企业与学校以项目化教学形式。在充分研究学生特质与兴趣的前提下,开展船舶通信导航人才的培养模式,必将被社会所接受并被航海院校广泛推广,也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培养出既能研发我国船舶通信导航产品,促进国内产品不断走向世界,又能为中外船舶提供一流专业服务的通导人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基于学徒制的通导人才培养模式下,希望把一些原来只具有入门知识的初学者逐步培养成为能解决不同层面问题的通导人才,甚至是具有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专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