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东“职教高地”建设对湖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4-06-19

詹杏芳 陈希球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2020年1月,《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响亮出台,全国首个部省共建“职教高地”落地山东,将“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职业教育纳入该省 “两区建设”框架,大手笔打造职业教育的“山东样板”。

1 山东整省推进、省部共建“职教高地”的亮点举措

即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一定冲击,但却没有阻挡山东确保职教高地“起步成势,一年成式”的前进步伐,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稳中求进,“部省协调推进机制加速形成,共建职教高地的落地制度加快建设”[2],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开始执行,为湖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借鉴。

1.1 政府搭台,政策落地,加强职教改革制度建设

2020年3月3日,山东省年度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召开,提出职教高地建设要作为“一把手”工程,高标准开局起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视频会议推进职教高地建设。随后,全省上下联动,“不打折扣”落实落细具体政策,各市紧锣密鼓制订“一市一策”职教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各县、各职业学校采取“一县一案”“一校一案”方式编制实施方案。山东省教育厅归集了《职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明白纸》,利用税收政策推进职业教育改革。4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联合发布部省共建职教高地72项重大课题,面向全国高校、职业院校及教科研机构“招标”,科研助力职教高地建设。6月23日,《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方案(试行)》《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发展水平考核方案(试行)》正式印发,建立了按类型教育规律办学、按类型教育特点评价的考核制度。

1.2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构建层次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切实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山东省着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支持“双高计划”院校、其它高职院校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半数左右省属本科高校“转型”,探索培养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系统构建“中职、专科、本科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全链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加快打破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藩篱,通过推进院校整合、统一管理部门、开展普职融通试点等举措,促进职业教育空间、资源有效集中,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优质化发展。部分职业院校牢牢把握机遇,依据《意见》纷纷提交“转型、转设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申请,力求突破职业教育学制“天花板”。

1.3 “五权下放”,释放高校活力

6月30日,山东印发《关于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的指导意见》,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通过事权、人权、财权的下放,理顺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给予高校充分自主权。

1.4 集聚社会资源,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化办学

山东还出台政策文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鼓励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办专业、办二级学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以产教融合示范区(园)为平台,推动区域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2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湖北是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7年下发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先行先试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和实践。例如,在全国首创并推行“技能高考”制度;实施名师建设工程;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高点定位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资金投入绩效考核力度,等等,促进了全省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019年湖北仅有8所高职院校被列入第一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仅有1所进入高水平学校C档,一定程度上反映湖北职业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明显,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政策滞后、缺乏配套落地。2019年以来,伴随着职业教育“硬核”文件及相应配套文件落地,我国打出了办好职业教育的政策“组合拳”,但是湖北省是尚未出台对应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少数省份之一,对国家职教政策转发多、落地落细少。截至目前,全国有17个省份已启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试点,湖北尚未启动。

二是职业院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不清晰,职教资源尚未形成合力。目前湖北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及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专业设置趋热趋同,专业建设杂而全[3],一些所谓特色专业在全国、行业内并没有真正“叫得响”。加上湖北职业教育点多面广,多头管理、僵化管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整体深度不够,职业院校实训设施不足。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原有的“校企融合”仅停留于政策指引层面,在实际中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利益”。由于政策缺失与激励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办校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高职实践教学对实训实验设备的要求较高,更新换代周期很短,但投资巨大,大部分院校财力所不及,导致自建实训基地匮乏或设施设备落后,有办学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四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湖北省高校众多,社会上普遍存在“本科高于专科”的固化观念,专科的社会认同度没有实质性提升。一方面,企业需要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一些行业仍然面临高层次人才稀缺等问题;另一方面,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导致出现高级技工虽然严重不足,但本科学生不愿做、高职学生做不了的尴尬,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在过去多年的惯性思维中,湖北省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及本科,职业院校在众多重点大学、本科院校的光环下显得黯淡无光,办学保障能力尚显不足。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但是与职教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职业院校还面临办学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类型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亟需加快推进职业类型教育的“三个转变”。

3 山东“职教高地”建设对湖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借鉴

党的十九大以来,职业教育面临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湖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匹配教育大省地位、支撑中部崛起的现代职业教育之“湖北方案”,一直是湖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和孜孜以求的使命。

3.1 发挥政府宏观职能,谋划政策顶层设计

职业教育全面改革升级的基础在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框架。2019年以来,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积极响应上位政策出台了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有关配套文件,在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相对而言,湖北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响应国家政策的速度还有提升空间,亟需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有力的政策供给。首先,要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湖北省的实施方案,围绕七项任务目标落实落细具体办法意见,加速配套政策制度在湖北落地,尤其在落实职业院校薪酬绩效激励政策、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办学的激励措施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其次,还要做好全省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顶层设计,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布局和百家产业集群分布,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与主要任务,引导各地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科学定位和合理优化专业群结构,不断提升服务贡献能力。

山东整省推进路径表明,各级政府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者、保障者,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执行者、推动者。因此,亟需发挥政府职能,加强跨部门职教资源的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其在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应尽职责,凝聚全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共识和力量。

3.2 立足湖北面向国家战略,丰富职业教育特色

近几年,湖北省打造形成了建筑工程、海员、机电、食品、厨师、护理、IT蓝领、旅游、商务和园艺等十大职教品牌,未来还要坚持走“特、强、深、优、活”的特色发展之路。湖北高职院校数量众多,只有立足湖北,面向国家战略,对接产业需求,发挥传统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具有不同特色不同种类的专业群,才能行稳致远。一是紧密对接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学校专业布局,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重点面向湖北重点发展产业和战略新兴支柱性产业进行设置专业,果断淘汰或改造与区域产业发展脱节的专业和同质化严重的专业”[4]。二是进一步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对相同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进行统筹整合,在水利、交通、铁路等几个重点行业形成高职、职教本科一体化发展,鼓励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进一步丰富湖北省职业教育特色。

湖北是千湖之省、水利大省,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和国家水资源配置战略中的地位突出、责任重大。新时代呼唤水利“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的改革发展,水利改革发展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作支撑。目前湖北省已开设水利类专业的有三所普通高校、两所职业院校,尚无培养水利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型大学。因此,有待将分散的水利类高等教育资源统筹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政策,推进职业院校之间、职业院校与独立学院之间整合重组,成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做强湖北水利教育特色,做优长江水利专业集群,为服务长江大保护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水利人才队伍。

3.3 聚焦短板抓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升级的核心抓手,也是湖北从职教大省迈向职教强省的必由之路。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二是一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下的企业参与。因此,需要湖北省人民政府大格局大响应牵住职业教育发展的“牛鼻子”,围绕“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格局,快速聚集教育与产业要素和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车间里”[5]。

具体而言,一是统筹学校和企业资源,支持建设若干产教融合省域试点行业、试点企业,在政策、体制机制层面予以规范和激励,推动学校与不同类型企业成为发展共同体。二是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源,各级政府联动,进一步激发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支持公办高职院校开展“引校进企”“引企驻校”项目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三是搭建产教对接平台,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对话、项目协同研究、校企合作区域联动等机制。扩充覆盖更多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行业在人才供需、专业布局、企业办学等方面的信息、指导和桥梁作用。组建省级职业教育研究智库,发挥其在建言湖北职教改革发展、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的智囊、喉舌作用。四是建设省级公共实习实训基地,特别是在面向一般生产制造行业的专业,建设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共管共用的大型智能仿真实训基地,破解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不足、自建实训基地脱离生产实际等问题。

3.4 抓住政策红利,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得以确立,有赖于遵守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理顺职业教育的内部衔接通道,构建与普通学校平行、类型层次完善的“中职、专科、本科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链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确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有的社会地位。据山东公布的职教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拟将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并进行升格本科院校、试点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转设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等全面申报,似有将政策红利用到极致之势。湖北的高职院校同样有望入选第三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双高”院校、部分国家示范和骨干院校是有能力引领全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领跑者,是升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要梯队,部分独立院校是转型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辅助梯队,部分优质院校有望转设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以此适应湖北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需求。

此外,湖北有待拓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渠道,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学制、办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在社会急缺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配置“大职教”格局。提高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扩充应用型本科高校规模,适度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提高应用型大学招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比例。

4 结 语

职业教育承载了党和国家的重托、人民的期望,职业教育以2019年作为新阶段的开端,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今后,随着湖北省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有望持续改善,努力使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结构更加匹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职业教育供给质量更加匹配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力、贡献力、引领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